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豅洞留题

巍然造化功,斡擘成岩豅。
石顶滴清沥,洞深飕细风。
我来畏暑间,憩此清冷中。
缅怀二老调,逸思更无穷。

作品评述

《岩豅洞留题》是宋代包伯驺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岩豅洞留题》中文译文:
巍然造化功,斡擘成岩豅。
石顶滴清沥,洞深飕细风。
我来畏暑间,憩此清冷中。
缅怀二老调,逸思更无穷。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岩洞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在这个清凉幽静的地方避暑的心情,并借此引发了对逝去的岁月和逸思的回忆。

诗的开头写道:“巍然造化功,斡擘成岩豅”,形容岩洞高大壮丽,似乎是大自然的杰作,象征着自然的奇妙创造。接着诗人写到“石顶滴清沥,洞深飕细风”,描绘了岩洞内部的景象,石顶上滴下清冷的水滴,洞内吹来细微的风声,营造出一种幽静凉爽的氛围。

接下来,诗人写到自己来到这个地方避暑,享受清凉的感觉:“我来畏暑间,憩此清冷中”。这里的“畏暑”指的是对炎热天气的厌恶和回避,而“憩”则表示在这里休息、停留。通过与外界的对比,诗人强调了岩洞提供的清凉环境对他的吸引力。

最后两句“缅怀二老调,逸思更无穷”,诗人回忆起了过去的岁月和逝去的人物。这里的“二老”可以指代诗人的朋友或长辈,而“调”则指他们的音乐或曲调。诗人在清凉的岩洞中回忆起他们,思绪飘忽,逸思无限。

整首诗以写景为主,通过描绘岩洞的壮丽景致和凉爽氛围,表达了诗人对清凉环境的向往和享受。同时,通过回忆过去和思绪的流转,也展示了诗人对逝去岁月和已故亲友的怀念之情。诗意深远、意境优美,给人以清凉宁静的感受,同时唤起人们对过去的思考和回忆。

作者介绍

包伯驺,泾县(今属安徽)人。第进士,未仕。孝宗淳熙十年(一一八三)曾刻己诗于巖礲洞。事见清嘉庆《泾县志》卷一二、三二。

诗词推荐

芷葺莲巢唤客游,芦鞭席帽为君留。未论吹水堪添酒,且要移床学枕流。乍霁却阴梅酿雨,暂暄还冷麦催秋。石湖也似西湖好,烦向苍烟问白鸥。

春睡起。小阁明窗儿底。帘外雨声花积水。薄寒犹在里。欲起还慵未起。好是孤眠滋味。一曲广陵应忘记。起来调绿绮。广陵应忘记。起来调绿绮。

小雨廉纤仅滑泥,强随年少更攀跻。欲凭最上浮图望,晚稻如今齐未齐。

卧疾阅三时,冥冥不自持。婢谙曾制药,犬识旧迎医。质贷交亲厌,呻吟里巷知。有时推枕起,清啸尚能奇。

涉秋得雨便生凉,起我萧然病在床。径自典衣谋一醉,要令清梦略还乡。

寒食初过天气佳,帝城名园绿藏鸦。白绵红雨互飘泊,莺啼燕哢纷交加。司成领客当暇日,不惜醉脸生红霞。坐中宾客皆贤豪,一一圭璧无纖瑕。夕郎风采照今古,封驳不贷奸与衺。紫微笔语妙天下,文锋凛凛森莫邪。左史声名动六合,岂特畴昔传三巴。一朝樱笋德星聚,离骚可奴玉可衙。

疾风卷溟海,万里扬砂砾。仰望不见天,昏昏竟朝夕。是时军两进,东拒复西敌。蔽山张旗鼓,间道潜锋镝。精骑突晓围,奇兵袭暗壁。十月边塞寒,四山沍阴积。雨雪雁南飞,风尘景西迫。昔我事讨论,未尝怠经籍。一朝弃笔砚,十年操矛戟。岂要黄河誓,须勒燕然石。可嗟牧羊臣,海上

春深桃李争时节,千团红云万堆雪;东风一夜吹欲空,曲径平池烂如缬。城门猎猎双青旗,羲和促辔西南驰。中原未有澄清日,志士虚捐少壮时。

闻说南轩下,澄然洗客心。不风兰自馥,非雾竹常阴。檐影閒云过,棂光淡月侵。兴来谁与语,抚弄膝间琴。

一片秋天碧万寻,月华初上水沉沉。遣愁不用先愁醉,更看清光到夜深。

久玷畴咨地,新蒙策免恩。往非堪咋舌,来宠梦惊魂。病与疑弓释,身随散栎存,惟馀太阳照,终不礙孤盆。

马嵬山色翠依依,又见銮舆幸蜀归。泉下阿蛮应有语,这回休更怨杨妃。

个侬居处近诛茅,枳棘篱兼用荻梢。尽日风扉从自掩,无人筒钓是谁抛。城方四百墙阴直,江阔中心水脉坳。我亦好闲求老伴,莫嫌迁客且论交。

翠玉楼台映碧虚,上皇曾此驻鸾舆。当时官从皆能事,只说相如有谏书。

好风先雨到危栏,却送残云过别山。不用开襟强披拂,自然凉意满人间。

斜斜整整暗江湾。蓑笠有无间。应与君家却暑,冷看白满群山。想来何处,金炉焰兽,玉斝酡颜。好是溪涵寒影,山阴一棹人还。

风高木落雁山秋,鞭起无依穴鼻牛。村草步头挂不住,大方随处有良畴。

细水涓涓似泪流,日西惆怅小桥头。衰杨叶尽空枝在,犹被霜风吹不休。

名宦老慵求,退身安草野。家园病懒归,寄居在兰若。薜衣换簪组,藜杖代车马。行止辄自由,甚觉身潇洒。晨游南坞上,夜息东庵下。人间千万事,无有关心者。

寄语今年主雨神,当知小雨未康屯。人心正切滂沱望,农事深愁晼晚春。朽壤旧尝封蚁穴,停云空复叠鱼鳞。鯫生宿蕴天人学,无计王前拜手陈。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资讯网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