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杭州杜戚陈三掾罢官归乡

秋风摵摵鸣枯蓼,船阁荒村夜悄悄。
正当逐客断肠时,君独歌呼醉连晓。
老夫平生齐得丧,尚恋微官失轻矫。
君今憔悴归无食,五斗未可秋毫小。
君言失意能几时,月啖虾蟆行复皎。
杀人无验中不快,此恨终身恐难了。
徇时所得无几何,随手已遭忧患绕。
期君正似种宿麦,忍饥待食明年麦。

作品评述

《送杭州杜戚陈三掾罢官归乡》是苏轼的一首诗词,描写了杜戚陈三掾离开官场归乡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他的敬佩和思念之情。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秋风摵摵鸣枯蓼,
船阁荒村夜悄悄。
正当逐客断肠时,
君独歌呼醉连晓。
老夫平生齐得丧,
尚恋微官失轻矫。
君今憔悴归无食,
五斗未可秋毫小。
君言失意能几时,
月啖虾蟆行复皎。
杀人无验中不快,
此恨终身恐难了。
徇时所得无几何,
随手已遭忧患绕。
期君正似种宿麦,
忍饥待食明年麦。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送别杜戚陈三掾离开官场归乡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他的敬佩和思念之情,同时也对官场现实的不满和自己平庸宦途的感慨。

首先,诗人描绘了秋风摵摵、鸣枯蓼的景象,船阁荒村夜晚寂静无声,给人一种凄凉的感觉。接着,诗人提到正是逐客断肠之时,只有杜戚陈三掾独自高歌酒醉,直到天明。这一描写表现了杜戚陈三掾的豪迈和不随波逐流的品质,也暗示了诗人对他的敬佩。

接下来,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微不足道的官职的留恋和对杜戚陈三掾归乡后物资匮乏的担忧。他称自己平生齐得丧,尚恋微官失去轻矫,而杜戚陈三掾却因失去官职而贫困,连五斗粮食都不够温饱。这种对微官职位的追求和对物质生活的困扰,反映了诗人对官场现实的不满和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然后,诗人转而询问杜戚陈三掾失意的时间会持续多久,他以月亮啖食虾蟆并依然明亮为比喻,表达了对杜戚陈三掾能否重振雄风的期望和对他困境的同情。

最后两句,诗人以杀人无验中不快为引子,表达了自己对官场权谋斗争的反感和对这种生活方式的厌倦。他认为这种徇时所得所获甚微,而自己却随手遭遇了忧患的纠缠。最后一句,诗人寄望杜戚陈三掾如同种植宿麦般忍饥耐渴,期待明年有丰收,也表达了对他的祝福和希望。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杜戚陈三掾的离别和归乡之情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他的敬佩和思念之情,同时也抒发了对官场现实的不满和对自身境遇的思考。诗中运用了秋风、船阁、荒村等意象,通过对比和比喻,表达了诗人对杜戚陈三掾坚韧不拔的品质的赞美,以及对官场功利和物质之困的反思。整首诗词情感深沉,意蕴丰富,揭示了人生中的困境和追求的主题,给人以深思和启示。

