韍字字形图片

ㄈㄨˊ
  • 拼音
  • 注音ㄈㄨˊ
  • 部首
  • 总笔画14画
  • 部外笔画5画
  • 结构左右结构
  • 笔顺编码52125115213544
  • 笔顺顺序横折/竖/横/竖/横折/横/横/撇折/竖/横/撇/横撇/横钩/捺/点
  • 统一码基本区 U+97CD
  • 五笔nhkc|nkgy
  • 仓颉dqike
  • 郑码xjxs
  • 四角43547
  • 异体字䘠 巿 帗 袚 韨

“韍”字的意思

古代衣裳前的蔽膝,用熟皮製成。形制、圖案、顏色按身分、等級不同而有區別。《禮記•玉藻》:“一命縕韍幽衡,再命赤韍幽衡。”《漢書•卷九十九•王莽傳上》:“於是莽稽首再拜,受綠韍袞冕衣裳。”

“韍”字的基本解释

fú ㄈㄨˊ


古代衣裳前的蔽膝,用熟皮製成。形制、圖案、顏色按身分、等級不同而有區別。《禮記•玉藻》:“一命縕韍幽衡,再命赤韍幽衡。”《漢書•卷九十九•王莽傳上》:“於是莽稽首再拜,受綠韍袞冕衣裳。”

英语 a leather knee-pad worn during sacrifices

德语 Knieschützer (S)

法语 genouillère,genouillère

“韍”字的详细解释

詳細字義


〈名〉

(1) (形聲。从「韋」,表示與皮革有關。本義:古代貴族祭祀時戴的蔽膝,用熟皮做成,遮在膝前)

(2) 同本義 [knee hide used in the ceremony of sacrifice]

有虞氏服韍。——《禮記·明堂位》

一命縕韍幽衡。——《禮記·玉藻》

受綠袞冕衣裳。——《漢書·王莽傳上》

又如:韍冕(敝膝和帽子)

(3) 系印璽的絲帶。也作「紱」 [silk ribbon]

韍如相國。——《漢書·王莽傳》。注:「組也。」

又如:璽紼(印帶)

“韍”字的辞典解释

韍ㄈㄨˊfú 名

古代衣裳前的蔽膝,用熟皮製成。形制、圖案、顏色按身分、等級不同而有區別。《禮記·玉藻》:「一命縕韍幽衡,再命赤韍幽衡。」《漢書·卷九九·王莽傳上》:「於是莽稽首再拜,受綠韍袞冕衣裳。」

首字母查字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笔画查字
0画 1画 2画 3画 4画 5画 6画 7画 8画 9画 10画 11画 12画 13画 14画 15画 16画 17画 18画 19画 20画 21画 22画 23画 24画 25画 26画 27画 28画 29画 30画 31画 32画 33画 35画 39画 51画
结构查字
单一结构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左中右结构上中下结构右上包围结构左上包围结构左下包围结构上三包围结构下三包围结构左三包围结构全包围结构镶嵌结构品字结构田字结构
词汇分类
高中词汇CET4词汇CET6词汇TOEFL词汇IELTS词汇GRE词汇考研词汇
首字母索引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资讯网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