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噫歌

陟彼北芒兮,噫!
顾瞻帝京兮,噫!
宫阙崔嵬兮,噫!
民之劬劳兮,噫!
辽辽未央兮,噫!

作品评述

五噫歌翻译及注释

翻译
登上北芒山啊,噫!
回首遥望那皇帝住的京城啊,噫!
宫殿那高大壮丽啊,噫!
百姓那辛勤劳作啊,噫!
遥远漫长那无止境啊,噫!

注释
①陟(zhì):登高。《诗经·周颂·闵予小子》:陟降庭止。
②北芒:横卧于洛阳北侧,为崤山支脉。东西绵亘190余公里,海拔250米左右。唐代诗人白居易诗云:“北邙冢墓高嵯峨”。俗谚说“生在苏杭,死葬北邙”。其最高峰为翠云峰。古时北芒树木森列,苍翠如云。唐朝诗人张籍诗云:“人居朝市未解愁,请君暂向北邙游”。“邙山晚眺”,被称为“洛阳八大景”之一。
③顾:回头看。《史记·项羽本纪》: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
④瞻:向远处或向高处看。《诗经·邶风·燕燕》:瞻望弗及。
⑤崔嵬:高大,高耸。《楚辞·屈原·涉江》: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
⑥劬(qú):过分劳苦,勤劳。
⑦辽:遥远。《楚辞·九叹·忧苦》:山修远其辽辽兮。
⑧未央:未已,未尽。《楚辞·离骚》:及年岁之未晏兮,时亦犹其未央。

五噫歌鉴赏

  前三句如实描写人人皆有的生活经验,登高可以望远。皇宫苑囿百姓无法进去的,其宅地之广大与建筑之豪华难以想见,但登高可以一目了然。诗人登山也一定看到了老百姓破烂、窄小、拥挤的平民窟,也一定看到了熙来攘往的商店街市,但这些同诗人要表达的主题无关,并且也不是诗人登高所见最突出的印象。因为这些景象不登高也可以看到,故诗人将这些省略不写,单刀直入,开门见山地描写登高望远所得的最强烈的印象:帝王最崔嵬的宫阙殿阁,贵族那如连云般的宅第苑囿。这朴实的描写,为下文抒发感叹作铺垫,或者说是诗人发生感叹的物质基础。

  后两句诗人一针见血地指出皇帝、贵族的豪华享乐是建筑在老百姓的血汗之上!为了修建这些宫殿、宅第、苑囿,要花费老百姓多少血汗啊!

  《五噫歌》在艺术上的突出成就是:(1)选材上,描写诗人登高所见最强烈的印象,突出主体,删除一切枝叶,非常凝练。(2)结构上,一句紧扣一句,一气呵成。先描写诗人动作:登山,登上高处再回头望(顾瞻),看见“宫阙崔嵬”,感叹“民之劬劳”。如同电影剪辑一样形象、直观、合乎逻辑。(3)语气上,每句结尾都用一个感叹词“兮”,每句终了,又有一个“噫”字停顿,表现出一言难尽、欲言又止、满腹忧愤、无穷悲痛的感情,很有独创性。清代张玉彀在《古诗赏析》中评此诗:“无穷悲痛,全在五个‘噫’字托出,真是创体。”(4)构思上,《五噫歌》即事兴情,并非拼凑字句作文章。何况周颐在《蕙风词话》卷五中说写诗词有“流露于不自知,触发于弗克自已”的情况。梁鸿由于出身家贫,亲自耕织,了解人民苦难,所以看到帝王“宫阙崔嵬”时“弗克自已”,想到人民的苦难,深刻揭示了一种社会现象的本质。

五噫歌创作背景

  汉章帝时,梁鸿因事出函谷关,路过京城,作《五噫歌》讽世,章帝闻知,不悦,下诏搜捕。梁鸿于是改姓运期,名□,南逃至吴,为人作雇工。东家见孟光(梁鸿之妻)进食"举案齐眉",认为其妻对丈夫如此敬重,可见并非一般佣工,乃礼遇之。梁鸿遂在吴闭门著书,死后葬于要离墓旁。

  梁鸿的诗,今仅存3首,俱载《后汉书》本传。《五噫歌》仅五句,每句后有一"噫"字感叹,为楚歌变体,写登北芒山望京城宫殿豪华,感慨"人之劬劳兮,噫!辽辽未央兮,噫"讽刺章帝劳民伤财,患害不尽,表现出他对国家、人民的深切关心和忧伤。所以魏晋之际的赵至说他"登岳长谣","以嘉□之举,犹怀恋恨"(《与嵇茂齐书》)。

作者介绍

梁鸿,字伯鸾,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人,生卒年不详,约汉光武建武初年,至和帝永元末年间在世[1] 。少孤,受业太学,家贫而尚节介。学毕,牧豕上林苑,误遗火延及他舍。鸿悉以豕偿舍主,不足,复为佣以偿。归乡里,势家慕其高节,多欲妻以女,鸿尽谢绝。娶同县孟女光,貌丑而贤,共入霸陵山中,荆钗布裙,以耕织为业,咏诗书弹琴以自娱。因东出关,过京师,作《五噫之歌》 。章帝(肃宗)闻而非之,求鸿不得。乃改复姓运期、名耀、字侯光,与妻子居齐、鲁间。终于吴。