作者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诗词推荐

三山鼎峙多幽赏,千里瓯圆尽胜游。

老年鹤瘠玉苍苍,送汝难收泪两行。短褐尚存慈母线,义居初割紫蜂房。埙篪元自音声协,鸿雁而今羽翼长。别业未尝收菽粟,一家温饱待文章。

年年客路即为家,多病谋生未有涯。料得重阳好风日,自无情绪对黄花。

黌堂归去葛衣轻,怪底形容太瘦生。抖擞悭囊偿酒债,安排嶮韵主诗盟。妖韶梅老自馀态,滋味韩休薄大羹。强策驽骀追逸驾,不堪才力但平平。

寥落文衿叹二髦,倚空灏气渺秋毫。树云分暝侵残帙,江雨添凉入弊袍。新沐尚应惭贡禹,故书犹拟寄山涛。无端岁月催疏鬓,笑指芦花试小舠。

严妆嫩脸花明,教人见了关情。含羞举步越罗轻,称娉婷终朝咫尺窥香阁,迢遥似隔层城。何时休遣梦相萦,入云屏。

凄凄恻恻又微嚬。欲话羁愁忆故人。薄酒旋醒寒彻夜,好花虚谢雨藏春。萍蓬已恨为逋客,江岭那知见侍臣。未必交情系贫富,柴门自古少车尘。

斜阳孤影叹伶仃,横按乌藤坐草亭。闲久更知贫有味,病多那责药无灵。农书甚欲从师授,忍字常须作座铭。更喜友生能饷酒,欣然一醉倒长瓶。

青溪知不远,白首要难归。空想烟云里,春风鸾鹤飞。谁论传法偈,自补坐禅衣。未谢侯门去,寻常即掩扉。

不堪斜雨打虚胸,只愿晴阳送晓光。自是老人眠不著,近来春夜几曾长?楼头吹动梅花曲,梦里犹疑燕寝香。道是官居如客舍,等闲一宿两年强。

断云残雨。洒微凉、生轩户。动清籁、萧萧庭树。银河浓淡,华星明灭,轻云时度。莎阶寂静无睹。幽蛩切切秋吟苦。疏篁一径,流萤几点,飞来又去。对月临风,空恁无眠耿耿,暗想旧日牵情处。绮罗丛里,有人人、那回饮散,略曾谐鸳侣。因循忍便瞪阻。想思不得长相聚。好天良夜,无

今朝五月五,粗言及细语。会得也寻常,不会超佛祖。

将进酒,舞赵妇。歌吴娘。糟床嘈嘈落红雨,鲙刀聂聂飞琼霜。金头鸡,银尾羊,主人举案劝客尝。孟公君卿坐满堂,高谈大辩洪钟撞。金千重,玉千扛,不得收拾归黄汤,劝君秉烛饮此觞。君不见东家牙筹未脱手,夜半妻啼不起床,悔不日饮十千场。

江声床摇寒,山购窗拗绿。归舟著沙边,客梦绕乡曲。簪盍豁秋悲,筵开从夜卜。黄花散疎篱,苍竹围破屋。诗谊争击铜,谈剧屡肖烛。借君五言城,洗我万斛愁。主人意无穷,客子去敢速。杯宽怯鲸吞,词涩愧貂续。注瓦亦倾银,联珠仍缀玉。天迥月明洲,霜清风陨木。飞齐水击鹏,挥退

花光露重春烟湿,鹤去瑶台人竚立。坐见栏干月脚西,景入长门金锁涩。花开直莫媚春风,春风代谢如呼吸。

静境揖神凝,寒华射林缺。 ——陆龟蒙清知思绪断,爽觉心源彻。 ——皮日休高唱戛金奏,朗咏铿玉节。 ——陆龟蒙我思方泬寥,君词复凄切。 ——皮日休况闻风篁上,摆落残冻雪。 ——陆龟蒙寂尔万籁清,皎然诸霭灭。 ——皮日休西窗客无梦,南浦波应结。 ——陆龟蒙河光正如剑

十年双足躏词场,我亦怜君坠后伤。历块敢夸千里俊,乘船翻笑四明狂。扶颠老仆空随路,学仆娇儿更倚堂。应似崔家亭下鹭,独拳秋雨向寒塘。

向子识损益,扬雄爱清静。我行萧滩上,二宅驾辄命。而于酬唱中,又得胡安丰。诗作文选体,字有眉山踪。扫门今已后,倾盖非敢望。谈间问先世,盖乃丈人行。归州片时程,乃复来高轩。从容仅数刻,倾倒贻百篇。平生嗜江山,到处须著语。及兹足漫摇,久乃舌自拄。时惟桂林掾,与彼

心空及第无阶级,直下忘怀罪性空。一念廓然三际断,千差万别尽圆通。

远书来阮巷,阙下见江东。不得经史力,枉抛耕稼功。雁天霞脚雨,渔夜苇条风。无复琴杯兴,开怀向尔同。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资讯网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