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字字形图片

ㄨˊ
  • 拼音
  • 注音ㄨˊ
  • 部首
  • 总笔画7画
  • 部外笔画4画
  • 结构上下结构
  • 笔顺编码2515134
  • 笔顺顺序竖/横折/横/竖折撇/竖折折/横/撇/捺
  • 统一码基本区 U+5433
  • 五笔kndu
  • 仓颉rvnk
  • 郑码jzgd
  • 四角26804
  • 异体字吴 呉

“吳”字的意思

同“吴”。

“吳”字的基本解释

wú ㄨˊ


同“吴”。按:此为“吴”的旧字形。

英语 one of warring states; surname

德语 Wu (Eig, Fam)​,Provinz in Jiangsu

法语 exagérer,(nom de famille)​,région comprenant le sud du Jiangsu, le nord du Zhejiang et Shanghai,nom de différents Etats du sud de la Chine à diverses périodes historiques

“吳”字的详细解释

詳細字義


吳 wú

〈動〉

(會意。從口,從矢。矢( zè),象頭的動作。合起來表示晃着頭大聲說話。本義:大聲說話,喧譁) 同本義 [peal]

不吳不敖,胡考之休。——《詩·周頌·絲衣》。傳:「吳,譁也。」

詞性變化

〈形〉

〈方〉∶大 [big]。如:吳魁(大而平的盾);吳榜(大棹,划船工具。亦指船)

〈名〉

吳國 [Wu state]。公元222—280年孫權所建的國家。如:吳越(古代的兩個敵對國家。借指仇人);吳歈(吳地的歌聲);吳牛見月(吳地的牛怕熱,看見月亮以爲是太陽,喘息起來);吳越氣脈(比喻較高的水平和標準);吳頭楚尾(指吳楚之間的地區)

常用詞組


吳承恩吳音

“吳”字的辞典解释

吳ㄨˊwú 動

大聲說話、喧譁。《說文解字·夨部》:「吳,大言也。」清·段玉裁·注:「大言即謂譁也。」《詩經·魯頌·泮水》:「烝烝皇皇,不吳不揚。」

國名。周代諸侯國。泰伯封於吳地,故址在今江蘇省無錫縣。傳到夫差,為越王句踐所滅。

朝代名:➊ ​ (西元222~280)​三國之一。三國時期孫權所建。故址據有江、浙、湘、鄂、閩、粵、安南等地。後為晉朝所滅。➋ ​ (西元902~937)​十國之一。五代時期楊行密所建。故址據有淮南、江西等地。後為南唐徐知誥所篡。

地名。即蘇州。又江蘇省春秋時為吳國地,故也稱為「吳」。

姓。如清代有吳敬梓。

首字母查字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笔画查字
0画 1画 2画 3画 4画 5画 6画 7画 8画 9画 10画 11画 12画 13画 14画 15画 16画 17画 18画 19画 20画 21画 22画 23画 24画 25画 26画 27画 28画 29画 30画 31画 32画 33画 35画 39画 51画
结构查字
单一结构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左中右结构上中下结构右上包围结构左上包围结构左下包围结构上三包围结构下三包围结构左三包围结构全包围结构镶嵌结构品字结构田字结构
词汇分类
高中词汇CET4词汇CET6词汇TOEFL词汇IELTS词汇GRE词汇考研词汇
首字母索引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资讯网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