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酬王平甫道中见寄

安危魁柄倚谁操,敛笏千官拱赭袍。
能有本根持国论,岂须毫发间戎韬。
征求藉藉人多困,羁旅皇皇我亦劳。
栖宿与君何计得,半生飘荡似风毛。

作品评述

《和酬王平甫道中见寄》是宋代文学家曾巩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安危魁柄倚谁操,
敛笏千官拱赭袍。
能有本根持国论,
岂须毫发间戎韬。
征求藉藉人多困,
羁旅皇皇我亦劳。
栖宿与君何计得,
半生飘荡似风毛。

诗意:
这首诗词以回应王平甫给曾巩的见寄诗为题材。诗中表达了曾巩对政治官员的忧虑和对自身境遇的感慨。他思考安危之势,认为国家的安危关键在于谁来掌握权柄,而自己只是一个虚名的文官,无法左右大局。他自谦地说,千千万万的官员们都低头向权势屈服,自己也不例外,他们都只是将赭袍敬献给权贵而已。曾巩强调了自己对国家大事的根本立场,并认为不需要使用战争的策略来解决问题,因为真正有本事持国论者,不需要依靠毫发之间的军事智谋。

同时,曾巩也表达了对自身困境的感叹。他作为一个红袍文官,虽然没有经历过战乱,但他也深感自己的辛劳和困顿。他与王平甫一样,都是身处羁旅之中,无法安居乐业。他们的生活就像飘荡的风毛一样不稳定,没有固定的栖身之所。

赏析:
曾巩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自己的思考和感叹。他从政治和个人角度出发,对权力斗争和自己的境遇进行了反思。诗中运用了一些修辞手法,如借景抒怀、比喻和对仗等,以增加诗意的深度和韵律的美感。

曾巩在诗中表达了对权力和政治斗争的深刻认识。他提出了一个问题,即国家的安危关键在于权柄的掌握,而不是智谋和战争的手段。他以自己为例,自谦地表示自己只是一个虚名的文官,无法左右大局。这种对政治的冷峻认识,显示了曾巩的思想独立和深厚的学识修养。

诗中还流露出曾巩对自身境遇的无奈和困顿。他表达了作为一个文官的辛劳和困苦,与王平甫一样,他们都是身处羁旅之中,无法安居乐业。通过这种自我抒发,曾巩表达了对于社会现实的反思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曾巩对权力斗争和自身境遇的思考和感叹。诗中的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政治和个人命运的剖析,展现了曾巩独立思考和深厚学识的一面。这首诗词不仅具有思想性和艺术性,还反映了宋代社会的政治风貌和文人的境遇。

作者介绍

曾巩(一○一九~一○八三),字子固,世称南丰先生,建昌军南丰县(今属江西)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歷官太平州司法参军、馆阁校勘、集贤校理兼判官告院,出通判越州,歷知齐、襄、洪、福、明、亳、沧诸州。神宗元丰三年(一○八○)判三班院,迁史馆修撰。五年,爲中书舍人。六年,病逝于江宁,年六十五。理宗时追謚文定。《宋史》卷三一九有传。曾巩出欧阳修门下,以散文着称。有《元丰类稿》五十卷,《续元丰类稿》四十卷,《外集》十卷。今仅存《元丰类稿》,并有宋刻《曾南丰先生文粹》十卷和金刻《南丰曾子固先生集》三十四卷传世。 曾巩诗九卷,以清康熙五十六年长洲顾崧龄刻《元丰类稿》爲底本,校以元大德八年东平丁思敬刻本(简称元刻本),并吸收清何焯《义门读书记》(简称读书记)中的校勘成果。参校本有:明正统十二年邹旦刻本(简称正统本),明嘉靖四十一年黄希宪刻本,有顾之逵跋并录何焯批校(简称顾校本),明嘉靖王抒刻本,有吴慈培录何焯校跋(简称吴校本),明隆庆五年邵廉刻本,有傅增湘校跋并录何焯校跋(简称傅校本),明万历二十五年曾敏才等刻本(简称万历本),明万历二十五年曾敏才等刻清顺治十五年重修本,有章钰校并录何焯、姚椿校(简称章校本),金刻本《南丰曾子固先生集》(简称曾子固集)等。集外诗附于编末。

