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随机无尽颂·离色离相分第二十

山河镜上尘,猕猴背苦辛。
参玄识得镜,了了见方亲。

作品评述

《金刚随机无尽颂·离色离相分第二十》是宋代释印肃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我为您提供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中描述了山河的景象映照在镜子上的尘埃,以及猕猴负担着痛苦和辛劳。诗人通过参悟玄妙之理,认识到镜子是可以清晰地反映事物的本质,明白地看到亲近事物的真相。

这首诗词表达了深邃的哲理和对人生的思考。山河镜上的尘埃象征着世间的纷扰和尘嚣,而猕猴则象征着人们在生活中承受的辛劳和痛苦。诗人通过参悟玄妙的道理,领悟到镜子的作用,意味着通过反思和深入思考,人们可以看清事物的本质和真相,抛开表面的迷惑和干扰,更加深入地了解事物的内在。

这首诗词给人一种深沉而清晰的感觉。通过山河镜上的尘埃的形象,诗人表达了人们生活中的无尽纷扰和烦恼。而猕猴背负辛劳和痛苦的形象则让人感受到生活的艰辛。然而,通过参悟玄妙之理,诗人展示了一种超越表象的智慧和洞察力。他认识到镜子的作用,可以帮助我们看清事物的真相。这种洞察力和思考力使得人们能够超越琐碎和表面,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知事物的本质。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山河镜和猕猴的形象,以及参悟玄妙之理,表达了一种深邃的哲理思考,带给读者一种超越表面的洞察力和智慧。它提醒我们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用心去观察和思考,以真实的眼光看待事物,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生活的辛劳和痛苦。

作者介绍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年二十七落髮,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于袁州开元寺受戒。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干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爲三卷。

诗词推荐

翠微三岛近,画阁五云横。春水鸥声滑,夕阳鸦背明。尊前持一笑,花下卧馀酲。曾见瑶池母,不为虚此生。

临北坂,望南山,山长水远主愽愽。钩有饵兮缗有竿,鱼深潜兮秋水寒,念王孙兮何时还。

洛书初罢讲,汉苑特开筵。将许陪旒扆,先容况简编。神宗遗札启,真祖实文宣。密坐瞻尧日,凝心听舜弦。赐花缃叶缀,劝酒玉户传。恩重天难报,肌肤岂易镌。

婀娜当轩树,zv茸倚兰殿。叶艳九春华,香摇五明扇。馀花鸟弄尽,新叶虫书遍。零落心自知,芳菲君不见。

道合何妨过虎溪,高山流水是相知。与君一别无多日,梦到琅然夜榻时。

一瓢饮水曲肱眠。此乐不知年。今朝忽上龙峰顶。却元来、有此甘泉。洗却平生尘土,慵游万里山川。照人如鉴止如渊。古窦暗涓涓。当时桑苎今何在,想松风、吹断茶烟。著我白云堆里,安知不是神仙。

迎春避腊不肯下,欺花冻草还飘然。光填马窟盖塞外,势压鹤巢偏殿巅。山炉瘿节万状火,墨突乾衰孤穗烟。君披鹤氅独自立,何人解道真神仙。

访尔阳山曲,迢迢丘壑重。青冥恣遐瞩,麋鹿伴孤踪。高枕低云峤,疏林度远钟。径余重九菊,门倚两三松。避地雾中隐,鸣琴竹下逢。夜长思共醉,老去愿相从。魏阙无今想,仙风自可宗。因思沉湎者,役役尔何庸。

青帝言归速驾忙,荼醾架底静年芳。轻风乍染阴阴绿,微月低笼淡淡香。

当年双桧是双音,相对无言老更恭。庭雪到腰埋不死,如今化作两苍龙。

西舍鸣笳索赋诗,东家拽石请书碑。眼中除却壶山外,多是新知少旧知。

合归兰署已多时,上得金梯亦未迟。两省郎官开道路,九州山泽属曹司。诸生拜别收书卷,旧客看来读制词。残著几丸仙药在,分张还遣病夫知。

镜里初疑看不真,衰颜只恐是他人。医言断酒方除病,母戒观书亦损神。卧久不知黄叶落,起来还见白髭新。横梳头发斜阳下,半脱清风半委尘。

好风消雨郁,恶水长泥淫。戏哢莺饶舌,狂游蝶放心。枯萎青未了,红紫老相寻。物与我为一,嗟余只自瘖。

萧鼓何阗阗,西风提客船。主人辞华屋,请屋落荒阡。芙蓉一片古,千古怀人贤。唤醒梅花魂,芳之秋菊泉。

庖手馄饨匪一朝,馔素多品此为高。薄施豆腻佐皮软,省著椒香防乳消。汤饼粗堪相伯仲,肉包那敢奏功劳。还方谨勿传方去,要使安贫无妄饕。

早过升仙不暇炊,桥边买饼疗朝饥。纷纷满座谁能识,大似新丰独酌时。

上日仍漂寄,尊前又客非。乡心眠听雨,病骨晚添衣。街鼓春将动,帘灯寒未归。梅花经一雪,几片不曾飞。

野步任吾情,深村复远坰。陂塘波瀰瀰,坡垄麦青青。灶妇知蚕性,田夫识地形。牧儿尤可喜,记得相牛经。

长安豪贵惜春残,争玩街西紫牡丹。别有玉盘承露冷,无人起就月中看。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资讯网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