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字字形图片

jiǔㄐㄧㄡˇ
  • 拼音jiǔ
  • 注音ㄐㄧㄡˇ
  • 部首丿
  • 总笔画2画
  • 部外笔画1画
  • 结构单一结构
  • 笔顺编码35
  • 笔顺顺序撇/横折弯钩/横斜钩
  • 统一码基本区 U+4E5D
  • 五笔vtn
  • 仓颉kn
  • 郑码qy
  • 四角40017
  • 异体字

“九”字的意思

1.八加一后所得的数目。见〖数字〗。

2.从冬至起每九天是一个“九”,从一“九”数起,二“九”、三“九”,一直数到九“九”为止:数~。冬练三~,夏练三伏。~尽寒尽。

3.表示多次或多数:~霄。~泉。三弯~转。~死一生。

4.姓。

“九”字的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jiǔ ㄐㄧㄡˇ

数目,八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玖”代):~归。 泛指多次或多数:~死一生。~霄云外。

英语 nine

德语 neun (9)​ (Num)

法语 neuf (chiffre)​,9

“九”字的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jiǔ

[数]

(1) (指事。本义:数词。比八大一的基数)

(2) 同本义 [nine]

古人造字以纪数,起于一,极于九,皆指事也。二三四为积画,余皆变化其体。——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乾玄用九,乃见天则。——《易·文言》传

九者,阳之数,道之纲纪也。——《楚辞·九辨》序

天道以九制。——《管子·五行》

(3) 又如:九伯(宋时把痴傻人叫九伯。也写作“九百”);小九九(珠算的乘法口诀;方言中比喻算计);九九(算法名。称一至九每二数相乘之数为九九;九的自乘数);九地(九种土地)

(4) 第九 [ninth]

(5) 可数序列中第八加一的序数。如:九连

(6) 《周易》以阳爻为九

初九,潜龙勿用。——《易·乾》

(7) 泛指多数,数量大 [many]

九设攻城之机变。——《墨子·公输》

墨子九距之。

九令诸侯。——《史记·货殖列传》

宏兹九德。——唐· 魏征《魏郑公文集·谏太宗十思疏》

(8) 又如:九译(言语不通,多次辗转翻译);九华(繁多而色彩缤纷);九盘(形容道路的弯弯曲曲);九采(各诸侯国;各种色彩)。又指极数,凡数之指其极者,皆可称之为九,不必泥于实数。如:九幽(极遥远幽深的地方);九曲肠(喻无限忧思);九幽(极深暗的地方);九幽狱(最深的地狱)

(9) 〈形〉 通“久”。时间长 [(of time) long]

黄軦生乎九猷。——《庄子·至乐》。《释文》:九宜为久;久,老也。猷,虫名也。?

食醯黄軦(kuàng黄軦,虫名)生乎九猷。——《列子·天瑞》

词性变化


jiǔ

〈名〉

(1) 九月 [September]

七、八、九三个月

(2) 时令名。从冬至起每九天为一“九” [the nine-day period after the Winter Solstice]。如:今日进九;数九寒天;九尽寒尽。如:九九(自冬至次日起数,每九天为一九,共历八十一日,称为九九)

(3) 古国名 [Jiu state]。今河北省临漳县西南

〈动〉

通“鸠”。纠合,聚集 [gather]

九杂天下之川。——《庄子·天下》

常用词组


九宾九重霄九大行星九鼎九宫九归九华山九九归一九门提督九牛二虎之力九牛一毛九派九品九曲回肠九泉九死一生九天九头鸟九土九霄云外九一八事变九原九月九州九族

“九”字的辞典解释

九ㄐㄧㄡˇjiǔ 名

介于八与十之间的自然数。如:「七、八、九、十……。」大写作「玖」。阿拉伯数字作 「9」。

姓。如唐代有九嘉。

形容极多。如:「九霄云外」、「九泉之下」、「九牛一毛」。

表示多数、多次。如:「九死一生」。《淮南子·修务》:「公输般设攻宋之械,墨子设守宋之备,九攻而墨子九却之。」

首字母查字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笔画查字
0画 1画 2画 3画 4画 5画 6画 7画 8画 9画 10画 11画 12画 13画 14画 15画 16画 17画 18画 19画 20画 21画 22画 23画 24画 25画 26画 27画 28画 29画 30画 31画 32画 33画 35画 39画 51画
结构查字
单一结构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左中右结构上中下结构右上包围结构左上包围结构左下包围结构上三包围结构下三包围结构左三包围结构全包围结构镶嵌结构品字结构田字结构
词汇分类
高中词汇CET4词汇CET6词汇TOEFL词汇IELTS词汇GRE词汇考研词汇
首字母索引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资讯网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