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氏园居(七首)

多水少尘埃,经年不扫苔。
竹繁频洗菜,松老别求栽。
雪窦看碑入,云窗晒帖开。
徐文与张羽,乘月想能来。
¤

作品评述

《方氏园居(七首)》是明代诗人杨基的作品。这首诗以描述方氏园居的景致为主题,通过描绘园居中的水、竹、松、雪、云等元素,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生。

诗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方氏园居的景象,不涉及具体的故事情节,而是通过景物的描写,传达了深邃的意境和哲理。诗人通过园居中的多水少尘埃、竹常清洗菜,松树虽老却不需要栽种等描写,表达了自然之美与人文之雅的交融,呈现了一种宁静、清净、自然的生活态度。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方氏园居中景物的描写,展示了自然和人文相融的美感。首先,多水少尘埃的描绘使人感受到园居的幽静与宁谧,暗示了主人对清净环境的追求。其次,竹繁频洗菜的描写体现了主人的勤劳和对生活细节的关注,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感激之情。接着,松老别求栽的意象传达出主人对自然的尊重和珍视,他不需要刻意去追求新的栽植,而是欣赏松树的成熟与老态。雪窦看碑入、云窗晒帖开的描写,将自然景色与文化艺术相结合,展现了主人的文人气质和修养,也暗示了他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追求。最后两句“徐文与张羽,乘月想能来”则显露出主人对友谊和思念的情感,通过乘月思念友人,表达了对友情的珍重。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通过描绘方氏园居中的自然景物和人文景观,展示了作者对自然与人文的热爱与追求。诗中的每一个描写都蕴含着丰富的意象和情感,传递出宁静、深邃、优雅的诗意。这首诗不仅展示了明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也将读者带入了一个美好而宁静的境界,引发人们对自然与人文的思索和敬仰。

诗词推荐

时闻先朝陵寝,有不忍言者。碧草带芳林,寒塘涨水深。五更风雨断遥岑。雨下飞花花上泪,吹不去,两难禁。双缕绣盘金,平沙油壁侵。宫人斜外柳阴阴。回首西陵松柏路,肠断也,结同心。

寻春同出郭,下马问禅栖。花梵流清霭,云钟度远溪。山形关塞北,日影树林西。老衲能留客,归途浑欲迷。

天密丛云晓,风清一雨馀。三长太史笔,二典帝皇书。按武知何者,沾恩匪幸欤。吐茵平日事,何惮污公车。

柴门风卷却吹工,陿径初成竹旋栽。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暑天倦卧星穿透,冬昼閒吟雪压摧。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谁怜贱子启穷途,太守封来酒一壶。攻破是非浑似梦,削平身世有如无。醺醺若借嵇康懒,兀兀仍添宁武愚。犹念悲秋更分赐,夹溪红蓼映风蒲。

艰危门户要人持,孝出贫家谚有之。葆汝心光淳闷在,皇天竺胙总无私。

王谢堂前旧燕。毕意情高意远。只恐宠恩深,后会不教人见。深劝。深劝。不枉追欢一遍。

脉脉此情难识。

绮帷高揭。风动流苏结。兴在夜凉多处,兰烬短、半明灭。醉彻。香未绝。紫箫声乍歇。声入碧云堆里,还起舞、桂花月。

系船浮玉山,清晨得奇观。日轮擘水出,始觉江面宽。遥波蹙红鳞,翠霭开金盘,光彩射楼塔,丹碧浮云端。诗人窘笔力,但咏秋月寒。何当罗浮望,涌海夜未阑。

肃肃台的,雍雍阴教。阴诐自防,警下是俲。中章端委,列御硼告。其国辅顺,永翼帝孝。

五九四十五,春风吹断前山雨。行云归去复何心,转背飘然无觅处。无觅处,知不知,坐断十方还是谁。东弗于代郁单越,西瞿耶尼阎浮提。

崔颢曾题黄鹤楼,长沙拈起当风流。大千国土俱家业,诸佛何曾有地头。

衮衣犹未趣东归,吴会先传蜀道诗。急峡高江追子美,清风明月笑严维。花围白帝行春日,香蔼黄堂坐啸时。顾我迂疏堪底用,强颜薪粟效支离。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独上 一作:独坐)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关城榆叶早疏黄,日暮云沙古战场。表请回军掩尘骨,莫教兵士哭龙荒。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

二十八代西天记,祖祖相传无别智。唐朝八定四空禅,有为不达真空位。

竹院过僧话,山门扫地迎。英雄犹有迹,般若太无情。玉蕊春阴密,琅玕晚暑清。半生来往屡,也合送人行。

百步穿杨箭不移,养由堪教听弘规。身隆业著未知退,勿遣功名一旦隳。

金汤既失险,玉石乃同焚。坠叶还相覆,落羽更为群。岂谓三秋节,重伤千里分。远离弦易转,幽咽水难闻。欲识相思处,山川间白云。

雕檐绮户,倚晴空如画。曾是吴王旧台榭。自浣纱去后,落日平芜,行云断,几见花开花谢。凄凉阑干外,一簇江山,多少图王共争霸。莫间愁、金杯潋滟,对酒当歌,欢娱地、梦中兴亡休话。渐倚遍、西风晚潮生,明月里、路鹚背人飞下。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资讯网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