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郑公绩赴试金陵

笔端忘杻械,舌本贵温润。
明明犹麟书,作世大龟镜。
哀哉束高阁,斯文久不胜。
皇五开老眼,牵复首拜命。
秋来举子场,谁领斯文印。
向来针膏肓,必古司农郑。

作品评述

诗词:《送郑公绩赴试金陵》
朝代:宋代
作者:朱翌

笔端忘杻械,
舌本贵温润。
明明犹麟书,
作世大龟镜。
哀哉束高阁,
斯文久不胜。
皇五开老眼,
牵复首拜命。
秋来举子场,
谁领斯文印。
向来针膏肓,
必古司农郑。

中文译文:

抛开刻板的工具,
珍视温润的言辞。
明明可以写出杰出的文章,
成为世间伟大的榜样。
可悲啊,束缚在高阁之中,
这种文采久已无法承受。
皇帝五次开启老眼睛,
引领着我再次拜命。
秋天来临,举子们聚集在考场,
究竟是谁能够获得文官身份的印证。
自古以来,任何关于治疗疾病的针灸,
都必须由古代著名的司农郑人来完成。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是朱翌写给郑公绩的送别之作,郑公绩是一位被选拔去金陵(今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士子。诗中表达了对郑公绩的祝福和对文化的崇高赞扬。

作者用"笔端忘杻械,舌本贵温润"来描述郑公绩的才华,意味着他能够摒弃刻板的写作工具,善于运用温润的言辞。"明明犹麟书,作世大龟镜"表示郑公绩的文章出类拔萃,可以成为后人学习的楷模。

然而,诗中也表达了对时代局限的感叹。"哀哉束高阁,斯文久不胜"暗示着优秀的文化人被困在高阁之中,无法发挥才能。"皇五开老眼,牵复首拜命"表明皇帝多次睁开老眼,再次委任郑公绩,体现了皇帝对于人才的重视。

最后两句描绘了秋天举行科举考试的场景,"谁领斯文印"意味着众多士子争夺文官身份的认可。而"向来针膏肓,必古司农郑"则强调了古代治疗疾病需要由经验丰富的针灸医生来完成,以郑公绩的名字来代表这个角色。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既赞美了郑公绩的才华,也反映了当时科举考试制度的局限和对文化人的期望。它展现了朱翌对于文化的重视和对于人才的赞美,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和局限性。

作者介绍

朱翌(1097—1167)字新仲,号潜山居士、省事老人。舒州(今安徽潜山)人,卜居四明鄞县(今属浙江)。绍兴八年(1138),除秘书省正字,迁校书郎、兼实录院检讨官、祠部员外郎、秘书少监、起居舍人。十一年,为中书舍人。秦桧恶他不附己,谪居韶州十九年。桧死,充秘阁修撰,出知宣州、平江府。乾道三年卒,年七十一。名山胜景,游览殆。

诗词推荐

绿发监州丹府归,还家乐事我先知。群童竹马交迎日,二老兰觞初见时。黄卷新书芸委积,青山旧路菊离披。亨衢自有横飞势,便到西垣视训辞。

割忙载酒把寒来,指点盘溪花未开。撼动东风须好句,扫除积雪放春回。

乾象开层构,离明启少阳。卜征从献吉,守器属元良。逖矣凌周诵,遥哉掩汉庄。好士倾南洛,多才盛北场。地分丹鹫岭,途间白云乡。储诚虔晓夕,宸爱积炎凉。珠璧连霄汉,万物仰重光。

山蒸云气晴能雨,泉挟风声夏亦寒。石润黏苍藓,涧高流白云。雁断风仍急,鸟啼天正阴。

西日经林暖,迟迟曝背情。即看残烧尽,遥辨远山横。寒水痕多浅,空郊响易平。病躯便短褐,不用献君明。

太平无事,四边宁静狼烟眇。国泰民安,谩说尧舜禹汤好。万民翘望彩都门,龙灯凤烛相照。只听得教坊杂剧欢笑。美人巧。宝箓宫前,咒水书符断妖。更梦近、竹林深处胜蓬岛。笙歌闹。奈吾皇,不待元宵景色来到。只恐後月,阴晴未保。

我行穷水国,君使入京华。相去日千里,孤帆天一涯。卧闻海潮至,起视江月斜。借问同舟客,何时到永嘉。

庙器圭璋骨,儒林虎豹章。韦编双辅嗣,禹迹再平当。月冷谈经幄,尘昏弄笔床。西州何处路,溪水咽梅乡。

麻姑峰头黄鹤归,稚川灶上丹霞栖。寒猿啸木山月白,正是仙人朝斗时。壶天景象何灵杳,松门石径茸芳草。落花满院香沈沈,缘似刘郎应解到。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倚东风、豪兴徜徉。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远远围墙,隐隐茅堂。飏青旗、流水桥旁。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无子无年未葬身,生轻如叶死如尘。一棺丙舍终其馁,六载宜家似食贫。寒月射窗山鬼泣,西风号木夜蛩呻。剧怜原隰相求意,赢得衰残泪满巾。

还行秋殿层楼。御辇从□好仇。排玉闼□椒房。丹帷楚组连纲。

诗礼初闻卫尉旁,起家期擅蜀文章。快吟芍药当阶句,剩香芙蓉别殿香。

楼下雪飞楼上宴。歌咽笙簧声韵颤。尊前有个好人人,十二阑干同倚遍。帘重不知金屋晚。信马归来肠欲断。多情无奈苦相思,醉眼开时犹似见。

灵府安平四体和,经时止酒颊常酡。老生要是常谈尔,吐纳余闲即按摩。

正是花时节,思君寝复兴。市沽终不醉,春梦亦无凭。岳面悬青雨,河心走浊冰。东门一条路,离恨镇相仍。

暮春浴罢振春衣,正是流觞修禊时。世事藏机应落落,人情忘我总熙熙。醉能辞醉原非醉,诗到无诗乃是诗。伟矣兰亭众君子,不将文字看藩篱。

楮树婆娑覆小斋,更无日影午窗开。一端能败幽人意,夜夜墙西碍月来。

一封驰奏效嵩呼,清跸何时返故都?只道建炎巡狩礼,谁知故事自祥符!

绮罗逐队沸歌讴,尽在东城南陌头。本为春愁拾芳草,争如芳草又牵愁。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资讯网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