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陈及之

诗无雕刻未为癖,战胜纷华聊自肥。
万里归期劳梦想,百年世事几从违。

作品评述

《和陈及之》是宋代诗人孙应时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的中文译文:
没有雕刻作为追求,
征战胜过纷华只能自我陶醉。
归期万里劳心梦想,
百年人世几次违背。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孙应时对人生追求的思考和感慨。作者以自己的经历反思了追求功名利禄的虚幻和短暂,认为真正有价值的是内心的修炼和追求。他认为不需要华丽的外表和功利的追求,而是应该注重内心的真实和纯粹。诗人追求的是一种超越物质和权力的精神追求,他对人生的反思和思考使得他的内心更加富有深度和真实。

赏析:
《和陈及之》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孙应时的思想,通过对人生和追求的反思,传达出深刻的诗意。首句"诗无雕刻未为癖"意味着诗人对于修炼和追求的坚持,他认为诗歌不需要华丽的修饰,应该追求内心的真实和纯粹。而第二句"战胜纷华聊自肥"则表达了作者对功名利禄的贬低,他认为追求物质和权力只能带来短暂的满足,而真正有价值的是内心的满足和成长。

接着,诗人提到了"归期万里劳心梦想",表达了他对于追求的劳苦和远大的梦想。这句话中的"归期"可以理解为回到内心的归宿,远离功名利禄的纷扰。最后一句"百年人世几次违背"则反映出诗人对于现实和命运的无奈,他认为在百年人生中,真正能够坚持追求内心梦想的并不多。

整首诗词通过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对于追求的思考和感慨,强调了内心的真实和纯粹的重要性,以及在功名利禄的追求和现实的束缚中,人们往往会违背自己的内心梦想。这种思想和情感的表达使得这首诗词富有内涵和哲理,具有深远的意义。

作者介绍

孙应时(一一五四~一二○六),字季和,自号烛湖居士,余姚(今属浙江)人。早年从陆九渊学。孝宗淳熙二年(一一七五)进士,调台州黄巖尉。歷秦州海陵丞、知严州遂安县。光宗绍熙三年(一一九二),应辟入崈幕。后知常熟县。宁宗开禧二年改通判邵武军,未赴而卒,年五十三。有文集十卷等,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烛湖集》二十卷。事见本集附编宋杨简《孙烛湖圹志》、张淏《孙应时传》。 孙应时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烛湖集》爲底本,酌校他书引录。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推荐

炊珠爨桂走门徒,须信高人道不孤。政使过门尽侯主,也须拳棒做工夫。

即今海内丹青妙,只有南徐江贯道。孤峰叠巘真自奇,老树沧波亦复好。扶杖时来问麴生,戏捉毛锥吾绝全。龙眠居士唤不应,世上从交韦偃少。一生管城良有味,弹琴宁论老会至。时调白羽臂乌号,杨叶曾穿有能事。独怜老子跛跛归,故遣七弦声作雷。老子从来知贺若,为吾剩弹乌夜啼。

寄语东山窈窕娘,好将幽梦恼襄王。禅心已作沾泥絮,不逐春风上下狂。

万木霜摇落,山呈斧凿痕。痴蝇思附尾,警鹤畏乘轩。

乍雨乍晴山裹寺,或来或去洞中云。满天星月明如昼,此境此时谁欲分。

野寺初容访静来,晚晴江上见楼台。中林有路到花尽,一日无人看竹回。自晒诗书经雨后,别留门户为僧开。苦心若是酬恩事,不敢吟春忆酒杯。

人无忽略,事贵丁宁。忽略近薄,丁宁近诚。

范蠡张良当日悟。得宠还惊,防患寻归路。若恋功名尖险处。如何却得蓬庄住。或问扶风缘甚去。京兆风仙,远远亲来度。便觉灵明常有主。

衣袖归时雨尽沾,卧闻凉叶响虚檐。鸟情幽寂将依树,苔意夤缘欲上帘。静里只应闲尚在,病来长与懒相兼。读书自笑成何事,细取虫鱼几字添。

一庭舞絮斗身轻,百尺游丝弄午晴。静喜香烟萦曲几,卧惊玉子落纹枰。新春易失遽如许,薄宦忘归何似生?安得一船东下峡,江南江北听莺声。

孝之一字协天伦,信可通天感鬼神。霜满竹林安得笋,心倾泪雨自生春。只闻郭巨曾埋子,岂得曾参亦杀人。凿隧及泉愚尔耳,斯人盖是舜之臣。

池水冷冷渌未深,丛篁低草背庭阴。晚来欲别龟鱼去,更向轩西独瞰临。

一别三年久,重来两鬓苍。瘦筇扶蹇步,新茗搅枯肠。得句情还适,逢人话颇长。湖山元不改,丧乱我心伤。

今夕何夕,粲者如许。日在于参,心在于户。心与火俱,火为心主。老人在南,盖得其所。

疏树梢头露晓星,薄寒侵榻睡初醒。沙鸥何处惊飞起,点破遥山一抹青。

今夕是何年,故人相遇。快着银杯泻春露。高阳旧友,要听一声金缕。行云留不去、惊如许。凤*微吟,珠绳低度。夜半银屏恍私语。夜花零乱,掩尽六朝琼树。明朝南浦道、伤平楚。

沐发眠常晏,濡唇饮不多。谁云五瘴毒,常备四时和。

仙羽如雪暂徘徊,欲将此身借翼载。?不学令威控鹤去,理塘相见即归来。

云散江城玉漏遥,月华浮动可怜宵。停歌不饮君何待,试问当年李玉箫。

鸡鸣朝谒满,露白禁门秋。爽气临旌戟,朝光映冕旒。河宗来献宝,天子命焚裘。独负池阳议,言从建礼游。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资讯网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