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子瞻赠姜唐佐秀才

生长茅间有异芳,风流稷下古诸姜。
适从琼管鱼龙窟,秀出羊城翰墨场。
沧海何曾断地脉,白袍端合破天荒。
锦衣他日千人看,始信东坡眼目长。

作品评述

《补子瞻赠姜唐佐秀才》是苏辙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生长茅间有异芳,
风流稷下古诸姜。
适从琼管鱼龙窟,
秀出羊城翰墨场。
沧海何曾断地脉,
白袍端合破天荒。
锦衣他日千人看,
始信东坡眼目长。

诗意:
这首诗描述了姜唐佐秀才的才情和前途的美好。苏辙通过描绘姜唐佐秀才的成长环境和才华,在赞美他的同时也表达了对他将来成功的期望。

赏析:
这首诗的开篇“生长茅间有异芳”意味着姜唐佐秀才在平凡的环境中却具备非凡的才华。接着,“风流稷下古诸姜”揭示了姜唐佐秀才的家世背景,他来自古代有才华的姜氏家族。苏辙称赞姜唐佐秀才是“风流”的,意味着他有出众的风采和魅力。

下一句“适从琼管鱼龙窟”描绘了姜唐佐秀才进入士子之间的圈子,与其他有才华的人交往,从而提高自己的修养和才华。而“秀出羊城翰墨场”则表达了姜唐佐秀才在羊城(即广州)文学艺术界的出色表现。

接下来的两句“沧海何曾断地脉,白袍端合破天荒”意味着尽管历经千年沧海变迁,但才华仍然会被人们所珍视和推崇。这里的“白袍”指的是被选中的文官,而“端合破天荒”表示即使是罕见的天才也会被发现和重用。

最后两句“锦衣他日千人看,始信东坡眼目长”表达了苏辙对姜唐佐秀才未来的预言。苏辙相信姜唐佐秀才将来必定会身着锦衣,受到众人的瞩目和钦佩。他相信自己的预言,因为他说“始信东坡眼目长”,即苏轼自己也有眼光,对于才华出众的人能够有准确的判断。

总体来说,这首诗词赞美了姜唐佐秀才的才华和前途,并表达了苏辙对他的期望和预言。苏辙通过描写姜唐佐秀才的环境、家世和才华,展示了他的卓越之处,同时也表达了对他未来成功的信心和祝福。

作者介绍

苏辙(一○三九~一一一二),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洵、兄轼同以文学知名。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又举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因乞侍父未仕。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大名府留守推官。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召爲制置三司条例司检详文字,议事每与王安石不合,出爲河南推官,歷陈州教授、齐州掌书记、签书应天府判官。元丰二年(一○七九),兄轼被罪,辙亦坐贬监筠州盐酒税。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入爲右司谏,寻迁起居郎、中书舍人,累迁尚书右丞。七年,擢大中大夫守门下侍郎。八年,哲宗亲政,起用新党。绍圣元年(一○九四),以元祐党人落职,出知汝州、袁州,又降授朝议大夫、分司南京,筠州居住。四年,责授化州别驾,雷州安置。元符元年(一○九八),迁循州。徽宗即位,北徙永州、岳州,復大中大夫,提举凤翔上清太平宫,定居颍昌府。崇宁中重开党禁,罢祠。大观二年(一一○八),復朝议大夫,迁中大夫。政和二年(一一一二),转大中大夫致仕,同年十月卒,年七十四。孝宗淳熙中,追謚文定。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并行于世。《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一、《宋史》卷三三九有传。 苏辙诗,以明万历间清梦轩刊《栾城集》(其中《栾城集》五十卷,《栾城后集》二十四卷,《栾城第三集》十卷,《栾城应诏集》十二卷)爲底本。参校宋刻残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大字本)、宋递修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文集本)、明嘉靖蜀藩朱让栩刻本(简称明蜀本)、《四部丛刊》明活字本(简称明活字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道光眉州刻《三苏全集》本(简称三苏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诗词推荐

呜呼有生初,蠢蠢不知几。血气均有欲,扰扰靡穷已。伯益烈山泽,庭氏挟弓矢。驱除或未尽,遗类复纷靡。岂惟枭鸟恶,亦有伯劳氏。琐琐至微物,凶悖乃如此。不思天壤间,万物虽异类。子之於父母,恩爱均一理。卵翼哺尔成,胡为遽忘义。昔闻乌反哺,羔羊能跪乳。蜂蚁识君臣,豺狼

