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堂乐章·舒和

御扆合宫承宝历,席图重馆奉明灵。
偃武修文九围泰,沉烽静柝八荒宁。

作品评述

《明堂乐章·舒和》是唐代的一首诗词,作者佚名。这首诗词描绘了明堂乐章的氛围和意境。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舒和明堂,皇帝乘坐御扆,宫殿内摆满了珍宝和历代帝王的图像。武器收起,弓箭放下,文化修养得到提升,九围泰平,八荒安宁。

这首诗词通过对明堂乐章的描绘,展示了唐代帝王的治理之道。明堂象征着帝王的权威和统治,乐章则体现了社会的和谐与安宁。诗中所述的御扆、宝历、席图等元素,都是帝王威仪的象征,显示了皇帝的威严和统治力。诗人通过描述明堂的局面,表达了社会的安定和繁荣。

诗词中的"偃武修文九围泰,沉烽静柝八荒宁"表达了帝王的治理理念。"偃武修文"意味着把战争放在次要的位置,注重文化的培养和发展。"九围泰"表示国家的周边环境和边境地区得到了安定和繁荣,"八荒宁"则表明国家的广袤疆域也得到了平静和安宁。

这首诗词通过对明堂乐章的描绘,展示了唐代帝王的治理思想和政策。诗中所描述的和平安宁的局面,表达了帝王对国家和社会的关注和治理之道。诗词的意境优美,通过运用富有象征意义的词汇和形象的描绘,展示了唐代社会的繁荣和帝王的威严。

作者介绍

佚名,应月泉吟社徵诗(《月泉吟社诗》)。

诗词推荐

百尺危楼枕水滨,风烟入眼乱纷纷。趁虚渔唱来成市,入垅田歌去作群。阁雨云深山着帽,驾潮风急浪翻云。寄言残夜明楼月,莫负胡床老使君。

燕子何光彩,飞飞引众雏。营巢终老章,解语只含胡。贺厦恩非浅,焚宫祸亦殊。寥寥鸿鹄志,嗟汝岂能俱。

秋叶飘零,秋虫夜鸣。色不是色,声不是声。达磨九年会不得,急携只履问归程。

朝蝇不须驱,暮蚊不可拍。蝇蚊满八区,可尽与相格。得时能几时,与汝恣啖咋。凉风九月到,扫不见踪迹。鹊鸣声楂楂,乌噪声护护。争斗庭宇间,持身博弹射。黄鹄能忍饥,两翅久不擘。苍苍云海路,岁晚将无获。截橑为欂栌,斫楹以为椽。束蒿以代之,小大不相权。虽无风雨灾,得不

天与幽姿自不同,凌寒独秀雪霜中。山茶未许方高洁,故使千花立下风。

只筹一缆十夫多,细算千艘渡此河。我也曾糜太仓粟,夜间邪许泪滂沱。

草木藏春柳报先,谁将苍驭快如鞭。夜中一雨知无价,陌上三农庆有年。玉糁寒林梅委地,浪翻平野麦连天。阴阳燮理非吾事,新岁调和岂偶然。

天经地义,孝哉闵骞。父母昆弟,莫间莫言。污君不仕,志气轩轩。复我汶上,出处休焉。

山村寥落野人稀,竹里衡门掩翠微。溪路夜随明月入,亭皋春伴白云归。嵇康懒慢仍耽酒,范蠡逋逃又拂衣。汀畔数鸥闲不起,只应知我已忘机。

常常有约寻幽趣,汩汩无从避俗喧。欲断世间千万事,须穷纸上五千言。

一叶漂摇扬子江,白云尽处是苏洋。便如伍子当年苦,只少行头宝剑装。

海行信风帆,夕宿逗云岛。缅寻沧洲趣,近爱赤城好。扪萝亦践苔,辍棹恣探讨。息阴憩桐柏,采秀弄芝草。鹤唳清露垂,鸡鸣信潮早。愿言解缨绂,从此去烦恼。高步凌四明,玄踪得三老。纷吾远游意,学彼长生道。日夕望三山,云涛空浩浩。

春风吹雪下桑乾,添得城中一夜寒。幹鹊楼高消不尽,长安街上马头看。

三年弃旱独堪闻,一熟诸村稍作欣。老子朝朝弄田,水眼看翠浪作黄云。

高谈可听用心幽,灼见此翁非俗流。鞍马破家还避世,田园得地肯封侯。开窗修竹无由俗,绕屋青山总是秋。门外短篱看亦好,黄金菊间碧牵牛。

帝城底里有山林,桂树团团烟雾深。玉臂折来数枝月,银髯羞插满头金。谈间千首有此客,空外一声何处砧。酒亦销愁亦生病,不须不醉不须沉。

两年梦寐记冰姿,再挹丰标胜旧时。形秽自怜吾更老,味同乃幸独相知。幽花野竹频移座,薄酒清茶共说诗。晚色柴门挂新月,玉骢欲上步犹迟。

路转横塘入乱峰,遍寻萧洒兴无穷。楼台特起喧卑外,村落随生指点中。溪傍五云清逗玉,松分八面翠成宫。归途父老欣相语,今日程公昔谢公。

公子从来火伞中,解衣未定语匆匆。山行触热端何事,夹路杨梅树树红。

真复多多穷传记,端能亹亹著诗文。名场早捷千军阵,胪陛应符五色云。乱后湖山今稍稍,閒中宾主几醺醺。衰迟亦欲陪赓唱,未必当筵逮所闻。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资讯网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