作品评述
诗词《宿新安村步》是唐代诗人王贞白创作的一首诗。该诗描绘了作者在夜晚宿于新安村的情景,展现了孤寂、寂寞和思乡之情。
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
淅淅寒流涨浅沙,
月明空渚遍芦花。
离人偶宿孤村下,
永夜闻砧一两家。
诗词的诗意主要围绕着作者在夜晚宿于新安村的情景展开。诗中的“淅淅寒流涨浅沙”描绘了寒风吹拂下的沙滩,给人一种凄凉和萧瑟的感觉。而“月明空渚遍芦花”则给人带来一丝安宁与宁静的感觉,表现了夜晚的清新和宁夏的美丽景色。
接着,诗人提到“离人偶宿孤村下”,表现了诗人身处在一个荒凉的村庄,感到无处可去,无家可归的孤寂和寂寞。最后,诗人写道“永夜闻砧一两家”,指夜晚里只能听到几家敲击砧杵声,更加凸显了孤独与寂寞之情。
整首诗抒发了作者形单影只、思乡寂寞的心境,通过对大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村庄的描写,使人感受到了作者内心的孤寂与迷茫。这首诗词通过简单的描写,以及独特的句式和音韵,表达了作者对故乡与亲朋好友的思念之情,展现了唐代文人的寂寞情怀和对生活的真实感受。
总之,王贞白的《宿新安村步》通过对自然景色和思乡之情的描绘,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寂寞展现得淋漓尽致。这首诗具有浓厚的个人色彩和独特的意境,给读者带来了深刻的感受和思考。
作者介绍
王贞白的轶事趣闻
帝泽岂如和尚泽——王贞白逃不脱和尚掌“中”字
有些人原本并没有做错什么事,但因被一些不明不白的东西纠缠着,竟使之遭受了许多不公平的待遇,这无疑就很让人感叹了。
江西上饶人王贞白,①字有道,他生性机敏,对生活的要求颇为恬淡,只是他在科场上却显得甚为坎坷。尽管他在昭宗乾宁二年(895年)便考取了进士,但当时有人以为这次考试不无“猫腻”,遂纷纷向上举报。碍于舆论的压力,昭宗就命令有关官员对那些业已考取的新科进士进行复试。如此一折腾,王贞白虽然没被误予删除掉进士名额,但等到他被授予官职时,已是七年之后的事情了。因此,著名诗人郑谷便写了首五言诗来安慰他,其中有句云:殿前新进士,阙下校书郎。
事实上,王贞白本人也是挺喜欢写诗作文的。他刚刚知道著名诗僧贯休时,便把他自己所写的《御沟》诗寄给贯休,并在信里十分客气地请求对方给予指点。当时和尚贯休便读到了该诗里的句子——此波涵帝泽,无处濯尘缨。贯休虽然觉得这句子颇为警策,但仍觉得它还有再予推敲的必要。但他们两人由于不认识,和尚觉得一时间也不便多说什么话;心说那就等将来有机会时再当面陈说吧。
后来有朋友组织了一次聚会,王贞白和贯休两人都兴致勃勃地参加了。这样,贯休便说起了王贞白前回给他所寄的作品里似乎还有一个字未必安妥;如有可能,把它再行推敲一下,那就再好也没有了。而这王贞白一听,也像贯休当年不愿修改“十四”为“四十”一样,②随即“呼”的一声便站了起来,颇为生气地瞪了贯休一眼,扬长而去。看着王气咻咻地离去,这和尚却微笑着说道:“王先生思维非常敏捷,他很快就会明白过来,并掉转头来跟我谈诗的。”说罢,和尚遂取笔在手掌心里写了一个字,并痴痴地坐等着他了。果然不出所料,没到一盏茶的工夫,王贞白便又返了回来;他对着贯休深施一礼,然后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我想把上回所呈诗作的前句改为‘此中涵帝泽’,大和尚您觉得如何?”贯休当即笑着把他的手掌心摊开,原来他手心里所写的字正是一个“中”字!王贞白不觉大为惊服道:“大和尚实亦可称为小生之一字师也!”
此后,两人便成了极为要好的诗友。由此看来,原本热望“帝泽”能给自己更多滋润的王贞白,想不到眼前这和尚给自己所受启发的恩泽,也是绝对不会少到哪里去的啊!
后来由于适值世乱,对《易经》深有研究的诗人王贞白便不再去做官了,而是回到了老家关起门来专心致志地进行写作。
按:① 此据《直斋书录解题》卷十九,他书有沿袭《唐才子传》卷十作“永丰人”者,似皆误。② 具见本书《棱棱傲骨识诗僧》一文。
王贞白的生平
王贞白字有道,信州永丰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昭宗大顺初前后在世。
尝寄御沟诗与诗僧贯休,有“此波涵帝泽,无处濯尘缨”句。
他日面晤,语及此。贯休道:“当改一字”。
贞白拂袂而去。
贯休乃书一字于掌心以待,贞白果还,曰:“此中涵帝泽,如何”?
贯休出掌示之,不异所改。
二人遂订深契。乾宁二年,(公元八九五年)登进士第。
榜下,物议纷纷。诏翰林学士陆扆于内殿覆试,仍中选。
七年后,授校书郎。
后迟隐以终。
贞白常手编所作诗三百编及赋文等,为灵溪集七卷,(新唐书志只录诗集一卷。此从唐才子传)传于世。
后以世乱而不仕,归隐后,曾在西山(今广丰中学内)建“山斋”,传道授业,常与罗隐、方干、贯休等名士同游唱和,号称“四大诗人”,手编所作诗三百首及赋文等,为《灵溪集》,共七卷。
唐·乾宁二年张贻宪榜(895)登进士,是广丰县第一个进士。
昭宗天复二年(902年)授职校书郎。
昭宗奔凤翔(今陕西省凤翔县)后,为避世乱而退居家山,以著书自娱,勤奋不辍,不复仕进。王贞白“学力精湛,笃志于诗”,其诗“内涵深刻,意存高远”,“清秀典雅,辞意工丽”,对江西文坛曾产生过一定的影响,其诗,深受四方学者所推崇,尊以为师。
在中国文学史上,广丰县众多的文人当中,只有其占有一席之地。所作诗300首及赋文合为《灵溪集》7卷,《全唐诗》共录其诗78首,其中卷24有1首,卷701有65首,卷885有12首。但不知什么原因,最为著名传唱千古的名篇《白鹿洞》“读书不觉春己深,一寸光阴一寸金。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却没有收进《全唐诗》中。
五代十国·后周·显德五年(958年,南唐中兴元年)病卒于故里,葬于广丰县县城西门外城壕畔,并建有王有道公祠(今已废)。遗著自编有《灵溪集》7卷已佚,《全唐诗》存诗1卷,《全唐诗补编》存诗12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