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采石蛾眉山

一岛烽烟斡怒流,烯犀捉月两悠悠。
蛾眉中划三千丈,不著人间半点愁。

作品评述

《题采石蛾眉山》是一首宋代无名氏的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烽烟斡怒流,烯犀捉月两悠悠。
蛾眉中划三千丈,不著人间半点愁。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神秘而宏伟的景象,展现了作者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诗中的蛾眉山被形容得宛若一座岛屿,烽烟斡怒流和烯犀捉月则是形象的修辞手法,表达了山势险峻和壮丽的景观。诗人以此来表达自然的壮丽和恢弘之美,与人间的忧愁相比,其微不足道。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景观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和恢弘之美。烽烟斡怒流和烯犀捉月的描写,使读者感受到了山势的雄伟和壮丽,同时也暗示了人生的变幻莫测和不可捉摸。蛾眉山被描绘成一座无忧无虑的岛屿,与纷繁复杂的人间相比,无论是在尺度上还是在情感上,都微不足道。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展现了自然的壮丽和人生的微小,通过对比凸显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同时,它也启示人们要以谦卑的态度面对自然,珍视眼前的美好,超脱尘世的烦恼和忧愁。整首诗词给人以宁静、豁达的感觉,使人们在繁忙的生活中能够放松心灵,感受到自然的力量和美丽。

作者介绍

无传。

诗词推荐

微风飘淑气,散漫及兹晨。习习何处至,熙熙与春亲。暧空看早辨,映日度逾频。高拂非烟杂,低垂众卉新。霁天轻有霭,绮陌尽无尘。还似登台意,元和欲煦人。

视物眼深。说禅口快。一点不著虚空,万化谁分器界。应众缘而閒六根,入诸尘而住三昧。其小无内,其大无外。

天既丧我妻,又复丧我子。两眼虽未枯,片心将欲死。雨落入地中,珠沈入海底。赴海可见珠,掘地可见水。唯人归泉下,万古知已矣。拊膺当问谁,憔悴监中鬼。

昔年南国看黄葵,云鬓金钗向后垂。今日林容篱落下,秋风寂寞两三枝。

西风摇步绮。记长堤骤过,紫骝十里。断桥南岸,人在晚霞外。锦温花共醉。当时曾共秋被。自别霓裳,应红销翠冷,霜枕正慵起。惨澹西湖柳底。摇荡秋魂,夜月归环佩。书图重展,惊认旧梳洗。去来双翡翠。难传眼恨眉意。梦断琼娘,仙云深路杳,城影蘸流水。

行尽空房忽尽栏,竹光和月入亭寒。壁间题字知谁句,醉把残灯子细看。

雨过琉璃宫,佳兴浩清绝。松风冷晴滩,竹路踏碎月。月波荡如水,气爽星朗灭。皓夜千树寒,峥嵘万岩雪。后山鹤唳断,前池荷香发。境寂凉夜深,神思空飞越。

辟书朝东来,海上便拟寻蓬莱,坐令斥卤皆春台。辟书暮西至,颁春又拟陪千骑,江水江花尽和气。浮屠将就要合尖,洊雷唤起蛰中潜,东西惟命夫何嫌。诸么争令出门下,意岂专为一日雅。君姿秀整气清遒,露华凝晓月澄秋。胸中武库森戈矛,笔下倒演三峡流。甘泉持橐侍凝旒,青氊旧物

苕溪发源自天目,一豀东之漾寒渌。岸山续续相照映,原田每每资渗漉。祗看后浪催前浪,当悟新人换旧人。来往舟航谩如识,到头若个曾知津。

一樽开首夏,独对落花飞。幽僻还闻鸟,清和未换衣。绿帏槐影合,香饭药苗肥。尽日柴关启,蚕家过客稀。

唇齿标形胜,关河壮邑居。寒山抵方伯,秋水面鸿胪。君子从游宦,忘情任卷舒。风霜下刀笔,轩盖拥门闾。平野芸黄遍,长洲鸿雁初。菊花宜泛酒,浦叶好裁书。昔我芝兰契,悠然云雨疏。非君重千里,谁肯惠双鱼。

洛阳寒食苦多风,扫荡春华一半空。莫道芳蹊尽成实,野花犹有未开丛。

处士孤怀少往还,平时一刺字多漫。能容著帽挥谈拂,可见高人礼数宽。

寒威薄。绣帷人未觉。啄蕊争枝喧冻雀。锦笺呵笔写迥文。玉箸长垂不见君。北去马蹄冲塞雪,南来雁字隔衡云。隔衡云。消息断。思君但把

是中无一物,快活不容言。以此行州里,留之遗子孙。寒泉鸿雁影,落日凤皇原。三复幽堂志,夫人不死存。

乞得纷纷扰扰身,结茅都峤与仙邻。少而寡欲颜常好,老不求名语益真。许迈有妻还学道,陶潜无酒亦従人。相随十日还归去,万劫清游结此因。

白头四海客,青眼几何人。况复平生旧,端殊数面亲。文声虽益振,仕簿亦何屯。好在章江水,聊堪濯世尘。

水边残雪照亭台,台上风襟向雪开。还似当时姓丁鹤,羽毛成后一归来。

西渡几回送客,春风今日思家。我亦归期可数,休言此是天涯。

道人何为者,寒暑一破衫。发白具老态,口讷稀冗谈。我陪小队来,猿鸟窥层岚。道人方掩户,燕坐弥陁龛。迎客不下山,送客不出庵。即之疑槁木,面目寒巉岩。赠钱漠然谢,有若投诸潭。微言岁计熟,收芋已满篮。斯人未识字,岂必曾遍参。所立偶自高,可儆佞与贪。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资讯网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