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都杂诗

绣错繁华遍九衢,《上林》词赋汉西都。
朱门细婢金条脱,紫禁材官玉鹿卢。
万里星辰关上界,四朝冠盖翊皇图。
东邻白面生纨绮,笑杀扬雄卧一区。

作品评述

《大都杂诗》是元代宋本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绣错繁华遍九衢,
《上林》词赋汉西都。
朱门细婢金条脱,
紫禁材官玉鹿卢。
万里星辰关上界,
四朝冠盖翊皇图。
东邻白面生纨绮,
笑杀扬雄卧一区。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元代大都(今北京)的繁华景象,以及其中蕴含的历史和文化意义。作者通过写景和描绘人物,表达了对大都繁华的感叹,同时也展示了一些社会现象和政治象征。

赏析:
1. 诗词开头的“绣错繁华遍九衢”,揭示了大都的繁华景象,街道上绣着华丽的图案和装饰,但这种繁华却有些错乱和混杂,可能暗示着社会的不稳定和动荡。
2. “《上林》词赋汉西都”指的是北方的大都与南方的汉中,意味着大都在政治和文化上的重要性,是帝王的居所。
3. “朱门细婢金条脱,紫禁材官玉鹿卢”,描述了朱门内的仆人和官员,暗示了社会等级的差异和权力的富贵。
4. “万里星辰关上界,四朝冠盖翊皇图”表达了大都作为帝王之都的地位,以及帝王的辉煌和权威。
5. “东邻白面生纨绮,笑杀扬雄卧一区”描绘了大都东邻的白面(指北方人的面容)和丰富的纨绮(指华丽的衣物),暗含对北方人文化的嘲讽和批评。扬雄是汉代文学家,他的作品被认为是北方文化的代表,这里的“卧一区”意味着北方文化在大都并不受重视。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大都的繁华景象和社会现象,展示了元代大都的特点和风貌,同时也透露出对社会动荡和文化冲突的思考。

诗词推荐

我见鸳鸯飞水上,君还望月苦相思。一双裙带同心结,早寄黄鹂孤雁儿。

万里飘零十二秋,不堪今倚夕阳楼。壮怀空掷班超笔,久客谁怜季子裘。瘴雨蛮烟朝暮景,平芜野草古今愁。酣歌欲尽登高兴,强把黄花插满头。

北楼西望满晴空,积水连山胜画中。湍上急流声若箭,城头残月势如弓。垂竿已羡磻溪老,体道犹思塞上翁。为问边庭更何事,至今羌笛怨无穷。

落照明残菊,村亭路欲分。酒旗降远客,雁阵战秋云。断陇拳鳌足,轻波起鹤纹。田家逢乐岁,歌舞贺时君。

留与残年反复看,盖头云带万鸦蟠。天根一雪埋烽燧,奇骨余扶石气寒。

池馆春归,帘栊昼静,清漏移箭。山下孤城,水边翠竹,鶗鴂声千转。记得年时,绮窗人去,尚有唾茸遗线。照珠筵、歌檀舞扇,寂寞旧家排遍。青云赋客,多情多病,西掖桐阴满院。飞絮随风,马头月在,翡翠帷空卷。平湖烟远,斜桥雨暗,欲寄短书双燕。算犹忆、兰房画烛,醉时共翦。

亭台经雨压尘沙,春近登临意气佳。更喜轻寒勒成雪,未春先放一城花。

岚光野色共扶舆,见说壶天气象殊。叠巘吞云圭角露,寒泉触石篆文纡。荒凉佛屋存遗像,窈窕仙岩有别区。何日青鞋亲扣历,细评佳致染权腴。

不因讪谤起冤亲,斩却猫儿不作声。尤赖赵州收得橛,草鞋搭脑笑忻忻。

频岁田家苦旱蝗,剧思小稔少丁黄。稻粳久渴三秋雨,菽麦俄经一夜霜。未保沟中无殍死,已闻道上有流亡。白头屏处山林下,只怕群偷惯夺攘。

江风不定半晴阴,愁对花时尽日吟。孤棹自迟从蹭蹬,乱帆争疾竞浮沉。一身累困怀千载,百口无虞贵万金。空阔远看波浪息,楚山安稳过云岑。

人言江南薄,江南信自乐。采桑作蚕丝,罗绮任侬着。

诗见本书胡融名下。

苕水固多胜,吾州亦可邻。卜居虽匪旧,取友不妨新。佛屋从堪寓,溪亭更可人。莫嫌鹅鸭恼,最喜鹭鸥驯。

先生醉也,童子扶者。有诗便写,无酒重赊。山声野调欲唱些,俗事休说。问青天借得松间月,陪伴今夜。长安此时春梦热,多少豪杰。明朝镜中头似雪,乌帽难遮。星般大县儿难弃舍,晚入庐山社。比及眉未攒,腰曾折,迟了也,去官陶靖节。

世界鱼龙混,天心何不平?岂因时事感,偏作怒号声。烛尽难寻梦,春寒况五更。马嘶残月堕,笳鼓万军营。

病余薄柳惧先秋,妄想仙人十二楼。好在名山煮白石,他年因子问丹丘。

百有余年泽未穷,寒潭秋月寸心同。尼山想像人如玉,夜半相逢梦寐中。

一枝筇杖一山童,买酒行歌小市中。莫笑摧颓今至此,当年万里看春风。

迁客秋来捧诏还,故人多怪鬓毛斑。重为东掖垣中士,犹梦西晖亭下山。静算宦途皆是命,老思身计不如闲。何时相约同归隐,水竹萧萧并掩关。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资讯网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