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作品评述

涉江采芙蓉翻译及注释

翻译
我踏过江水去采荷花,生有兰草的水泽中长满了香草。
可是我采了荷花要送给谁呢?我想要送给远方的爱人。
回头看那一起生活过的故乡,路途显得那么无边无际。
两心相爱却不能在一起。于是我们要各在一方,愁苦忧伤以至终老异乡。

注释
1.芙蓉:荷花的别名。
2.兰泽:生有兰草的沼泽地。
3.遗(wèi):赠。
4.远道:犹言“远方”。
5.还顾:回顾,回头看。
6.旧乡:故乡。
7.漫浩浩:犹“漫漫浩浩”,形容路途的遥远无尽头。形容无边无际。
8.同心:古代习用的成语,多用于男女之间的爱情或夫妇感情融洽指感情深厚。
9.终老:度过晚年直至去世。

涉江采芙蓉赏析

  《涉江采芙蓉》初读时十分单纯,而这”单纯“其实寓于颇微妙的婉曲表现中。初看起来,似乎无须多加解说,即可明白它的旨意,乃在表现远方游子的思乡之情。诗中的“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正把游子对“旧乡”的望而难归之思,抒写得极为凄惋。那么,开篇之“涉江采芙蓉”者,也当是离乡游子了。不过,游子之求宦京师,是在洛阳一带,是不可能去“涉”南方之“江”采摘芙蓉的,而且按江南民歌所常用的谐音双关手法,“芙蓉”(荷花)往往以暗关着“夫容”,明是女子思夫口吻,当不可径指其为“游子”。连主人公的身分都在两可之间,可见此诗并不单纯。不妨先从女子口吻,体味一下它的妙处。

  夏秋之交,正是荷花盛开的美好季节。在风和日丽中,荡一叶小舟,穿行在“莲叶何田田”、“莲花过人头”的湖泽之上,开始一年一度的采莲活动,可是江南农家女子的乐事。采莲之际,摘几枝红莹可爱的莲花,归去送给各自的心上人,难说就不是妻子、姑娘们真挚情意的表露。何况在湖岸泽畔,还有着数不清的兰、蕙芳草,一并摘置袖中、插上发际、幽香袭人,更教人心醉。——这就是“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两句吟叹,所展示的如画之境。倘若倾耳细听,读者想必还能听到湖面上、“兰泽”间传来的阵阵戏谑、欢笑之声。

  但这美好欢乐的情景,刹那间被充斥于诗行间的叹息之声改变了。镜头迅速摇近,人们才发现,这叹息来自一位怅立船头的女子。与众多姑娘的嬉笑打诨不同,她却注视着手中的芙蓉默然无语。此刻,“芙蓉”在她眼中幻出了一张亲切微笑的面容——他就是这位女子苦苦思念的丈夫。“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长长的吁叹,点明了这女子全部忧思之所由来:当姑娘们竞采摘着荷花,声言要拣最好的一朵送给“心上人”时,女主人公思念的丈夫,却正远在天涯!她徒然采摘了象征美好的芙蓉,却难以遗送给心上人。人们总以为,倘要表现人物的寂寞、凄凉,最好是将他(她)放在孤身独处的清秋,因为那最能烘托人物的凄清心境。但是否想到,有时将人物置于美好、欢乐的采莲背景上,抒写女主人公独自思夫的忧伤,更具有以“乐”衬“哀”的强烈效果。

  接着两句空间突然转换,出现在画面上的,似乎已不是拈花沉思的女主人公,而是那身在“远道”的丈夫了:“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是女主人公在想丈夫在干什么,这是古体诗长用手法。而且仿佛是心灵感应似的,正当女主人公独自思夫的时候,她远方的丈夫,此刻也正带着无限忧愁,回望着妻子所在的故乡。他当然不能望见故乡的山水、那在江对岸湖泽中采莲的妻子。此刻展现在他眼间的,无非是漫漫长路,和那阻山隔水的浩浩烟云。许多读者以为,这两句写的是还望“旧乡’的实境,从而产生了诗之主人公乃离乡游子的错觉。实际上,这两句的“视点”仍在江南,表现的依然是那位采莲女子的痛苦思情。不过在写法上,采用了“从对面曲揣彼意,言亦必望乡而叹长途”(张玉谷《古诗赏析》)的“悬想”方式,从面造出了“诗从对面飞来”的绝妙虚境。

  这种“从对面曲揣彼意”的表现方式,与《诗经》“卷耳”、“陟岵”的主人公,在悬想中显现丈夫骑马登山望乡,父母在云际呼唤儿子的幻境,正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所以,诗中的境界应该不是空间的转换和女主人公的隐去,而是画面的分隔和同时显现:一边是痛苦的妻子,正手拈芙蓉、仰望远天,身后的密密荷叶、红丽荷花,衬着她飘拂的衣裙,显得那样孤独而凄清;一边则是云烟缥缈的远空,隐隐约约摇晃着返身回望的丈夫的身影,那一闪而隐的面容,竟那般愁苦!两者之间,则是层叠的山峦和浩荡的江河。双方都茫然相望,当然谁也看不见对方。正是在这样的静寂中,天地间幽幽响起了一声凄伤的浩汉:“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这浩叹无疑发自女主人公心胸,但因为是在“对面”悬想的境界中发出,读者所感受到的,就不是一个声音:它仿佛来自万里相隔的天南地北,是一对同心离居的夫妇那痛苦叹息的交鸣!这就是诗之结句所传达的意韵。当你读到这结句时,或许能感觉到:此诗抒写的思夫之情虽然那样“单纯”,但由于采取了如此婉曲的表现方式,便如山泉之曲折奔流,最后终于汇成了飞凌山岩的急瀑,震荡起撼人心魄的巨声。

