獐
zhāngㄓㄤ- 拼音zhāng
- 注音ㄓㄤ
- 部首犭
- 总笔画14画
- 部外笔画11画
- 结构左右结构
- 笔顺编码35341431251112
- 笔顺顺序撇/弯钩/撇/点/横/点/撇/横/竖/横折/横/横/横/竖
- 统一码基本区 U+7350
- 五笔qtuj
- 仓颉khytj
- 郑码qmke
- 四角40246
- 异体字麞
“獐”字的意思
也叫牙獐。哺乳动物。小型鹿类。雌雄都没有角,雄的有獠牙露在嘴外。多分布于中国长江流域。
“獐”字的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 獐
zhāng ㄓㄤˉ
◎ 哺乳动物,形状像鹿,毛较粗,头上无角,雄的有长牙露出嘴外。皮可制革(亦称“牙獐”):~头鼠目(形容相貌丑陋而神情狡猾)。
英语 roebuck, hornless river deer
德语 Rehbock (S)
“獐”字的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 獐
麞 zhāng
〈名〉
(1) 野兽名 [river deer]。像鹿,比鹿小,头上无角,有长牙露出嘴外。皮可以做衣服。也叫“牙獐”
吾今日围猎,欲射“马”,误中一“獐”。——《全图绣像三国演义》
(2) 又如:獐猫(貌似猫头的獐子)
“獐”字的辞典解释
獐ㄓㄤzhāng 名
动物名。哺乳纲偶蹄目。体形似鹿而较小,无角,毛粗长而呈褐色。性机警,善跳跃。肉可食,皮细软,可制革为工业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