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阴亭

惨惨秋风吹客襟,唐人遗迹宋人吟。
浮云世事多遭变,不独此亭无绿阴。

作品评述

《绿阴亭》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邓林。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绿阴亭

惨惨秋风吹客襟,
唐人遗迹宋人吟。
浮云世事多遭变,
不独此亭无绿阴。

中文译文:

凄凉的秋风吹动着游人的衣襟,
这里是唐代人的遗迹,宋代人吟咏过。
浮云般的世事多变幻,
并不仅限于这座亭子没有绿荫。

诗意和赏析:

《绿阴亭》是一首抒怀诗,通过描绘秋风吹动游人衣襟的凄凉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变迁和时光流转的感慨之情。

首句“惨惨秋风吹客襟”,以凄凉的秋风吹拂游人的衣襟作为开篇,传递出一种寂寞和凄凉的氛围。这里的“客襟”可以理解为游人的衣襟,也可以引申为游子离乡的心情。

接下来,诗人提到这座亭子是唐代人的遗迹,宋代人也曾在此吟咏。这种历史的延续与传承,使得这座亭子具有了更深的意义。它不仅仅是一座建筑物,更承载着历代文人墨客的情感和思绪。

而诗中的“浮云世事多遭变”,表达了作者对世事变迁的感叹。浮云象征着世事变幻无常,它们随风飘动,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位置。人世间的事物也如同浮云一般不停地变化,历经沧桑。这种变迁不仅仅局限于这座亭子,更是普遍存在于人世间的一种现象。

最后一句“不独此亭无绿阴”,通过对绿阴亭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于亭子本身的愿望。绿阴象征着生机和希望,作者希望这座亭子能够有绿荫覆盖,也暗示着希望人世间的事物能够有持久的美好。

整首诗以秋风和绿阴亭为象征,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历史变迁和人生无常的思考。同时,也透露出对于希望和美好的追求。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准确的语言,以及对自然景物和历史景观的描绘,传达了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与哲思。

作者介绍

邓林,字性之,号四清社友,新淦(今江西新干)人。理宗宝祐四年(一二五六)进士。有《皇荂集》,萧崱、萧泰来爲之序。事见明嘉靖《临江府志》卷五。 邓林诗,以汲古阁影宋抄《南宋六十家小集》本爲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推荐

铸就揩磨不计工,岂量资质本顽铜。面前毫发曾无隐,背后看来便不同。

船到沧州且少留,客来同上酒家楼。沿河树折枣初剥,满地藤枯瓜未收。

时黄祖太子射,宾客大会。有献鹦鹉者,举酒于衡前曰:“祢处士,今日无用娱宾,窃以此鸟自远而至,明彗聪善,羽族之可贵,愿先生为之赋,使四座咸共荣观,不亦可乎?”衡因为赋,笔不停缀,文不加点。其辞曰:惟西域之灵鸟兮,挺自然之奇姿。体金精之妙质兮,合火德之明辉。性

无双亭下枝,密密复稀稀。蚌碎珠骈出,须牵蝶合围。会须珍作宝,常恐散成飞。况是东风後,游人莫易归。

洪钧转一气,万汇俱争妍。我不与春竞,春胡推我先。清寒徒自苦,幽独有谁怜。且与江南客,共结诗酒缘。

黯黯严城罢鼓鼙,数声相续出寒栖。不嫌惊破纱窗梦,却恐为妖半夜啼。

垂垂水线白封青,一箸能生两眼明。分野自为牛女地,何如堕落玉绳精。

御墨淋漓写楚兰,披图却忆政宣间。分明一种湘累怨,万里青城似武关。

二月山家谷雨天,半坡芳茗露华鲜。春醒酒病兼消渴,惜取新芽旋摘煎。

孔雀眠高阁,樱桃拂短檐。画明金冉冉,筝语玉纤纤。细雨无妨烛,轻寒不隔帘。欲将红锦段,因梦寄江淹。

内外湖争碧,朝昏时觉遐。友朋非一处,山水作邻家。偶逐葑船散,同随渔火斜。频呼免相失,桥隔是天涯。

乌衣东苑内,春色正芳菲。上客调诗律,佳人试舞衣。夭桃连雨发,鹦鹉入帘飞。况是多春酒,厌厌夜不归。

渌水明秋日。南湖采白苹。荷花娇欲语。愁杀荡舟人。

仆夫已倦路犹县,脚底殊劳眼底佳。绿锦堆中半团雪,千枫拥出一桐花。

唤起窗全曙,催归日未西。无心花里鸟,更与尽情啼。

杨花尽做难拘管。也解趁、飞红伴。骢马无情人渐远。沙平浅渡,雨湿孤村,何处长亭晚。欲凭桃叶传春怨。算不似、斜风倩双燕。纵得书来春又换。只将心事,分付眉尖,寂寞梨花院。

海天漠漠际无穷,巨舰樯高挟两龙。帆饱已知风力劲,舵宽方觉水情雄。鳌鱼背上翻飞浪,蛟蜃鬐头触见虹。何日定将归泊处,也应系缆水晶宫。

天地有万物,尽应输苦心。他人虽欲解,此道奈何深。返朴遗时态,关门度岁阴。相思去秋夕,共对冷灯吟。

安危魁柄倚谁操,敛笏千官拱赭袍。能有本根持国论,岂须毫发间戎韬。征求藉藉人多困,羁旅皇皇我亦劳。栖宿与君何计得,半生飘荡似风毛。

凄凉时序每兴嗟,那复登高似孟嘉。尚喜乌纱粘皓发,犹存青眼对黄花。百篇剩有诗堪索,九日愁无酒可赊。采采缅怀元亮节,不随流俗竞春华。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资讯网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