脱霜披茜初登第。名高得意。樱桃荣宴玉墀游,领群仙行缀。佳人何事轻相戏。道得之何济。君家声誉古无双,且均平居二。

见和西湖月下听琴谡谡松下风,蔼蔼垅上云。聊将窃比我,不堪持寄君。半生寓轩冕,一笑当琴尊。良辰饮文字,晤语无由醺。我有夙鸣枝,背作蛇蚹纹。月明委静照,心清得奇闻。当呼玉涧手。一洗羯鼓昏。请歌南风曲,犹作虞书浑。(家有雷琴甚奇古,玉涧道人崔闲妙于雅声,当呼使弹

往岁真人朝玉皇,四真三代住繁阳。初开九鼎丹华熟,继蹑五云天路长。烟锁翠岚迷旧隐,池凝寒镜贮秋光。时从白鹿岩前往,应许潜通不死乡。

书舸西风五两斜,淮淝将命去程赊。衣缨黄阁相君后,门巷青春学士学。驿路新袍欺草色,公筵大白醉榴花。谢庭兰玉多才思,休瀚裁诗对客夸。

事师之情,期以百世。言虽不多,意则独至。识以岁月,越王之孙。式时览观,用考大伦。

敛同云。破腊雪霁前村。占阳和、孤根先暖,数枝已报新春。如青女、谩同素质,笑姑射、难并天真。疏影横斜,澄波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山驿畔,行人立马,回首几销魂。江南远,陇使趁程,踏尽冰痕。有个人人,玉肌偏似,移我常对金尊。拈纤枝、鬓边斜戴,嗅芳蕊、眉晕潜分。素

莱妻魂逝不容招,敢问何方处寂寥。老去更堪听薤露,病来久不近金蕉。声摇夜梦蛩相吊,垢翳篝衣雨辄潮。细读君诗重凄惋,隐侯肤骨不胜销。

小山卜筑背孤城,大隐青春早谢名。门长绿萝时挂麈,溪分流水几投缨。霜前鸟去收遗果,雨后鸱肥拾野羹。寂历山亭无一事,时从羽客话长生。

先朝行殿作禅宫,黄屋青山本是空。闻道一人曾驻跸,山僧不敢住当中。

黄鹄矶头红染泪,手杀都堂如儿戏;飞鞍叠骑尘碾尘,报书一夕三回至。天子圣明臣敛手,胸臆决尽天下事。二百年来好纪网,辰裂星纷委平地。天长阍永叫不闻,健马那堪持朽辔。书生痛哭倚蒿篱,有钱难买青山翠。

南杰鳞鳞多送北,北兵林林长备胡。胡使一来大梁下,塞头弯弓士如无。折冲素恃将与相,大策合副艰难须。还来里闾索穷下,斗食尺衣皆北输。中原相观叹失色,胡骑日肥妖气粗。九州四海尽帝有,何不用胡藩北隅。

祠宇嵯峨接宝坊,扁舟又系画桥傍。豉添满箸蓴丝紫,蜜渍堆盘粉饵香。团扇卖时春渐晚,夹衣换後日初长。故人零落今何在?空吊颓垣墨数行。

云跨南溟,南北一雨。瞻望匪遥,槛穽斯阻。梦往从之,引手相抚。笑言未半,舍我不伫。

尘心依水净,归鬓与山青。

谁能听欸乃,欸乃感人情。不恨湘波深,不怨湘水清。所嗟岂敢道,空羡江月明。昔闻扣断舟,引钓歌此声。始歌悲风起,歌竟愁云生。遗曲今何在,逸为渔父行。

夜浅月未生,春寒雪犹在。吴僧携古琴,来与山人会。诗心有是非,禅话无慷慨。高鸿自冥冥,弋者复何害。

赞房容久愒,游了奚所叹。树老书常寂,云埋宵易寒。龛灯对青荧,手箑失折团。抚运忽有感,秋防趣三单。

满路红尘飞不去,春风弄我华颠。故园桃李酒尊前。赏心逢美景,此事古难全。若智若痴人总笑,夕阳空袅吟鞭。马头山色翠相连。不知山下客,何日是归年。

南塘旅舍秋浅清,夜深绿蘋风不生。莲花受露重如睡,斜月起动鸳鸯声。塘东白日驻红雾,早鱼翻光落碧浔。画舟兰棹欲破浪,恐畏惊动莲花心。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资讯网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