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

茅屋三间临木杪,门前流水潺潺。
林泉得趣喜身闲。
开窗延翠竹,翦树纳青山。
行乐政须筋力健,莫令白发衰颜。
与君藜杖极跻攀。
岭头舒望眼,天末数烟鬟。

作品评述

《临江仙》是宋代倪称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茅屋三间临木杪,
门前流水潺潺。
林泉得趣喜身闲。
开窗延翠竹,翦树纳青山。

行乐政须筋力健,
莫令白发衰颜。
与君藜杖极跻攀。
岭头舒望眼,天末数烟鬟。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茅屋三间依山傍水,
门前流水潺潺。
林泉之间,我得到了闲适与快乐。
打开窗户,迎接翠绿的竹子,修剪树木纳入青山之中。

过上快乐的生活需要有健康的身体,
不要让白发和衰颜困扰。
和你一同使用拐杖攀登高峰。
站在山岭上,眺望远方,数数天空末端飘过的烟云。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安居乐业、追求自然与宁静的心境。茅屋三间位于山水之间,门前的流水悠然流淌,给人一种宁静和舒适的感觉。作者在林间泉水旁感到身心愉悦,似乎找到了真正的乐趣,享受着自由自在的生活。

诗中提到开窗望翠竹,翦树纳青山,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喜爱和与自然的融合。他通过观察自然景物,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妙和宁静,将这种美妙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使生活更加充实和有趣。

后半部分的诗句强调了健康和积极的生活态度。作者告诫自己要保持身体健康,不要被衰老所困扰。他与朋友一同攀登山峰,展望远方,观赏烟云飘渺的景象,寓意着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对未来的期许。

整首诗词以自然景物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人生的热爱以及对自由、宁静和健康的向往。通过描绘山水和自然景色,诗词传达了一种追求自由、舒适和快乐的心境,让读者也感受到了这份宁静与美好。

诗词推荐

过午风犹怒,及昏寒骤增。衣皆袷无絮,被只楮非缯。所赋端如此,谁令病不胜。更怜余习在,挟册自篝灯。

临江仙

迟明骑马谒朱门,安得梅花入梦魂。惭愧高人眠正熟,一生知不受人恩。

临江仙

与君并直记初元,白首还同入禁门。玉殿齐班容小语,霜廷稽首泫微温。病贪赐茗浮铜叶,老怯香泉滟宝樽。回首鵷行有人杰,坐知羌虏是游魂。

临江仙

闻君已得归山请,顾我方当绝迹时。欲葺止斋犹未就,箧中应有草堂资。

临江仙

历历龆年事,分明昨与今。不因清话久,那悉故情深。岁月且迟暮,官曹宁陆沉。所欣同巷陌,伏腊每招寻。

临江仙

莫寻群玉山头路,莫看刘郎观里花。但解闭门留我住,主人休问是谁家。

临江仙

川气夕氤氲,愁云凝晚绿。兰舟荡秋水,东向横塘宿。横塘花正开,红桃间竹栽。谁家织白苎,机声度水来。

临江仙

顽云不雨风称雄,扫花晚坐蓬莱宫。幅巾野服才相逢,华茵解下金线狨。人道青田双鹤、平舆二龙,笑揖群彦时一中。百寮之山直丛丛,回廊窈窕庭阴浓。园禽语变春事空,水花色静天机融。归来笑傲掀短篷,溪澄月白闻笙鸿。

临江仙

叶满苔阶杵满城,此中多恨恨难平。疏檐看织蟏蛸网,暗隙愁听蟋蟀声。醉卧欲抛羁客思,梦归偏动故乡情。觉来独步长廊下,半夜西风吹月明。

临江仙

北风萧骚兮吹逝波,英雄一去兮岁月多,路草青青兮游人过。

临江仙

三沐复三熏,佩玉懹明珠。何至不自珍,欲效豕负涂?传呼虽甚宠,正可夸群奴。君看魏徵孙,世世为农夫。

临江仙

参佐已能迎刃解,弦歌更整乱丝棼。胡为易地皆驰誉,信是高才本出群。良木更须深雨露,善禾端自力耕耘。仕途似子诚难遇,别语如余敢不勤。

临江仙

登高无具结欢悰,狂写愁吟叩主翁。遽荷兵厨均美酿,却将酩酊谢西风。

临江仙

末后句,如何举。眨得眼来,月圆当户。何曾知落处。

临江仙

倚阑干立尽,看东风、吹度柳绵飞。怕杜鹃啼杀,江南雁杳,游子何之。梦断扬州芍药,落尽簇红丝。歌吹今何在,一曲沾衣。往事不堪重省,记柳边深巷,花外幽墀。把菱花独照,脂粉总慵施,怅春归、留春未住,奈春归、不管玉颜衰。伤心事,都将分付,榆砌苔矶。

临江仙

满酌聊酬菊蕊黄,登高仍在太山阳。笑谈佳节宾朋集,诗酒清欢兴味长。倦客得闲聊欲饮,老人虽醉不成狂。先生莫叹虀盐久,行见高才颖出囊。

临江仙

长安初见君,君颔微有须。後於河内逢,秀峻美髯胡。又会在桐乡,谈时多孟卢。宁书得天然,钟王不能奴。荏苒三十载,邂逅遇京都。朝接北扉饭,暮应西垣呼。坐中如梦寐,相语故人无。昔由处士召,胸怀开庙谟。今看髭已白,议论耻非夫。拜章陈时事,皆与相意符。其识固不浅,其用

临江仙

游戏一弹棋,岁月驹隙过。不如两忘机,石上跏趺坐。

临江仙

倚天绝壁,直下江千尺。天际两蛾凝黛,愁与恨,几时极!暮潮风正急,酒阑闻塞笛。试问谪仙何处?青山外,远烟碧。

临江仙

连璧本难双,分符刺小邦。崩云下漓水,劈箭上浔江。负弩啼寒狖,鸣枹惊夜狵.遥怜郡山好,谢守但临窗。

临江仙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资讯网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