麂
jǐㄐㄧˇ- 拼音jǐ
- 注音ㄐㄧˇ
- 部首鹿
- 总笔画13画
- 部外笔画2画
- 结构半包围结构
- 笔顺编码4135221153535
- 笔顺顺序点/横/撇/横折/竖/竖/横/横/竖提/撇/竖弯钩/撇/横折弯钩/横斜钩
- 统一码基本区 U+9E82
- 五笔ynjm|oxxw
- 仓颉iphn
- 郑码txqd
- 四角00217
“麂”字的意思
哺乳动物,是小型的鹿,雄的有长牙和短角。腿细而有力,善于跳跃。种类较多,生活在我国的有黑麂、黄麂、小麂等。通称麂子。
“麂”字的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 麂
jǐ ㄐㄧˇ
◎ 哺乳动物的一属,像鹿,腿细而有力,善于跳跃,皮很软可以制革。通称“麂子”。
英语 species of deer
德语 Muntjaks
法语 Muntiacus
“麂”字的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 麂 jǐ
〈名〉
麂子 [muntjac],像鹿,比鹿小,毛黄黑色,雄的有很短的角,皮可做鞋面、手套等,肉可以吃。如:麂眼(形状如麂眼的篱格)
“麂”字的辞典解释
麂ㄐㄧˇjǐ 名
一些亚洲小型鹿的统称。形似犬而较大。雄麂有獠牙、短角。腿细而有力,善跳跃。毛棕色,皮柔软,可制革。俗称为「麂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