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无极以道寄金山寺佛监五绝四

无极世缘如嚼蜡,人言当住夜摩天。
此郎久学无生忍,此事吾知否不然。

作品评述

《次韵无极以道寄金山寺佛监五绝四》是宋代晁补之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无极世缘如嚼蜡,
人言当住夜摩天。
此郎久学无生忍,
此事吾知否不然。

诗意:
这首诗以“无极”为题,表达了作者对人世间无常的触动和思考。诗中描绘了一个人的境遇,被形容为“世缘如嚼蜡”,意味着人与世界的关系脆弱而不可靠。有人说这个人应该过上隐居的生活,夜晚沉思天地间的奥秘。而作者则对这位人物持不同的看法,认为他长时间地学习了无生忍耐的道理。对于这个人的遭遇,作者并不确定是否正确。

赏析: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对人世间变幻莫测的感慨和思考。诗中的“无极”指的是无穷无尽的变化和无常的世界。通过描绘一个人的遭遇和周围人对他的看法,诗意深沉而含蓄。

诗中的“世缘如嚼蜡”一句形象地表达了人与世界的关系脆弱、易逝的特点。人世间的缘分和事物的变化就像嚼蜡一样,没有持久性和固定性。这种表达方式使人不禁感叹人生的短暂和世事的无常。

诗中提到有人建议这个人应该过上隐居的生活,夜晚思考宇宙间的奥秘。这种建议暗示了对超越世俗的追求和对真理的探索。然而,作者对这种建议持疑问态度,认为这个人已经长时间学习了无生忍耐的道理,似乎暗示他已经领悟到了一些东西。作者的疑问也让读者思考,这个人的遭遇和选择是否真的是正确的。

整首诗以简练的五绝四行形式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和世界的思考,语言简洁而富有意味。通过对人物遭遇的描写和对人生的思考,诗词在短暂的文字中传递出了深刻的哲理和对人生的思考。

作者介绍

晁补之(一○五三~一一一○),字无咎,号归来子,济州鉅野(今山东巨野)人。神宗元丰二年(一○七九)进士,调澶州司户参军。召试学官,除北京国子监教授,迁太学正。哲宗元祐初,召试学士院,以秘阁校理通判扬州,迁知齐州。与黄庭坚等并称苏门四学士。绍圣元年(一○九四),坐党籍累贬监信州酒税。徽宗即位,召爲着作佐郎,擢吏部郎中。出知河中府,徙湖州、密州。崇宁间党论復起,奉祠禄居家,葺归来园,慕晋陶潜爲人。大观四年起知达州,改泗州,卒于任,年五十八。有《鸡肋集》七十卷。事见《柯山集拾遗》卷一二《晁无咎墓志铭》,《宋史》卷四四四有传。 晁补之诗,以明崇祯诗瘦阁仿宋刊本(藏北京图书馆)爲底本。校以明光泽堂抄本(简称光本,藏北京图书馆)、涵芬楼藏明蓝格抄本(简称涵本,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推荐

梅山如积翠,的皪手堪捧。遥遥仙人尉,盘盘故时陇。丹泉清可鉴,石乳甘於湩。行将解尘缨,于焉滔高踵。

羽林十二将,罗列应星文。霜仗悬秋月,霓旌卷夜云。严更千户肃,清乐九天闻。日出瞻佳气,葱葱绕圣君。

颇觉邅回甚,由来去就轻。坐曹虽冷淡,出位极精明。我老犹贪禄,君行已问程。虎头虽好郡,朝路忆峥嵘。

经雨清蝉得意鸣,征尘见处见归程。病来把酒不知厌,梦後倚楼无限情。鸦带斜阳投古刹,草将野色入荒城。故园又负黄昏约,但觉秋风发上生。

许大乾坤满世间,管窥蠡测已为难。谁将一线通天窍,输与高人着眼看。

古刹号承天,规模阔万间。寺中重有寺,山外更无山。供佛香犹在,寻僧客亦闲。渡淮难久驻,此去别阊关。

石根九节细相萦,叶比龟毛照眼青。邱壑生涯虽傲世,引年终是笑豨令。

官历二十政,宦游三十秋。江山与风月,最忆是杭州。北郭沙堤尾,西湖石岸头。绿觞春送客,红烛夜回舟。不敢言遗爱,空知念旧游。凭君吟此句,题向望涛楼。

敢将体足惮沾涂,日日高原带雨锄。乞与丰年酬作苦,也知天意解乘除。

谁知三隐寂寥中,因话寻盟别鹫峰。相送当门有修竹,为君叶叶起清风。

汉皋古来雄,山水天下秀。高当轸翼分,化作英髦囿。暴秦之前人,灰灭不可究。自从宋生贤,特立冠耆旧。离骚既日月,九辩即列宿。卓哉悲秋辞,合在风雅右。庞公乐幽隐,辟聘无所就。只爱鹿门泉,泠泠倚岩漱。孔明卧龙者,潜伏躬耕耨。忽遭玄德云,遂起鳞角斗。三胡皆皆峻,二习

水花风叶暮萧然,霭霭云山带暝烟。伫立东轩未能去,更看明月涌晴天。

一从弃鱼钓,十载干明王。无由谒天阶,却欲归沧浪。仲秋至东郡,遂见天雨霜。昨夜梦故山,蕙草色已黄。平明辞铁丘,薄暮游大梁。仲秋萧条景,拔剌飞鹅鶬。四郊阴气闭,万里无晶光。长风吹白茅,野火烧枯桑。故人南燕吏,籍籍名更香。聊以玉壶赠,置之君子堂。

如风如高人,于世岂求售。惟予招则来,怏出土囊口。临风弄清泠,笑视月在手。吾州玻璃江,不减蒲萄酒。

俯仰区区类桔槔,访幽寻胜自忘劳。云峰一握天还近,雪径千盘地最高。支杖缓行真野逸,拥炉端坐或禅逃。幽人未厌看游客,烂煮园蔬饭老饕。

昔疏广、受二子,以年老,一朝辞位而去。于是公卿设供帐,祖道都门外,车数百辆;道路观者,多叹息泣下,共言其贤。汉史既传其事,而后世工画者,又图其迹,至今照人耳目,赫赫若前日事。国子司业杨君巨源,方以能诗训后进,一旦以年满七十,亦白相去,归其乡。世常说古今人不

向上关,脚下路。才拟问如何,邯郸学唐步。

妒花风恶。吹青阴涨却,乱红池阁。驻媚景、别有仙葩,遍琼甃小台,翠油疏箔。旧日天香,记曾绕、玉奴弦萦。自长安路远,腻紫肥黄,但谱东洛。天津霁虹似昨。听鹃声度月,春又寥寞。散艳魄、飞入江南,转湖渺山茫,梦境难托。万叠花愁,正困倚、钩阑斜角。待携尊、醉歌醉舞,劝

四月芳林何悄悄。绿阴满地青梅小。南陌采桑何窈窕。争语笑。乱丝满腹吴蚕老。宿酒半醒新睡觉。皱莺相语匆匆晓。惹得此情萦寸抱。休临眺。楼头一望皆芳草。

伊昔拜芝宇,词场话俊游。一从分袂日,五阅鱠鲈秋。别梦思何极,长川逝莫留。盖棺俄隔世,空遣泪横流。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资讯网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