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旧教坊人歌

渭城歌罢独凄然,不及新声世共怜。
今日岐王宾客尽,江南谁识李龟年。

作品评述

《闻旧教坊人歌》是明代诗人高启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绘了作者在渭城听到旧时教坊人的歌声后的感受和思考。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渭城歌罢独凄然,
不及新声世共怜。
今日岐王宾客尽,
江南谁识李龟年。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渭城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旧时教坊人歌声的感伤和对自己才华被遗忘的无奈之情。

首句“渭城歌罢独凄然”,描绘了教坊人歌声停止后的寂静和孤寂感。作者感到悲伤,因为这些旧时的歌声已经无法与新时代的声音相比。

第二句“不及新声世共怜”,表达了作者对自己才华被遗忘的失落和无奈。作者意识到自己的作品已经不再受到世人的关注和赞赏,新的声音已经取代了他的位置。

第三句“今日岐王宾客尽”,指的是岐王李贽的宾客今日已经离去,暗示了作者的孤独和被遗忘。

最后一句“江南谁识李龟年”,表达了作者对江南地区的人们不了解他的感叹。李龟年是高启的字,作者在这里以自己的字来代指自己,表示自己的才华和名声在江南地区并不为人所知。

整首诗词通过对旧时教坊人歌声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己才华被遗忘的悲伤和无奈之情。同时,诗中也反映了时代的更迭和新声的兴起,以及作者在江南地区的默默无闻。这首诗词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展现了明代社会中文人的心境和对时代变迁的思考。

诗词推荐

草木无情亦可嗟,重开明镜照无涯。菊英空折罗含宅,榆荚不生原宪家。天命岂凭医药石,世途还要辟虫沙。仙翁乞取金盘露,洗却苍苍两鬓华。

渺渺东风拂画船。不堪临雨落花前。清歌只拟留春住,好语频闻有诏传。秦望月,镜湖天。养成英气自当年。两山总是经行处,献纳雍容定几篇。

两头纤纤青玉玦,半白半黑头上发。逼逼仆仆春冰裂,磊磊落落桃花结。

宗师垂手贵天真,肯事雕虫篆刻新。只向平田浅草处,等闲推出玉麒麟。

东家万金产,西家百屋钱。锢以铁门限,自比长城坚。须臾一转首,后人不能传。却观存与者,非帑非联阡。巍然一高阁,阅世而弗迁。问君何能尔,但指方寸田。

助佛扬名化俗徒,遣邪归正沃心枯,国风雅泰民欢乐,只这和瘟大丈夫。

直道多不容,枉道夫岂可。直道诚忤人,枉道还丧我。如君直有余,为计亦多左。而我枉未能,若为逃轗轲。

春草萋萋春水绿,野棠开尽飘香玉。绣岭宫前鹤发人,犹唱开元太平曲。厌世逃名者,谁能答姓名。曾闻王乐否,眷取路傍情。

已是霜凝更雨温,春其渐起但无痕。莫嗟草色有垂死,定自梅花当返魂。小驻要须穷日日,细寻无惜遍村村。揩摩病目从兹始,并待君诗洗睡昏。

小仕时为养,古有当会稽。岂能食其官,以官养旄倪。千金买作郡,万金收满车。三年递邮传,谁以民为家。

孟月逢春早,时芳欲满林。偶同长者席,况似谷中音。斜日下清磬,高云过客襟。回舟傍微月,犹听隔溪吟。

半秋云物扫遥天,对月凭栏一怃然。明夜半规应尽满,此时清赏更无前。琼楼颇觉三山近,玉斧谁将七宝连。我欲乘风霄汉上,坐令凡骨变真仙。

涉秋得雨便生凉,起我萧然病在床。径自典衣谋一醉,要令清梦略还乡。

见说闻庞质粹温,他年准拟大吾门。可怜不识家翁面,虚作人间一世孙。

郁盘舒栋宇。峥嵘侔大壮。拱木诏林衡。全模征梓匠。千栌绮翼浮。百栱长虹抗。北去邯郸道。南来偃师望。龙首载文{螕虫=木}。云楣承武帐。居者非求隘。卑宫岂难尚。壮丽天下观。是以从萧相。

城角巍栏见海涯,春风帘幕暖飘花。云烟断处沧波阔,一簇楼台十万家。

漆雕不肯仕,仲尼悦其然。乃知君子学,躁进非所先。去圣邈千载,兹风复谁传。趋营不自反,廉耻一以捐。爱君抱冲淡,荣利不可迁。读书本仁义,洞见末与颠。失志不为辱,谋道方复坚。临分求规言,顾我昧所宣。愿君崇远业,无愧古人贤。

对酒闲斋晚,开轩腊雪时。花飘疑节候,色净润帘帷。委树寒枝弱,萦空去雁迟。自然堪访戴,无复四愁诗。

淮南二十四桥月,马上时时梦见之。想得扬州醉年少,正围红袖写乌丝。

长乐昏岚著地凝,程乡毒雾噀人腥。吾诗不是南征集,只合标题作瘴经。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资讯网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