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字字形图片

qiánㄑㄧㄢˊ
  • 拼音qián
  • 注音ㄑㄧㄢˊ
  • 部首
  • 总笔画16画
  • 部外笔画8画
  • 结构左右结构
  • 笔顺编码3411243115341534
  • 笔顺顺序撇/点/横/横/竖/点/撇/提/横/斜钩/撇/点/横/斜钩/撇/点
  • 统一码基本区 U+9322
  • 五笔qaat|qaay
  • 仓颉cii
  • 郑码phhm
  • 四角83153
  • 异体字銭 钱

“錢”字的意思

见“钱”。

“錢”字的基本解释

qián ㄑㄧㄢˊ


貨幣:銅~。金~。銀~。~票。~幣。~財。~莊。~糧。 費用:車~。買書的~。 財物:有~有勢。 圓形像錢的東西:榆~。荷~。 中國市制重量單位,一兩的十分之一。 姓。

英语 money, currency, coins

德语 Geld (S)

法语 argent,monnaie,somme,richesse

“錢”字的详细解释

詳細字義


錢 qián

〈名〉

(1) (形聲。从金,戔( jiān)聲。( jiǎn)本義:農具名,即鐵鏟。上古時期曾以農具作爲交易媒介,其後鑄造貨幣又仿其形爲之,因此引申爲貨幣、錢財)

(2) 金屬貨幣。特指銅錢 [copper coin;copper cash]

一曰貨也。古者貨貝而寶龜。周太公立九府圜法,乃用泉,至 秦廢貝行錢。——《說文解字》 鍇注

龜貝金錢。——《史記·平準書》。索隱:「本名泉,言貨之如流泉也。」

景王二十一年將鑄大錢。——《國語·周語》。注:「錢者,金幣之名,古曰泉,後轉曰錢。」

下有積錢。——《史記·天官書》

賣炭得錢何所營?——唐· 白居易《賣炭翁》

以錢覆其上。——宋· 歐陽修《歸田錄》

自錢孔入。

而錢不溼。

又如:錢眼(銅錢中的方孔。喻指金錢);錢價(銅錢摺合成銀兩的價格);錢範(鑄造金屬貨幣用的模子);錢幕(錢鏝。錢幣的背面);錢緡(穿錢的繩子);錢品(錢的質地、形制);錢花花(小錢,銅板)

(3) 錢財,貨幣的通稱 [money;currency]。

如:錢儈(經營錢莊的商人);錢穀幕友(官府主持錢糧事務的幕僚);錢引(宋代紙幣名。徽宗大觀元年,把貶值的交子改爲錢引)

(4) 像銅錢的東西 [copper]

空室無人行則生苔蘚,或青或紫,一名綠錢。——晉· 崔豹《古今注》

(5) 紙錢 [paper]。

如:錢垛(成串的紙錢)

詞性變化

錢 qián

〈量〉

(1) 衡名 [mace]

(2) 公制重量單位。一公斤的十分之一爲一公兩。一公兩的十分之一爲一公錢

(3) 市制重量單位。中國市制中計算質量和重量的一種單位。以前是一市斤的十六分之一(現在是十分之一)爲市兩,一市兩的十分之一爲一市錢

(4) 舊營造庫平制。兩的十分之一爲錢

常用詞組


錢包錢幣錢帛錢財錢鈔錢串錢袋錢櫃錢夾錢糧錢迷心竅錢票錢塘江錢紙錢莊錢租

“錢”字的辞典解释

錢ㄑㄧㄢˊqián 名

貨幣的通稱。如:「錢幣」、「銅錢」、「五銖錢」。

泛指錢財。如:「值錢」、「有錢有勢」。《宋史·卷三六五·岳飛傳》:「文臣不愛錢,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費用、款項。如:「車錢」、「飯錢」、「價錢」、「會錢」。

形狀像錢的東西。如:「榆錢」、「地錢」。《文選·沈約·冬節後至丞相第詣世子車中詩》:「賓階綠錢滿,客位紫苔生。」

量詞。計算重量的單位。公制一錢等於百分之一公斤;一臺錢等於十分之一臺兩。

姓。如清代有錢大昕。

裝錢用的。如:「錢包」、「錢櫃」、「錢筒」。

錢ㄐㄧㄢˇjiǎn 名

古代的一種農具。《說文解字·金部》:「錢,銚也。古者田器。」清·段玉裁·注:「上文銚字,下云古田器者,古謂之錢,今則但謂之銚。」

首字母查字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笔画查字
0画 1画 2画 3画 4画 5画 6画 7画 8画 9画 10画 11画 12画 13画 14画 15画 16画 17画 18画 19画 20画 21画 22画 23画 24画 25画 26画 27画 28画 29画 30画 31画 32画 33画 35画 39画 51画
结构查字
单一结构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左中右结构上中下结构右上包围结构左上包围结构左下包围结构上三包围结构下三包围结构左三包围结构全包围结构镶嵌结构品字结构田字结构
词汇分类
高中词汇CET4词汇CET6词汇TOEFL词汇IELTS词汇GRE词汇考研词汇
首字母索引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资讯网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