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根石

满耳环佩声,云根线寒玉。
雨过勿雷吼,老龙鼾正熟。

作品评述

《云根石》是宋代诗人郑国辅的作品。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满耳环佩声,
云根线寒玉。
雨过勿雷吼,
老龙鼾正熟。

诗意:
这首诗词以景物描写和寓意表达为主题。诗人通过描绘特定的场景,表达了对自然和生命的感悟和想象。诗中展示了自然景观中的声音和形象,同时融入了一些隐喻和象征的意味。

赏析:
首先,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个声音的画面。“满耳环佩声”形容了环佩的声音充盈在耳边,这种声音可能来自风吹动的装饰物,给人一种和谐而明亮的感觉。接下来的“云根线寒玉”则通过隐喻的手法,将云彩比喻为寒冷的玉石,以表现出云的清冷和高洁之美。

接着,诗的后两句描绘了雨过后的宁静场景。“雨过勿雷吼”意味着雨停后,不再有雷声轰鸣,这里可以理解为诗人希望恢复平静和宁静的心境。最后一句“老龙鼾正熟”则使用了龙的形象,将龙比喻为老年人在沉睡中发出的鼾声,表达了宁静和安详的氛围。

整首诗词通过对声音和景物的描绘,传达了一种宁静和平和的心境。诗人以自然景观为载体,通过隐喻和象征的手法,表达了对宁静、和谐和安逸生活的向往。这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展示了宋代诗人独特的审美观和情感表达方式。

诗词推荐

非神亦非仙,非术亦非幻。天地有终穷,桑田几迁变。身固非我有,财亦何足恋。曷不从吾游,骑鲸腾汗漫。

嵩山未必怜兰兰,兰兰已受郎君恩。不须刷帚跳踪走,只拟兰浪出其门。

植物之中竹难写,古今虽画无似者。萧郎下笔独逼真,丹青以来唯一人。人画竹身肥臃肿,萧画茎瘦节节竦。人画竹梢死羸垂,萧画枝活叶叶动。不根而生从意生,不笋而成由笔成。野塘水边埼岸侧,森森两丛十五茎。婵娟不失筠粉态,萧飒尽得风烟情。举头忽看不似画,低耳静听疑有声。

日色才出海,晓月无光彩。晓月在青空,不与日色同。诚知大君德,照耀无不通。

南徐好,城里小花山。淡薄融香松滴露,萧疏笼翠竹生烟。风月共闲闲。金晕暗,灯火小红莲。太尉昔年行乐地,都人今日散花天。桃李但无言。

黑云如龙爪,白雨如博棋。老屋处处漏,此夕将何之?岂惟移床避,殆欲悬釜炊。扰扰舍中人,具食不以时。儿女乃可怜,赤脚啼午饥。语儿姑少忍,开霁会有期。

近南逢剧暑,多病客难禁。与物甘同静,何人肯见寻。望云生远梦,看月得禅心。咫尺西关路,输君杖履临。输君杖履临,草径静深深。野鸟随晴步,邻钟答晚吟。飞沈皆有趣,穷达付无心。对月悭於酒,寒泉聊一斟。

东坡遗物来归我,两手摩挲思不穷。举取吾家阿堵物,愧无青玉案酬公。

忆昔东坡老,曾吟陌上花。我今归故里,卉木正光华。

希年逾五叹无闻,岁事从头又一新。徒得襄阳齿耆旧,却惭庄子号陈人。垂垂榆景已侵耄,冉冉花辰不减春。日涉丘园今已矣,北山亦足了閒身。

西畿三辅切天阍,何意颁来细札文。学谬诗书惭作帅,身非甽亩更思君。使轺结辙横周道,乡木交阴忆汉枌。保傅上才敦雅眷,满章褒意蔼兰薰。出入台阶谢奋庸,白头持节更为公。临民不称瞻岩尹,慰俗犹依赠扇风。天许云鸿矰缴外,世怜池鹜稻粮中。一闻丽唱情何极,心结平津旧阁东。

郊行长为簿书迟,胜友壶觞已翠微。夹路桃花迷入洞,傍溪鸥鸟忆临沂。松阴坐久还移席,草色春深欲染衣。红日下舂湖水碧,石桥齐踏彩霞归。

忆自梁州下益州,身闲处处醉红楼。早知虚起弹冠意,悔不常为秉烛游。诗思已惭驰阵马,目光犹觉射车牛。莲峰日观何时到?下看人间万里秋。

秋雨里。目断一溪烟水。隐隐人家疏树底。渡头灯火起。风弄远汀蒲苇。香冷虚堂窗几。陡觉夜凉侵翠被。好怀今有几。

不教荣乐损天机,愿逐鸾皇次第飞。明月满时开道帔,欲尘飘处脱儒衣,只携仙籍还金洞,便与时流隔翠微。空有缄题报亲爱,一千年后始西归。

湛湛长空黑,更那堪、斜风细雨,乱愁如织。老眼平生空四海,赖有高楼百尺。看浩荡、千崖秋色。白发书生神州泪,尽凄凉不向牛山滴。追往事,去无迹。少年自负凌云笔,到而今有时华落尽,满怀萧瑟。常恨世人新意少,爱说南朝狂客。把破帽年年拈出。若对黄花孤负酒,怕黄花也笑人

兄难兄,弟难弟。马祖真,只这是。

祖龙盛气役神鞭,壁立无移只屹然。定见先朝陈宝化,阴灵寂寂笑求仙。

蛙鸣堪笑问官私,更劝饥人食肉糜。蒙昧万机犹妇女,寇戎安得不纷披。

扁舟载我去,身世两悠然。暝霭无穷树,春江不尽天。阮嵇真酒伴,李郭即神仙。孤唱君须和,风流汉晋前。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资讯网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