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休师归长沙宁觐

吾子此归宁,风烟是旧经。
无穷芳草色,何处故山青。
偶泊鸣蝉岛,难眠好月汀。
殷勤问安外,湘岸采诗灵。

作品评述

译文:
送送休师归长沙,宁觐之行已一经。此去再无穷芳草,故山何处青烟轻。偶然停泊鸣蝉岛,难以入眠月汀清。我恳切地问候你,湘岸上采集诗灵。

诗意: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齐己送别休师归长沙的作品。诗人以深情款款的语言,表达了对休师即将归来的思念之情。诗中描绘了清丽宜人的田园风光,歌颂了故乡的山水之美,表达了对离别的留恋和思念之情。

赏析:这首诗以优美的词句描绘了休师归乡的景象,通过描写山水田园的细腻表达了对故乡的美好向往和思念之情。诗人选择了清新明丽的意象,通过芳草、山青、鸣蝉、好月等形象,使整个诗境充满了生机和美好。同时,诗人用殷勤的语言表达了对归乡游子的关切和祝福,表达了对友人归途的祝福之情。

整首诗情感真挚而深沉,抒发了作者对故乡的痛切思念和对友人的关切之情。通过细腻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了作者内心的情感起伏。这首诗展现了诗人齐己细腻的感受能力和对自然的热爱之情,同时也从侧面反映了唐代文人对故乡的描写和追忆的常见主题。

作者介绍

齐己,名得生,姓胡氏,潭之益阳人。出家大潙山同庆寺,復栖衡岳东林。后欲入蜀,经江陵,高从诲留为僧正,居之龙兴寺,自号衡岳沙门。《白莲集》十卷,外编一卷,今编诗十卷。 齐己,名得生,姓胡氏,潭之益阳人。出家大潙山同庆寺,復栖衡岳东林。后欲入蜀,经江陵,高从诲留为僧正,居之龙兴寺,自号衡岳沙门。白莲集十卷,外编一卷,今编诗十卷。

诗词推荐

如何则可。我亦不知其谓我。隐几焚香。对酒一壶书一床。知仁观过。浑沌翻怜谁凿破。寄傲南窗。堪羡渊明滋味长。

十年不见犹如此,未觉斯人叹滞留。白璧明珠多按剑,浊泾清渭要同流。日晴花色自深浅,风软鸟声相应酬。谈笑一樽非俗物,对公无地可言愁。

蓟门逢古老,独立思氛氲。一身既零丁,头鬓白纷纷。勋庸今已矣,不识霍将军。汉家能用武,开拓穷异域。戍卒厌糠核,降胡饱衣食。关亭试一望,吾欲泪沾臆。边城十一月,雨雪乱霏霏。元戎号令严,人马亦轻肥。羌胡无尽日,征战几时归。幽州多骑射,结发重横行。一朝事将军,出入

昔人端为祈黄耇,再拜殷勤扶大斗。吾翁今年九十一,儿从两岁贫无酒。趋庭何以祝弥诞,盈把菊花空在手。嗅香嚼蕊当甘旨,翁说怡然如适口。人生贫富在分定。独是期颐世稀有。翁馀九十儿七十,膝下庞眉乃皓首。若将此事较人间,岂非造物意愈厚。因兹历历诏儿孙,自古悦亲惟孝友。

一齿危将坠,双瞳久已昏。谋生赖蔬圃,养拙闭柴门。多病从来惯,虚名不足论。自怜余一念,犹欲济元元。

与人尤严师友,名世不在文章。既是来从颜巷,如何去傍刘墙。

庭前梅花八九树,长为春风导先路。他山消息未曾真,特与诗人映门户。无情有性悟色空,将影和香作言语。吴酥入酒斗轻萌,是雪是花并月咀。折来烛下看横斜,素屏淡墨无声句。

晓读云水静,夜吟山月高。焉能履虎尾,岂用学牛刀。 ——宁茵但得居林啸,焉能当路蹲。渡河何所适,终是怯刘琨。 ——斑寅无非悲甯戚,终是怯庖丁。若遇龚为守,蹄涔向北溟。 ——斑特

控蜀连吴最上流,清时词伯拜元侯。駸駸和气随千骑,籍籍英声慰十州。士识朝宗方定价,客依刘表只销忧。三朝开济元勋后,蝉冕还应映黑头。

瞳日,争插新桃换旧符。”东坡诗云:“老去怕看新历日,退归拟学旧桃符。”古今绝唱也。吕居仁诗有“画角声中一岁除。平明更饮屠苏酒”之句,政用以为故事耳。芗林退居之士年,戏集两公诗,辄以鄙意足成浣溪沙,因书以遗灵照爆竹声中一岁除。东风送暖入屠苏。瞳瞳晓色上林庐。

吹尽浮云天宇清,城头叠鼓报三更。平生无此一杯酒,玉笥峰头看月生。

妙制成春春未知,园工自出一家机。折旋夭矫龙蛇势,缭绕缤纷蛾蝶围。烟篆不生腾賸馥,月痕相倚衒清辉。西城纤巧仍如旧,只慨梨云昨梦非。

靡靡流光,凄凄风露,小园草木初凋。杳然尘影,爽气界天高。爱此佳名重九,随宜对、秋菊持醪。登临处,哀蝉断响,燕雁度云霄。闲谣。情缅邈,相寻万化,人世徒劳。念胸中百虑,何物能消。欲致颓龄不老,和金茎、一醉陶陶。君休问,千年事往,聊与永今朝。

晓出城南日映光,水烟横堆树烟长。多闻政欲从君语,造请宁能遣我忙。胜可作亭摅意匠,醉因种竹试传方。规摹岂止衡山小,安得高歌题屋梁。

留尔纫秋桂,归欤迫戍瓜。定将儒术饰,肯以惠文夸。狱敬裨王国,帷褰佐使家。公余更努力,学似海无涯。

相思几欲扣停云,抱疾还嗟老不文。满眼梅花深雪片,何人野鹤在鸡群。诗肩相见高如旧,酒甲而今蘸几分。且向梁园赋清景,自知才思不如君。

少时凭酒剩狂颠,摘宿缘云欲上天。才尽气衰空自笑,一杯才放已颓然。

行衣叶叶马萧萧,快意宁知归路遥。海上尖峰青似染,却从云外望岧峣。

当时斗暗犹闲事,无月中秋可若何。我欲梯云千万丈,取光还月谢羲娥。

卜筑高深已有山,起居清润可无泉。穿墙白练秋声细,照屋清铜晓色鲜。已放鱼虾嫌跳掷,更除苹藻任漪涟。只应明月中霄下,长共禅心相向圆。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资讯网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