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明文徵明的《先友诗八首(其五)礼侍谢公铎》
拼音和注音
yán yán tiān tāi shān , xià yǒu yōu zhēn shì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天台:1.谓尚书台、省。2.对太守、县令等地方行政官的尊称。3.山名。
天台山:天台山位于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离国家级历史文物保护单位尧王城遗址约3公里。
文徵明
文徵明(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文徵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原诗
岩岩天台山,下有幽贞士。
咀英撷芳鲜,煜然散霞绮。
早岁登延阁,回翔石渠里。
璧雍育群材,金匮抽青史。
虽复恩眷殊,不为缨组累。
方岩有书堂,归来还兼耒。
屡召不终淹,谁应会深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