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庙歌辞·享太庙乐章·寿和

八音斯奏,三献毕陈。
宝祚惟永,晖光日新。

作品评述

《郊庙歌辞·享太庙乐章·寿和》是唐代的一首诗词,作者佚名。这首诗词通过八音乐章的奏乐,表达了对寿命延长和国家繁荣昌盛的祝福。

诗词中的“八音斯奏,三献毕陈”指的是在庄严隆重的仪式中奏响八音乐章,并完成了三次的献祭。这体现了对神明的恭敬和虔诚,同时也显示了庄严肃穆的场面。

诗词中提到“宝祚惟永,晖光日新”,表达了希望皇室的寿命长久,国家的繁荣永恒,以及光明的未来。宝祚指的是帝王的宝座,惟永表示永远长存,晖光代表着光明和希望。这些词语的运用,形象地描绘了一个充满美好前景的景象。

这首诗词的赏析中融入了古代祭祀和音乐的元素,展示了唐代人们对于长寿和国家繁荣的向往与祈愿。通过庄重的场面和美妙的音乐,诗词传达了对皇室和国家的美好祝福,表达了人们对未来的希望和期待。同时,诗词中的音乐和祭祀元素也展示了古代文化和传统的庄严和魅力,使人们能够感受到当时社会的宏大和庄重氛围。

作者介绍

佚名,应月泉吟社徵诗(《月泉吟社诗》)。

诗词推荐

擒得铅归舍,进火莫教迟。抽添沐浴,临炉一意且防危。只为婴儿未壮,全藉黄婆养育,丁老共扶持。火力频加减,外药亦如之。汞生芽,铅作祖,土刀圭。火生于木,炎盛汞还飞。要得水银真死,须待阴浮阳伏,杂类降灰池。用铅终不用,古语岂吾欺。

和诗

冬温未宜人,风雪中夜止。疾雷略吾窗,轻冰入吾被。病去适三日,惊起存一气。心安气亦安,二物本非二。皎然一寸灯,下烛九泉底。物来无不应,物去未尝昧。恨我俗绿深,挠此古佛智。医来视六脉,六脉非昔比。

和诗

南迁春及秋,江湖未云半。逮此归路长,始悟行日远。幽忧脱沉痼,清梦惊婉娩。行行逢故人,笑语杂悲泫。江秋北风多,归帆未应驶。天寒雁南向,家书空满纸。契阔幸平安,婚嫁须缨珥。交游何为者,空复念君至。折叶每安心,连环非所计。感君扁舟返,念我一廛废。怀思乐全老,畴昔

和诗

千里雪山开,沱江春水来。驻帆云缥缈,吹管鹤裴回。身外流年驶,尊前落景催。不应归棹远,明月在高台。

和诗

暑雨连朝困郁蒸,淖深蛙蚓上阶行。晚云翻海忽雷震,农说断梅明日晴。

和诗

楼殿沉沉锁夜烟,秋灯一点佛龛前。梧桐叶上三更雨,亦有愁人独自眠。

和诗

佳城今已开,虽开不葬埋。漆灯犹未灭,留待沈彬来。

和诗

等量红缕贯晶荧,尽道匀圆别未胜。凿断玉潭盈尺水,琢成金地两条冰。轮时只恐星侵佛,挂处常疑露滴僧。几度夜深寻不著,琉璃为殿月为灯。

和诗

庙堂无计可平戎,坐使甘泉照夕峰。初怪上都闻战马,岂知穷海看飞龙。孤臣霜发三千丈,每岁烟花一万重。稍喜长沙向延阁,疲兵敢犯犬羊锋。

和诗

何易于,不详何所人及何所以进。为益昌令。县距州四十里,剌史崔朴常乘春与宾属泛舟出益昌旁,索民挽纤,易于身引舟。朴惊问状,易于曰:“方春,百姓耕且蚕,惟令不事,可任其劳。”朴愧,与宾客疾驱去。

和诗

幂幂轻云护晓霜。银花千万朵,烂韶光。宝山金字屡更张。笙箫远,帘幕闷重廊。车马暗尘香。一邦如蜡日,尽豪狂。游人归路笑声长。长歌里,击壤咏陶唐。

和诗

北岭天饶瑞雪,南枝地段红苞。朦胧霁月映寒梢。谁把玉人纱罩。香胜炉薰龙麝,奇过庭拥琼瑶。一杯清酒愿相招。慰我茅堂清瘦。

和诗

鬓拢春烟湿翠翘,石榴裙幔袅纖腰。绛唇不敢深深注,却怕香脂污玉箫。

和诗

越娘墓下秋风起,脱叶纷纷逐流水。只如明月葬高原,不奈霜威损桃花。

和诗

落红庭院绿池塘,语燕啼莺亦可伤。霁柳吹花春已老,暝槐成幄日初长。

和诗

芰荷风、涤面恰麦秋,应倒著春衣。渡晓溪云湿,日流尘脚,露滉蛛丝。调翼受风雏燕,弱不解争泥。衬琅玕锦院,竹外蔷薇。立久阑干凭暖,看行鱼吹沫,波晕平池。藓痕斑础石,渐雨熟梅时。傍短篱、成团粉蝶、掠野花、相逐□高低。忘言处,徽弦乍拂,流水先知。

和诗

南指嵩高北太行,大河中出贯灵长。君王不恃金汤险,自有仁恩结万方。

和诗

甘蔗流苗应刹尘,觉场高发利生因。紫金莲捧千轮足,白玉毫飞万德身。孤立大方资定惠,等观含类舍怨亲。挨星相好中天主,匝地名闻出世人。螺发右旋仙岛碧,月眉斜印海门新。鸾翔凤舞非殊品,象转龙蟠绝比伦。璎珞聚中腾瑞色,花鬘影里夺芳春。慈仪恋望知何极,梵德言辞莫可陈。

和诗

客有能相觅,书来慰我思。贫宁可诗罪,老不悟书痴。旧友厪长忆,新交曷取知。况渠停轨日,政我出山时。

和诗

新营一间屋,种柳是前春。此地已逃俗,何时可卜邻。吟诗能愈疾,得酒自忘贫。九十头雪雪,多应笑野人。

和诗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资讯网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