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宗帖

寝苫枕干子,有暇绾秋蛇。
仁人不忍见,俗子持相夸。

作品评述

《高宗帖》是宋代诗人陈普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寝苫枕干子,有暇绾秋蛇。
仁人不忍见,俗子持相夸。

诗意:
这首诗以寓言的形式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和批评。诗中通过描写枕头下苫草上的干蛇和编织秋蛇的情景,寄托了作者对伪善和虚伪行为的不满。同时,诗人将仁人与俗子进行对比,强调了真正的仁人应当看不惯伪善的行为,而俗子则沉迷于虚荣和自夸。

赏析:
《高宗帖》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作者的思想。其中,“寝苫枕干子,有暇绾秋蛇”这两句通过对比描写了两种不同的情景,突出了伪善行为的荒谬和虚假。枕头下的干蛇象征着虚伪的世俗行为,而编织秋蛇则是对这种伪善行为的进一步揭露。通过对仁人和俗子的对比,诗人表达了对真实和善良的追求,以及对伪善和虚假的批评。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社会伪善现象的不满和对真实善良的向往。它反映了宋代社会中存在的伪善行为和虚伪面具,以及作者对这种现象的深刻观察和批评。通过简洁而富有意象的语言,诗人成功地传达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使读者对社会伪善现象进行反思。

作者介绍

陈普(一二四四~一三一五),字尚德,号惧斋,福州宁德(今属福建)人。从会稽韩翼甫。宋亡,元三次辟爲本省教授,不起。隠居授徒,四方及门者岁数百人,学者称石堂先生。元成宗大德元年(一二九七),应刘纯父聘,主云庄书院,熊禾留讲鳌峰。延祐二年卒,年七十二。有《石堂先生遗集》二十二卷等。事见本集附录《石堂先生传》。 陈普诗,以明嘉靖十六年宁德知县程世鹏刻《石堂先生遗集》爲底本,酌校《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三五五《石堂集》(简称四库本)。底本明显错字,径改。

诗词推荐

使君班春还,于焉街吾属。四阿住翚棘,聊以便凉燠。栋表飞云逝,题端邀月宿。无德与斯人,式宴良自恧。

植物禀清气,天与寒筠独。陆离草树间,贵贱分珉玉。王孙爱夭红,采蕊动盈掬。如何檀栾姿,睥睨少青目。物色变炎凉,永守霜中绿。岂无哕哕音,律吕谐金木。世无伶伦耳,风云驻幽谷。七贤何苦来,契约元有宿。

懒摇白羽扇,裸体青林中。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

醉令难同社,仙鹅肯换书。

笑天涯,还倦客。欲起病无力。风雨春归,一日近一日。看人结束征衫,前呵骑马,腰剑上、陇西平贼。鬓分白。只可归去家山,无田种瓜得。空抱遗书,憔悴小楼侧。杜鹃不管人愁,月明枝上,直啼到、枕边相觅。

吴夫,佩银龟。乘天马,索怪奇。忽得虢略一片石,其中白色圆如规。又有树与乌,画手虽妙何能为。吴乃持问欧阳公,比公曩获尤可疑。疑不为辨赋以诗,诗辞粲粲明星垂。复遣齎来使我和,坐上钜公傍睨之。范侯实有杨雄学,咸云此理难究推。我归涤虑反覆思,义虽不经聊解颐。月与太

艳阳无处避,皎洁不成容。素质添瑶水,清光散玉峰。眠鸥犹恋草,栖鹤未离松。闻在金銮望,群仙对九重。

避焚于水涘,避溺于山隅。此计未必然,忧患实多途。前为荣贵引,后有贫贱驱。所以达者心,止足不愿余。仲蔚今何归,吾欲从之居。

欲别又牵衣,伤心故旧稀。自怜为客久,不忍送君归。远岫明残雪,空江淡落晖。东风重回首,一雁背人飞。

荣枯祸福转如轮,幽暗难欺有鬼神。天上若无司报者,世间争向不平人。夏虫莫怪冰壶色,秋隼休猜月窟身。吾道斯文如未丧,且凭方寸托穹旻。

此花南地知难种,惭愧僧闲用意栽。海燕解怜频睥睨,胡蜂未识更徘徊。虚生芍药徒劳妒,羞杀玫瑰不敢开。惟有数苞红萼在,含芳只待舍人来。

隐君宅中区,心游入天境。酌空引窊石,汲深出寒井。檐花度吹香,池叶漏天影。隐几鸣虚琴,悠然有真省。

家令西京杰,文元圣世贤。大参名更重,学士集争传。此道长回首,惟公早比肩。呜呼百年半,赍志遂沈泉。

闲身惟向静中便,莫景侵寻绛县年。失解真精昏默默,且观玄牝息绵绵。温柔乡裹谁能老,冷澹胜涯别有天。笑抚脚婆为法喜,漆园何必问经缘。

初晴僧阁一凭栏,风物凄凉八月间。欲尽上层尝脚力,更於高处看人寰。秋深天气随宜好,老后心怀只爱闲。为报远山休敛黛,这般情意久阑珊。

向晚欲雪天气阴,木叶乱飞杂归禽。城头徒倚待飘洒,东北万里皆云林。

徙倚长桥上,时难得此游。水光迎目动,帆影上天浮。不见鸱夷子,须烦顾虎头。今年闰八月,好好醉中秋。

西李风流远,中朝族望幽。宠荣三学士,试守六藩侯。不见登时栋,还惊失夜舟。平生喜名理,一致视浮休。

素月流空天不夜,清辉散入疏林下。下有幽人独往来,杖藜缥缈谁能画。

野色知何处,松边竹外塘。雨馀红菡净,风起白苹香。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资讯网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