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元末明初王祎的《十一月七日出南城别陈三检讨》
拼音和注音
tiān dì yì yún guǎng , níng bù róng zi shēn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天地:(名)①天和地:惊~,泣鬼神。②比喻人们活动的范围:农村是一个广阔的~。③境地:没想到事情会弄到这步~。
不容:不容bùróng∶不许;不让不容置疑不容许有什么怀疑∶不容许存在;不接纳为世所不客
王祎
王祎(yī)[公元一三二一年至一三七三年](一作袆),字子充,义乌来山人,后依外祖父居青岩傅。生于元英宗至治元年,卒于明太祖洪武五年,年五十二岁。幼敏慧。及长,师柳贯、黄溍,遂以文章著名。太祖召授江南儒学提举。后同知南康府事,多惠政。洪武初,诏与宋濂为总裁,与修元史。书成,擢翰林待制。以招谕云南,死于节,谥忠文。祎著有《王忠文公集》二十四卷,及大事记续编,《四库总目》又曾重修革象新书,并传于世。
原诗
穷冬朔风怒,冰霰满城闉。
淩晨策我马,言送同心人。
为问将安之,南辕返江津。
关河岁已晏,胡不少逡巡。
才高世所疾,时昌命逾屯。
鹦鹉偶作赋,毕方亦遭文。
天地亦云广,宁不容子身。
子穷非我忧,道在志须伸。
所忧犯霜雪,此行多若辛。
平生离别泪,为子一沾巾。
相期有后日,去矣复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