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上折枢彦质生朝二首

秋水为神吉梦随,上公冠佩俨朝仪。
风云感遇千龄会,日月依光四海知。
笔阵词锋明藻色,龙韬豹略系安危。
顽金从此归炉锤,岁岁门阑献寿诗。

作品评述

《代上折枢彦质生朝二首》是宋代张元干的作品。这首诗词以秋水、风云、日月等自然景象来表达对上折枢彦质生的赞美和祝福。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秋水为神吉梦随,
上公冠佩俨朝仪。
风云感遇千龄会,
日月依光四海知。
笔阵词锋明藻色,
龙韬豹略系安危。
顽金从此归炉锤,
岁岁门阑献寿诗。

诗词中的"秋水"象征着清澈而神秘的力量,表示上折枢彦质生具有神奇的魅力和吉祥的预兆。"上公冠佩俨朝仪"表明他的仪态庄重,佩戴着官职所属的冠冕,以及出色的朝廷仪式。"风云感遇千龄会"意味着他与风云之间有着深刻的联系,能够感受到历史的变迁和大时代的变化。"日月依光四海知"表示他的声望和影响力已经扩展到四方,被世人所知晓。

诗词中还提到了"笔阵词锋明藻色",暗示上折枢彦质生的文笔高超,词句精妙。"龙韬豹略系安危"表明他具备睿智的才能和决策的智慧,能够稳定国家的安危。"顽金从此归炉锤"意味着他将放弃名利和物质追逐,专心于炼就更高的境界。"岁岁门阑献寿诗"表示他将长久地为朝廷奉献自己的才华和智慧。

整首诗词以自然景物和隐喻来描绘上折枢彦质生的杰出才能和高尚品质。通过赞美他的才华和智慧,表达了对他的敬仰和祝福。该诗词展现了宋代文人的追求和崇高理想,以及对才华和品德的推崇。

作者介绍

张元干(一○九一~一一六一),字仲宗,号真隐山人、芦川居士,永福(今福建永泰)人。早岁随父宦游,尝从徐俯学诗。徽宗政和间以上舍释褐。宣和七年(一一二五)爲陈留县丞。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应东京留守兼亲征行营使李纲辟,旋与纲同日遭贬。金兵陷汴,避难吴越间。高宗建炎中起爲将作监,抚谕使,随高宗避兵明州,因事得罪,绍兴元年(一一三一)以右朝奉郎致仕。十二年,胡铨上书乞斩秦桧,贬新州编管,元干在福州作《贺新郎》词壮其行。二十一年,坐作词事追赴临安大理寺,削籍除名。三十一年卒,年七十一。元干爲宋代着名爱国词人,词风豪壮,其子靖裒刻爲《芦川居士词》二卷传世。又有《芦川归来集》十五卷、附录一卷,已残。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增辑爲《芦川归来集》十卷。事见今人曹济平《张元干年谱简编》、王兆鹏《张元干年谱》。 张元干诗,以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芦川归来集》爲底本,校以清抄残本(存六卷,其卷六、七爲诗,简称残本,藏北京图书馆),酌校一九七八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排印本(简称排印本)。新辑集外诗附编卷末。

诗词推荐

雪蕻羊白,菘芽栗肉黄。为谁端有此,正尔未能忘。觉后心无愠,修来面有光。道人参妙趣,一炷石炉香。

吴楚相望道阻长,我来邂逅挹群芳。人如盘谷元非隐,诗到孤山不道香。每与盍簪移永日,更须篝火及余觞。何须夸去东州说,不学蓝关独吊湘。

东君别后。见说道花枝,也成消瘦。夜雨帘栊,柳边庭院,烦恼有谁撋就。犹记旧看承处,梅子枝头如豆。最苦是,向重门人静,月明时候。知否。人不见,纵有音书,争似重携手。旧日沈腰,如今潘鬓,怎奈许多僝僽。极目万山深处,肠断不堪回首。情寸寸,到如今,只在长亭烟柳。

张罗清似翟公门,门外都无野雀喧。可但风流追鲍谢,直教高论到羲轩。绝怜父子为知己,时把文章得细论。个里是非何足较,乍贤乍佞一王尊。

三年为倅兴何长,归计应多事少忙。又见秋风霜裛树,满山椒熟水云香。

何年留妙蹟,真赏日云疏。不遇临池鉴,谁收坏壁书。

呷州鼓吹迓前茅,几载疮痍变乐郊。黎母盗清民有犊,佽飞士勇海无蛟。安排循吏添新传,检点耆英少故交。欲发幽潜慰冥漠,自惭笔砚暮年抛。

灵皇夙嗜祗江山,卜宅烟霞缥缈间。带水净涵青黤黮,画屏中嵌玉孱颜。耽耽洞府自宫阙,袅袅天风来佩环。一炷炉烟通胖蚃,愿开晴景遍人间。

看看,气味历艰难。百城心胆老,三篾肚皮宽。秋晚长河淡,霜清北斗寒。哆哆和和兮休嫌冷语,点点闪闪兮定遭热谩。

江南北苑出奇才,千里溪出笔底回。不管六朝兴废事,一樽且向画图开。

楼前行客竟昂头,楼上齐声唱石州。衮遍实催犹未彻,暑风晴月各新秋。

新柳间花垂,东西京路岐。园林知自到,寝食计相思。雨断淮山出,帆扬楚树移。晨昏心已泰,蝉发是回时。

阊阖风势饕,朔雪夜方积。窗隙散明玑,瓦沟露微白。讙譁竞儿曹,跼蹐愁病客。汉淮铁衣冷,勦敌要长策。安得郭代公,英气压质勒。又思李常侍,衔枚擒蔡贼。仰宽黄屋忧,稍塞素餐责。四郊正多垒,万室况艰食。岂暇歌幽兰,但愿丰穱麦。早晚休王师,奏凯献酋馘。

鸡鸣人当行,犬鸣人当归。秋来公事急,出处不待时。昨夜三尺雨,灶下已生泥。人言田家乐,尔苦人得知。

淮南富登临,兹塔信奇最。直上造云族,凭虚纳天籁。迥然碧海西,独立飞鸟外。始知高兴尽,适与赏心会。连山黯吴门,乔木吞楚塞。城池满窗下,物象归掌内。远思驻江帆,暮时结春霭。轩车疑蠢动,造化资大块。何必了无身,然后知所退。

满慰人间渴雨心,未收云霭定为霖。怜渠沾水论涓滴,况我行舟苦滞淫。已涨麦田千里碧,更添沙料一篙深。小軿会指晴山去,布谷提壶各好音。

折柳期春春便归,叮咛好与护柴扉。东风怪我归鞍晚,调拨杨花到处飞。

我无锦绣肠,而居锦绣谷。春风二三月,山花名踯躅。芳鲜照寒涧,窈窕映修竹。化工亦耐事,造物能委曲。不知几猩唇,贷此色可足。看久直欲燃,况乃手未触。杖藜两幅巾,人物俱惊俗。方观笔端妙,更对杯中醁。念昔嵩少步,千层上云麓。政似徐熙图,写生开百幅。怀归阻兵火,梦想

云娥酷似董娇饶,每到春来恨未销。谁道蓬山天样远,画阑咫尺是红桥。

上真应御白云闲,肃立香霏玉殿寒。五百年中今应运,原还中土汉衣冠。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资讯网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