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评述
《谒山》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作品。这首诗词描写了诗人长期出于世俗束缚的愤怒和不满,渴望以自己的方式追寻自由和真理的心情。
中文译文:
长久以来,时间像一根短绳那样匆匆流逝,水流走了,云又回来,我内心的不满无法抑制。我想去追寻麻姑,买下她手中的沧海,喝一杯春露,却发现春露也冷如冰。
诗意:
诗人抱怨时间的短暂和无情,感叹自己对现实生活的束缚,渴望在追寻真理的道路上寻找自己的出口。他向往自由,追求新的境界,希望能够超越现实的局限。
赏析:
诗中运用了寓言的手法,将自己的心情与麻姑、沧海、春露联系在一起,寄托了诗人对自由和真理的向往。麻姑被视为神仙化身,象征着追求境界超越纷扰的希望;沧海象征着无穷无尽的世界,诗人希望用它来换取自由;春露是一种极其短暂的存在,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有限。诗人通过这些象征意象,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追求心灵自由的渴望。整首诗揭示了诗人对尘世纷扰的痛苦和对超越现实的渴望,体现了他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