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狐尾独束,山鬼面参覃。
(《诗式》)

作品评述

诗词的中文译文:《句》
城中的狐尾独自束起来,
山间的鬼面低头躬身。
(出自《诗式》)

诗意:这首诗中,描绘了城中和山间的两种不同景象。城中有一只狐尾被束起来,而山间的鬼面则在低头行礼。这是一个将城市与山野进行对比并赋予象征意义的诗句。

赏析:这首诗用极简洁的方式将城市和山野的景象进行对比,取其狐尾和鬼面作为象征,表达了对两者不同属性的描绘。城市象征着繁华和现代,而山野则象征着自然和原始。通过将这两者进行对比,诗人可能在探讨人与自然、城市与乡野之间的关系,并暗示了一种对于自然和原始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整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给人一种深刻的印象,引发人们对生活方式和自然环境的思考。

作者介绍

卢照邻,初唐诗人。字升之,自号幽忧子,汉族,幽州范阳(治今河北省涿州市)人,其生卒年史无明载,卢照邻望族出身,曾为王府典签,又出任益州新都(今四川成都附近)尉,在文学上,他与王勃、杨炯、骆宾王以文词齐名,世称“王杨卢骆”,号为“初唐四杰”。有7卷本的《卢升之集》、明张燮辑注的《幽忧子集》存世。卢照邻尤工诗歌骈文,以歌行体为佳,不少佳句传颂不绝,如“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等,更被后人誉为经典。

卢照邻的轶事典故

  卢照邻小的时候非常聪明,获得赏识,获得提升,一直到都尉。但他患了“风疾”(可能是小儿麻痹症或痳疯病),因此不得不退职。

  孙思邈曾悉心为卢照邻调治风疾,照邻问曰:“高医愈疾,奈何?”思邈答:“天有四时五行,寒暑迭居,和为雨,怒为风,凝为雨霜,张为虹霓,天常数也。人之四支五藏,一觉一寐,吐纳往来,流为荣卫,章为气色,发为音声,人常数也。阳用其形,阴用其精,天人所同也。”

  虽然他还试图做门客,但后来他的病越来越严重,双脚萎缩,一只手也残废了。他买了几十亩地来养老,但终因疾病的痛苦,决定与亲属道别,投颍水自杀。由于卢照邻投江自尽的同一年,他的师父孙思邈逝世,于是也有人认为,卢照邻是为了追随他的师傅而去的。

卢照邻的生平

  卢照邻,唐初诗人。字升之,号幽忧子,“初唐四杰”之一。卢照邻的具体生卒年,史无明载。后人只能据其诗作及联系相关事件等,推测其生卒时间:《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载:“约635-约689年,一说约636-695年后”;《唐诗大辞典.修订本》称:“634-686年,一说635-689年”;《唐诗汇评》则记:“约630-约680年后”。都各有说法。

  卢照邻幽州范阳(今河北涿州)人。出身望族,幼读诗书,曾师从曹宪、王义方受小学及经史,博学能文。

  654年(唐高宗永徽五年),为邓王李裕府典签(据张鷟《朝野佥载》卷六),甚受器重,李裕曾经对别人说:“此吾之相如(司马相如)也。”即是将卢照邻视为西汉文学大家司马相如看待。李元裕是唐高宗李渊的第十七子,是当时皇帝李治的叔父,藏书甚丰,卢照邻利用工作之便(注:唐初典签掌书册簿疏,类似于文书工作),得以博览群书,获益不少。

  663年(唐高宗龙朔末)初,卢照邻调任益州新都(今四川成都附近)尉。另一说,卢照邻任益州新都渭时间为668年(唐高宗乾封三年)。

  669年(唐总章二年)底,卢照邻二考秩满去官。

  卢照邻离开蜀地后,寓居洛阳。曾被横祸下狱,因友人救护得免。后染风疾,居长安附近太白山,入山时间一说是674年(上元元年)秋冬,因服丹药中毒,手足残废。后转少室山中之东龙门山,又徙居阳翟具茨山下,买园数十亩,疏凿颍水,环绕住宅,预筑坟墓,偃卧其中。他“自以当高宗时尚吏,己独儒;武后尚法,己独黄老;后封嵩山,屡聘贤士,己已废。著《五悲文》以自明”(《新唐书》本传)。

  政治上的坎坷失意及长期病痛的折磨,卢照邻最后自投颍水而死。河南省禹州市无梁镇龙门村尚家村的河溪西岸有卢照邻墓位,尚存高大的墓冢。

卢照邻的主要作品

  卢照邻的文学作品,《旧唐书》本传及《朝野佥载》载卢有文集20卷。《崇文总目》等宋代书目均著录为10卷,已佚。今存其集有《卢升之集》和明张燮辑注的《幽忧子集》,均为7卷,后者最为通行,有《四部丛刊》影印本,中华书局1980年排印本题《卢照邻集》。《全唐诗》编录其诗2卷。徐明霞点校《卢照邻集》即据7卷本《幽忧子集》,并作《补遗》。傅璇琮著有《卢照邻杨炯简谱》。今人任国绪有《卢照邻集编年笺注》,祝尚书有《卢照邻集笺注》,李云逸有《卢照邻集校注》。《全唐诗》存诗2卷。

诗词推荐

宦游强半侍僊祠,况是悬车耄及时。厚薄人情穷易见,阴晴天气病先知。绿樽一醉真当勉,白发千茎莫自疑。野渡山村梅柳动,身闲何处不熙熙?