诗词推荐

处士有儒术,走可挟车輈.坛宇宽帖帖,符彩高酋酋。不爱事耕稼,不乐干王侯。四十馀年中,超超为浪游。元和五六岁,客于幽魏州。幽魏多壮士,意气相淹留。刘济愿跪履,田兴请建筹。处士拱两手,笑之但掉头。自此南走越,寻山入罗浮。愿学不死药,粗知其来由。却于童顶上,萧萧

忧民

走马春城遍绿烟,挥金随处拥婵娟。自家花样天机杼,笑领蓬莱第一仙。

忧民

雨沐风梳,正梅柳、弄香逞色。谁忍听、送君南浦,阳关三叠。玉节前驱光照路,金杯争劝愁生席。泛锦樯、西去若登仙,乘槎客。春有意,寒无力。和风满,洪波息。笑庐峰湓浦,旧游陈迹。昔日蜚声台柏劲,他年坐对堂槐密。想轺车、不待政成时,追锋急。

忧民

莫_春光花下游。便须准备落花愁。百年雨打风吹却,万事三平二满休。将扰扰,付悠悠。,此生於世百无忧。新愁次第相抛舍,要伴春归天尽头。

忧民

刺史官已尊,郴左郡尤古。太常墨庄家,帝命分竹五。扶摇负劲翮,巨浸落双橹。谁能极所至,千里看举武。纷纷轓两朱,局局印一组。世无元道州,万物气不吐。

忧民

江县山奇水亦清,古今贤宰继声名。施为岂厌地闲僻,学行久推君老成。桂籍掇科论世契,锦囊留句荷交情。当年入洛多英俊,文彩谁如陆士衡。

忧民

一冈邑屋旧河滩,却望河身百里间。涌土涨沙漫白道,天成桥石在高山。

忧民

昔醉金明渚,今来慧辩祠。当年笑相亲,此日哭殊悲。天迥种原净,风高草木衰。江梅灵气在,泉下复相知。

忧民

三宫寝室异香飘,貂鼠氈帘锦绣标。花毯褥裀三万件,织金凤被八千条。

忧民

江水东流更不回,行人白发苦相催。只恐明朝风雨恶,夜深灯烛亦须来。

忧民

天气肃肃当严冬,大地凛冽号朔风。扶桑曜雪韬瞳鋋,屏翳一色浮鸿蒙。斯须素景摇太空,霏花糁叶何茸丰。六出巧自造化工,覆纩敷缟远近同。缀琼贴瑶缘墙墉,轻盈宛转穿帘栊。千门万户光玲珑,积平坎窞增丘封。冻合沟渎流靡通,林沼幻出银芙蓉。遂令松篁失青葱,翰飞蠕动寂敛踪。

忧民

朝来暮还去,寒潮不曾住。江水亦有情,佳期岁番误。

忧民

朝寒霡霡荡舟行,渚柳江花白浪生。客到杯香怜閤小,兴移墨漫爱窗明。檐前树缺春山出,桥外天低野寺平。共道主人能下榻,不愁风雨断柴荆。

忧民

结束弓刀鞍马间,粗神矍铄我犹顽。褒衣博带休相笑,前带头巾金帽环。

忧民

三五月华流炯光,可怜怀归郢路长。逾江越汉津无梁,遥遥永夜思茫茫。昭君失宠辞上宫,蛾眉婵娟卧毡穹。胡人琵琶弹北风,汉家音信绝南鸿。昭君此时怨画工,可怜明月光朣胧。节既秋兮天向寒,沅有漪兮湘有澜,沅湘纠合淼漫漫。洛阳才子忆长安,可怜明月复团团。逐臣恋主心愈恪,

忧民

夙昔神都别,于今浙水遭。故情弥切到,佳月事追遨。太守才贤重,清明土俗豪。犀珠来戍削,征鼓去啾嘈。湖树涵天阔,船旗罥日高。醉中春渺渺,愁外夕陶陶。新曲寻声倚,名花逐种褒。吟亭披越岫,梦枕觉胥涛。论议刀予快,心怀铁石牢。淹留趋海角,分散念霜毛。鲈脍红随筹,泷波

忧民

上人留我禅房宿,煮笋烹茶语夜阑。铁马鸣风山牖寂,木鱼敲雪晓廓寒。真筌但要此心悟,公案休将故纸鑽。若道吾言没滋味,请师且去坐蒲团。

忧民

玉树后庭曲,千载有余愁。碧月夜凉人静,曾赋采华游。玉露细摇金缕,香雾轻笼翠葆,折下一天秋。张绪总能老,还自锁眉头。把鸾笺,裁绣句,写银钩。回文巧成锦字,长恨与江流。漠漠梁间燕子,款款花边蝴蝶,梦觉却并州。独感旧时貌,还复照西楼。

忧民

乌臼赤于枫,园林九月中。天寒山惨淡,云薄日曈曨。旋摘分猿果,宽编养鹤笼。身闲足幽事,归卧莫??。

忧民

盆城去鄂渚,风便一日耳。不枉故人书,无因帆江水。故人辞礼闱,旌节镇江圻。而我窜逐者,龙钟初得归。别来已三岁,望望长迢递。咫尺不相闻,平生那可计。我齿落且尽,君鬓白几何。年皆过半百,来日苦无多。少年乐新知,衰暮思故友。譬如亲骨肉,宁免相可不。我昔实愚蠢,不能

忧民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资讯网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