  上文已经说到,此诗的主人公应该是位女子,全诗所抒写的,乃是故乡妻子思念丈夫的深切忧伤。但倘若把此诗的作者,也认定是这位女子,那就错了。马茂元先生说得好:“文人诗与民歌不同,其中思妇词也出于游子的虚拟。”因此,《涉江采芙蓉》最终仍是游子思乡之作,只是在表现游子的苦闷、忧伤时,采用了“思妇词”的“虚拟”方式:“在穷愁潦倒的客愁中,通过自身的感受,设想到家室的离思,因而把一性质的苦闷,从两种不同角度表现出来”(马茂元《论〈古诗十九首〉》)。从这一点看,《涉江采芙蓉》为表现游子思乡的苦闷,不仅虚拟了全篇的“思妇”之词,而且在虚拟中又借思妇口吻,“悬想”出游子“还顾望旧乡”的情景。

涉江采芙蓉创作背景

  两汉时期,经学成为士人跻身朝堂、谋求功名的重要资本。于是千千万万的学子离乡游学求宦。但是对于如此众多的士人而言,官僚机构的容纳能力实在太有限了,这必然形成一种得机幸进者少、失意向隅者多的局面。于是一个坎凛失意的文人群体便产生了,这就是《古诗十九首》中的“游子”和“荡子”。这些宦途失意的游学的士子在宦途无望、朋友道绝的孤单失意中,自然会苦苦地怀念故乡和亲人。本诗即是《古诗十九首》中描写怀乡思亲的代表。

作者介绍

佚名,应月泉吟社徵诗(《月泉吟社诗》)。

诗词推荐

孔门太山下,不见登封时。徒有先王法,今为明主思。恩加万乘幸,礼致一牢祠。旧宅千年外,光华空在兹。

古诗

何缘春信息,第一到田家。为甚笙歌院,重重绣幕遮。

古诗

谢了荼縻春事休。无多花片子,缀枝头。庭槐影碎被风揉。莺虽老,声尚带娇羞。独自倚妆楼。一川烟草浪,衬云浮。不如归去下帘钩。心儿小,难着许多愁。

古诗

五营河畔列旌旗,吹角鸣鼙日暮时。曾是信陵门下客,雨回相吊不胜悲。

古诗

尝忆江都大业秋,曾随銮跸戏龙舟。伤心一觉兴亡梦,堤柳无情识世愁。

古诗

天末起凉风。云气匆匆。如今何处有英雄。独佩一壶溪上去,秋水澄空。绝壁耸云中。倒挂青松。醉歌汉殿与秦宫。日现山西留不住,目送飞鸿。

古诗

万计各无成,寸心日悠漫。浮生竟何穷,巧历不能算。流落四海间,辛勤百年半。商歌向秋月,哀韵兼浩叹。寤寐怨佳期,美人隔霄汉。寒云度穷水,别业绕垂幔。窗中问谈鸡,长夜何时旦。

古诗

秋来江月十分明,台上凉生气倍清。正好醉吟时自适,若为衰病日相萦。苦无佳况人空老,数尽残更梦不成。料想宾僚应笑我,鬓丝如此尚含情。

古诗

乡土不同,河朔隆冬。流澌浮漂,舟船行难。锥不入地,[艹丰][艹赖]深奥。水竭不流,冰坚可蹈。士隐者贫,勇侠轻非。心常叹怨,戚戚多悲。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古诗

缥缈风烟岛屿孤,朱楼丹阁欲凌虚。浩然逸兴成陈迹,康乐清吟足起予。鳌顶蓬莱无雁塔,龙宫蠖濩拥宸居。平生李杜空遐想,我欲投竿学钓鱼。

古诗

晚色沈沈,雨声寂寞,夜寒初冻云头。晓来阶砌,一捻冷光浮。目断江天霭霭,低迷映、绿竹修修。多才客,高吟柳絮,还更上层楼。烹茶,新试水,人间清楚,物外遨游。胜似他、销金暖帐情柔。细看流风回舞,终日价、浅酌轻讴。醺醺地,美人翻曲,消尽古今愁。

古诗

几回相送复相迎。

古诗

一个是一个,两个是两个。东土小释迦,西天胡达磨。卞璧骊珠成滞货。

古诗

屋角静突兀,云气低鸿蒙。残叶颭疏雨,孤花侧凄风。北窗午睡起,一笑万事空。无人共此意,莎阶咽微蛩。

古诗

早韭到晚菘,紫蓼用绿葵。古为声节士,此昧良自知。银鞍黄金络,绮户芙蓉闺。丈夫各自适,物理那能齐。

古诗

坐断维摩方丈,发露阎罗地狱。千古万古黑漫,剑树刀山转辘。

古诗

盎乏储空谩自豪,掬泉当酒味尤高。卖文近觉马卿倦,脱赠今无范叔袍。松下耕樵相尔汝,人间膏火自煎熬。荆山山里山如壁,壁罅犹堪种碧桃。

古诗

彼美三华瑞,储灵四大宫。色分嵩谷外,地近汉房中。玉质荣同本,莲茎出并丛。载形非博厚,锡羡自穹窿。列驾驰文舄,旁观眩秀瞳。珍符彰圣孝,天应甚昭融。

古诗

有鸟西南飞,熠熠似苍鹰。朝发天北隅,暮闻日南陵。欲寄一言去,托之笺彩缯。因风附轻翼,以遗心蕴蒸。鸟辞路悠长,羽翼不能胜。意欲从鸟逝,驽马不可乘。

古诗

破驿遥临放马场,两鸦飞下更苍凉。东风莫起雕鞍兴,白发欺人念故乡。

古诗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资讯网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