露梢戛戛敲鸣玉,云叶差差传新绿。这前十顷碧琉璃,过雨荷花净如浴。客来不迎君莫嗔,我有清风如故人。先生午醉睡正熟,长须倒尽床头春。

深入黄庭景,徙思五滴泉。青牛眠药坞,白鹿卧芝田。浮世人空老,长生事宛然。三尸飞不去,皆是自留连。

盱江天上银河冰,麻姑人间白玉京。不生金珠不生玉,只生命代千人英。前有泰伯後子固,後无来者前无古。九州四海何同年,浓墨大字荐惠连。君家春草池塘句,只今又见君著语。袖中绣出诗一编,清新不减春草篇。愿君努力古人事,再光麻姑与盱水。

嵋山峨峨,江水泱泱。我疆我理,俾民以康。靡言匪衣,靡善匪得。阅士孔多,我敬希直。谦以自牧,卑以自持。雍容儒雅,鸾凤之仪。有学有识,乃作乃述。追之琢之,金玉之质。侍我经筵,不倦以勤。非德不言,非道不陈。职思其归,义不可夺。采采者芹,伺教如渴。爰秣其马,爰振其

春波微绿草连门,寒食烟光可断魂。细雨隔帘烟火灭,落花风动欲黄昏。

多公苦嗜吟,殆类书痴窦。水火燥湿仝,一见懽如旧。七步未为敏,百篇可立就。咀嚼牙颊香,氤氲满襟袖。浑浑乎其来,势若瓴建溜。

金行战阳暑未北,炎郁填胸汗流液。空堂大祖不可度,欲取清风自湔涤。耽耽华厩列官守,对起二亭严案席。天渠分水濯龙骥,下注方池气清激。丛篁冠岛鹭飞映,凉树摇波蝉不息。脱然冠带一去体,始信天时有人力。况吾所与二三友,日坐清闲哦简策。篇章烂若扬组绣,歌颂铿如出金石。

阖闾冢上见新城,无复游人载酒行。山雉听经依塔影,树鸦争食乱钟声。剑池龙去泉空冽,茶灶僧闲火独明。我欲投簪营小隐,佛香终日祝升平。

时人须警觉,应道不痴颠。若牛并急马,也只少他钱。今生还不足,来生又吃鞭。道人虽无事,不忍哭苍天。今古论如是,岂可向愚言。无我无钱质,此处静悄然。显迹灵光在,梦然一炷烟。普庵何处去,分明在目前。须当如是体,可学老婆禅。莫住空花相,谤佛结深冤。以善能销恶,以顺

今年六十二,弃官八年矣。生世业已休,来日凜无几。孰谓尝作郡,旦暮窘薪米。少时颇豪宕,晚乃穷如此。此事非所忧,所忧学业圮。孤卧仅一榻,疾读动千纸。积迷如望洋,顿悟不违咫。深井朱夏寒,自汲洗手水。心更洁于手,时以理趣洗。平生大缪误,岂不习经史。搜览浪该博,著述

莫问庄生然不然,时中只可自随缘。冬深江北无边报,又得安贫过一年。

春风吹屧上黄冈,独倚斜阳看武昌。城郭山川几兴废,只留元佑姓名香。

囊空如客路,屋窄似僧寮。得饭多菰米,烹蔬半药苗。草生初失径,笋放欲干霄。不道弓旌误,虞人自畏招。

君王急搜罗,九土规混一。蜀山甚疏远,去者今稍密。夫君传才具,文字尤炳蔚。陆深簿领中,尘雾昏玉质。正应著台省,邂逅破回遹。轻膛下三峡,春浪平如席。揽观山川奇,感叹日月疾。便好作谏书,胸愤吐堙郁。薰风御炉香,一陛踏文石。此时恨见晚,端不负畴时。或求西南州,为国

看花只为雨愁人,一片才飞减却春。独此得春无尽藏,每於愁外见精神。

杜宇思归声苦。和春催去。倚阑一霎酒旗风,任扑面、桃花雨。目断陇云江树。难逢尺素。落霞隐隐日平西,料想是、分携处。

我不嫌髭白,白髭何自落。虽然失丑衰,将恐日髭薄。有生无不老,岁事看秋箨。一身忧已大,毫发谁能度。

泥蟠蛰卧久潜踪,一旦青云得路通。利物济人功已了,却遗凡骨返仙宫。

上人今去白蘋洲,霅水苕溪我旧游。夜雨暗江渔火出,夕阳沈浦雁花收。闲听别鸟啼红树,醉看归僧棹碧流。若见儒公凭寄语,数茎霜鬓已惊秋。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资讯网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