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少簪缨客,无如桑梓情。

出自明末清初代屈大均的《将从雁代返岭南留别程周量(其五)》

出自明末清初屈大均的《将从雁代返岭南留别程周量(其五)》

拼音和注音

qǐ shǎo zān yīng kè , wú rú sāng zǐ qíng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桑梓:古代常在家屋旁栽种桑树和梓树。又说家乡的桑树和梓树是父母种的,要对它表示敬意。后人用“桑梓”比喻故乡。

无如:无如wúrú无可奈何。

簪缨:古代显贵者的冠饰。比喻高官显宦。

屈大均

屈大均(1630—1696)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有“广东徐霞客”的美称。字翁山、介子,号莱圃,汉族,广东番禺人。曾与魏耕等进行反请活动。后为僧,中年仍改儒服。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原诗

岂少簪缨客,无如桑梓情。

相依期白首,此别见平生。

孝友惭诸弟,诗歌慕两京。

才华竟何益,早去事躬耕。

诗词推荐

平原君,起朱楼。美人盈盈楼上居,蹒跚跛汲彼何叟,美人一笑蹒跚愁。门下士,引去不可留。高价千金值,千金不惜美人头。君不见帷中妇女观跛者,一笑五国生戈矛。

烟山暮滴翠,露叶秋翻红。川急回斜岸,草枯凋薄霜。蝉寒嘶月淡,雁过唳天长。船泊宜沙浦,夜深同咏觞。

清和天气晓寒余,客梦江干赋索居,风动琐□绿满除。漫摊书,一半儿斜阳一半儿雨。

走下桐城赤脚归,半风颠又半憨痴。草鞋却把袈挲裹,二虎双鸦笑杀伊。

世味渐阑如嚼蜡,惟诗直恐死方休。四时风月元无尽,万里江山更拟游。

暑嬾皈投簟,凉醒打当书。罢吟唇欲裂,起坐膝难舒。汲古微澜动,悲秋小雨余。五言未针线,百过且阶除。

久接江山境,曾论子姓文。於焉观内则,可以继前闻。榛栗严宾豆,苹蘩洁祀芬。有人言不朽,片石合摩云。

圣贤道在惟颜子,忠烈名存独杲卿。甘向贼庭守节死,不羞吾祖与吾兄。

天遣高人下别峰,谅无官事汩胸中。香来海外沈烟碧,果熟林间荔子红。曹植诗篇疏入社,裴休参问远同风。萧然丈室维摩诘,何日文殊对此翁。

堂上横看江上洲,洲边春浪拍天浮。晴栏倚遍无多景,浩荡时时没白鸥。

潇湘之山可当一枝笔,潇湘之水可充一砚滴。白石得官斑竹林,天鍚笔砚供醉吟。好将湘山点湘水,洒满青天一张纸。台家旁搜清庙珍,奇珍随在湘水滨。乌衣枢相今水镜,手提一道人材柄。外台况复有三贤,看即吹嘘送上天。皈来肯过诚斋里,分似锦囊新句子。

渔郎妙手绝多机,一网收鱼未足奇。刚向人前撰勋绩,不教速得只教迟。

是山来自古,与世类相忘。雨染新苔翠,风吹老柏香。神仙多汉魏,祠像半隋唐。几许烟霞侣,相从老此乡。

中岁分符典石城,两朝趋陛谒承明。阙下昨承归老疏,天南今切去乡情。亲知握手三秋别,几杖扶身万里行。伯道暮年无嗣子,欲将家事托门生。

湘浦离应晚,边城去已孤。如何万里计,只在一枝芦。迥起波摇楚,寒栖月映蒲。不知天畔侣,何处下平芜?几行归去尽,片影独何之。暮雨相呼失,寒塘独下迟。渚云低暗度,关月冷遥随。未必逢矰缴,孤飞自可疑。

轻舟一叶一轻篷,上有萧萧鹤发翁。昨夜不知何得宿,月明都在笛声中。

少游写就兰亭叙,逸少英姿殆昔人。我祖同为长公客,每於翰墨契精神。

斑斑远林鸟,极目波烟中。各识时早暮,不忘巢西东。推物得真意,吾将效陶公。

文章何罪触雷霆?风雨南溪自醉醒。八十年间遗老尽,坏堂无壁草青青。

刘岳张韩宣国威,赵张二相筑皇基。长淮咫尺分南北,泪湿秋风欲怨谁。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资讯网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