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安县君挽词

两大推平日,三从播後声。
忧劝登上寿,箫鼓闭佳城。
缌布千人从,松楸十里行。
哀荣动邻里,点笔竞诸生。

作品评述

《寿安县君挽词》是宋代陈师道所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寿安县君,您离开之后,两大推平日的功绩,三从播放悼念的乐声。忧心忡忡地劝告您登上寿康之地,箫鼓声闭合了美好城池。缌布制成的服饰,千人共同送行,松楸树林伴随您的灵柩行进十里。哀荣之情动摇着亲邻们的心,点筆竞相书写吊唁的文字。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寿安县的一场葬礼场景。寿安县君离世后,人们齐聚一堂,表达对他的追思和怀念之情。诗人通过描写葬礼的细节,表达了对逝者的哀思和对生命的思考。

赏析:
这首诗词以朴实的语言描绘了一场普通人的葬礼,展现了人们面对死亡时的情感和思考。诗中提到的"两大推平日"指逝者在世时的功绩和贡献,"三从播後声"指在葬礼上奏响的乐曲。诗人用"忧劝登上寿"来表达对逝者灵魂得到安宁和寿康的祝愿,"箫鼓闭佳城"则暗示了丧礼的庄重和肃穆。

诗中还描绘了送葬队伍的场景,"缌布千人从"形象地展示了众多亲友们以及支持者们的哀悼之情。"松楸十里行"则是描绘了葬礼队伍行进的壮观景象。整个诗词通过对葬礼场景的描绘,展现了逝者对亲邻们的影响,以及社区中对逝者的哀思和怀念。

这首诗词情感真挚,寥寥数语之间,透露出对逝者的敬爱和对生命的思考。它教人们珍惜生命的宝贵,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同时也呼唤人们对逝者的尊重和怀念。

作者介绍

陈师道(一○五三~一一○二),字履常,一字无己,自号后山居士,学者称后山先生,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家贫,苦志好学。年十六,以文谒曾巩,遂留受业。神宗熙宁中,王安石经学盛行,师道心非其说,绝意仕进。元丰四年(一○八一),曾巩奉诏修史,荐入史馆,以布衣未果。哲宗元祐二年(一○八七)四月,以苏轼等荐(《苏轼文集》卷二七《荐布衣陈师道状》),起爲亳州司户参军,充徐州教授(本集《谢徐州教授启》)。七月,除太学博士(《续资治通鑑长编》卷四三○),因五月间曾託疾乞假到南京见苏轼,仍罢爲徐州教授(本集《谢再授徐州教授启》)。五年,移颍州教授(任渊《后山年谱》)。绍圣元年(一○九四),坐苏轼余党,谪监海陵酒税(本集《与鲁直书》)。二年,调彭泽令,以母丧未行,家居六年。元符三年(一一○○),除棣州教授,未赴,召爲秘书省正字(《后山年谱》)。徽宗建中靖国元年(一一○一),扈从南郊,天寒无绵衣,以寒疾卒于十二月二十九日,年四十九。遗着由门人魏衍编爲《彭城陈先生集》二十卷,其中诗六卷,四百五十六篇(魏衍《彭城陈先生集记》),已佚。有《后山居士文集》(二十卷,收诗多于魏本)、《后山先生集》(二十卷)及任渊《后山诗注》传世。《宋史》卷四四四有传。 陈师道诗,以宋蜀刻大字本《后山居士文集》(有绍兴二年谢克家序)爲底本(卷六原缺第二十二页,据目录以宋刻《后山诗注》本补足)。校以宋刻《后山诗注》(残存卷三下至六,藏北京图书馆,简称宋注本)、高丽活字本《后山诗注》十二卷(出明弘治十年袁宏刻本,《四部丛刊》据此影印,简称高丽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后山诗注》十二卷(简称库注本),清雍正八年(一七三○)赵骏烈刻本《后山先生集》二十四卷(据明弘治十二年马暾刻本《后山先生集》三十卷重编,简称赵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后山集》二十四卷(简称四库本)、张钧衡《适园丛书》本《陈后山集》三十卷(一九一四年据旧钞本翻刻,简称张本)。除宋刻残本外,五本共同的异文校语简作各本。凡底本失收而见于校本诸诗,编爲第七卷,新辑集外诗附后。

