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明末清初屈大均的《将从雁代返岭南留别程周量(其五)》
拼音和注音
qǐ shǎo zān yīng kè , wú rú sāng zǐ qíng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桑梓:古代常在家屋旁栽种桑树和梓树。又说家乡的桑树和梓树是父母种的,要对它表示敬意。后人用“桑梓”比喻故乡。
无如:无如wúrú无可奈何。
簪缨:古代显贵者的冠饰。比喻高官显宦。
屈大均
屈大均(1630—1696)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有“广东徐霞客”的美称。字翁山、介子,号莱圃,汉族,广东番禺人。曾与魏耕等进行反请活动。后为僧,中年仍改儒服。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原诗
岂少簪缨客,无如桑梓情。
相依期白首,此别见平生。
孝友惭诸弟,诗歌慕两京。
才华竟何益,早去事躬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