诗词推荐

野客耽茶著作经,一时评品亦良精。谁知茗饮成风后,从此朝廷榷法行。

圣俞宣城人,能使紫毫笔。宣人诸葛高,世业守不失。紧心缚长毫,三副颇精密。硬软适人手,百管不差一。京师诸笔工,牌榜自称述。累累相国东,比若衣缝虱。或柔多虚尖,或硬不可屈。但能装管榻,有表曾无实。价高仍费钱,用不过数日。岂如宣城毫,耐久仍可乞。

对客莫谈当世事,闭门且读旧时书。蓬莱献赋心犹在,只恐无人荐子虚。

听听听听听听听,好将孝弟酬身命。更将勤俭答天心,莫把妄思损真性。

征战初休草又衰,咸阳晚眺泪堪垂。去路全无千里客,秋田不见五陵儿。秦家故事随流水,汉代高坟对石碑。回首青山独不语,羡君谈笑万年枝。

河外军藩麦秀中,唐兵昔数朔方雄。韩公北辑三城路,至德中兴一旅功。番刻劲销春藓碧,汉花秾映寺门红。高云不罩田州塔,水鹤归巢戛暮空。

迢递终南顶,朝朝阊阖前。朅来青绮外,高在翠微先。双凤褰为阙,群龙俨若仙。还知到玄圃,更是谒甘泉。夜雨尘初灭,秋空月正悬。诡容纷入望,霁色宛成妍。东极华阴践,西弥嶓冢连。奔峰出岭外,瀑水落云边。汉帝宫将苑,商君陌与阡。林华铺近甸,烟霭绕晴川。既庶仁斯及,分忧

不知大厦许栖无,频已衔泥到座隅。曾与佳人并头语,几回抛却绣工夫。

珍重新来十绝诗,末章砥柱不去移。因思唐代诸公子,故少撞钟得意时。

迟日深春水,轻舟送别筵。帝乡愁绪外,春色泪痕边。见酒须相忆,将诗莫浪传。若逢岑与范,为报各衰年。

晚晴风歇,一夜春威折。脉脉花疏天淡,云来去,数枝雪。胜绝,愁亦绝。此情谁共说。惟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楼月。

背庭缘恐花羞坠。心事遥山里。小帘愁卷月笼明。一寸秋怀禁得、几蛩声。井梧不放西风起。供与离人睡。梦和新月未圆时。起看檐蛛结网、又寻思。

灵峰特立万山中,秋逼浓岚愈郁葱。旁绝逶迤虽寡助,其如气象自摩空。

淮上津程远,山阴信息稀。有尘生晓甑,无帛寒机。稚子莫垂泣,故人今把麾。岁阑归意速,目断雁南飞。

平生自许岁寒操,醉日移来三十丁。底事此君亦移转,连明风雨唤教醒。

上合井泉甘若醴,蓬山点茶竹阴底。庚伏恩容午课休,宫殿初凉朝雨洗。身闲出饮官不嗔,日长睡足长精神。未惭便作蠹鱼老,拔毛济世知何人。

八月凉风动高阁,千金丽人卷绡幕。已怜池上歇芳菲,不念君恩坐摇落。世上荣华如转蓬,朝随阡陌暮云中。飞燕侍寝昭阳殿,班姬饮恨长信宫。长信宫,昭阳殿,春来歌舞妾自知,秋至帘栊君不见。昔时嬴女厌世纷,学吹凤箫乘彩云。含情转睐向箫史,千载红颜持赠君。

皇容肃祗,天步舒迟。对越惟恭,敬事不遗。陟隆莅止,水言孝思。上帝临女,日监于兹。

丰年告成,百谷用合。匏笾既盈,黍稷既馨,昭假是膺。

子胥庙前江日晡,越王城头云有无。故宫台榭几黄叶,南度寝园今绿芜。长笛关山瞻北固,清樽鱼鸟傍西湖。萧萧落木苍郊外,几处寒烟破屋孤。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资讯网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