诗词推荐

膴原龟坼暮春时,夹路炉薰共祷祠。唤起云头千嶂涌,飞来雨脚万丝垂。无情梅坞犹红绽,有意秧田尽绿滋。大施门开须满愿,愿均此施匝天涯。

竹篱数掩傍鱼矶,万点梅花掠地飞。正喜巡檐来索笑,已悲临水送将归。影横月处愁空绝,子满枝时事更非。自古情锺在吾辈,尊前莫怪泪沾衣。

默成已仙去,北山久寂寞。岂无爱山人,时时访林薄。心境不相当,丘壑自丘壑。谁知百年后,秀气才有托。的的盘溪孙,精光发河洛。神龙跃天津,鞭霆驾飞雹。相逢玉涧翁,笔底银潢落。江湖四十年,万象恣抽摸。后游八九子,天才绵卓荦。涨起十八滩,曹溪源一勺。媿我局陋巷,瓢箪

鬓霜垂七十,江国久辞官。满箧新风雅,何人旧岁寒。闲居当野水,幽鸟宿渔竿。终欲相寻去,兵戈时转难。

众景纷骄蹇,君独著语亲。十诗已椟藏,不与俗子论。

马卿工词赋,位下年将暮。谢客爱云山,家贫身不闲。风波杳未极,几处逢相识。富贵人皆变,谁能念贫贱。岸有经霜草,林有故年枝。俱应待春色,独使客心悲。

望中远树各依行,春後新晴未断霜。池面得风呈绉碧,梅须经雨褪危黄。

蹇驴清晓破平芜,来访故人村外居。门掩却寻山背路,堂虚惟阅案头书。不知车马从何往,借问僮奴归得无。留待西风日停午,只听松竹响萧疏。

八月白露浓,芙蓉抱香死。红枯金粉堕,寥落寒塘水。西风团叶下,叠縠参差起。不见棹歌人,空垂绿房子。

公安枯竹本何知,摽表精忠解不私。应笑神奇甘臭腐,谗锋得意几馀时。

江南柳,烟穗拂人轻。愁黛空长描不似,舞腰虽瘦学难成。天意与风情。攀折处,离恨几时平。已纵柔条萦客棹,更飞狂絮扑旗亭。三月乱莺声。

对西风、鬓摇烟碧,参差前事流水。紫丝罗带鸳鸯结。的的镜盟钗誓。浑不记、漫手织回文,几度欲心碎。安花著蒂。奈雨覆云翻,情宽分窄,石上玉簪脆。朱楼外。愁压空云欲坠。月痕犹照无寐。阴晴也只随天意。枉子玉消香碎。君且醉。君不见、长门青草春风泪。一时左计。悔不早荆钗

八月江上楼,西风令人愁。携酒楼上别,尽见四山秋。但愁今日知,莫作他时疑。郎本不住此,无人泣望归。何水不生波,何木不改柯。遥知明日恨,不如今日多。将心速投人,路远人如何。

往会人何处,遗踪事可观。林亭今日在,草木古春残。笔想吟中驻,杯疑饮后干。向青穿峻岭,当白认回湍。月影窗间夜,湖光枕上寒。不知诗酒客,谁更慕前欢。

船翻亭迹尚依然,动有风波静有天。人世不知行实地,每于船上又安船。

离离新田,其下流水。孰知其初,灌莽千里。其南背江,其北逾淮。父抱子扶,十百其来。其来仆仆,镘我新屋。赵侯劬之,作者不饥。岁仍大熟,饱及鸡鹜。僦船与车,四鄙出谷。今游者处,昔止者流。维昔牧我,不如今侯。侯来适野,不有观者。税于水滨,问我鳏寡。侯其归矣,三岁于

平生师友子王子,四海襟期录事君。白发红颜俱异物,高山流水欲谁闻。

故人还水国,春色动离忧。碧草千万里,沧江朝暮流。桃花迷旧路,萍叶荡归舟。远戍看京口,空城问石头。折芳佳丽地,望月西南楼。猿鸟共孤屿,烟波连数州。谁家过楚老,何处恋江鸥。尺素能相报,湖山若个忧。

长羡南枝笑北枝,东风能早亦能迟。而今满树浑无那,管领春光更有谁。

尘埃波浪几东西,归去丹瓢挂杖藜。戊己炉中真造化,功成分我一刀圭。书剑飘然席未温,火云扑地暑烟昏。山黄水浊湖南路,竹月荷风忆范村。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资讯网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