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人及楚人平

外平不书,此何以书?大其平乎己也。
何大其平乎己?庄王围宋,军有七日之粮尔!尽此不胜,将去而归尔。
于是使司马子反乘堙而窥宋城。
宋华元亦乘堙而出见之。
司马子反曰:“子之国何如?”华元曰:“惫矣!”曰:“何如?”曰:“易子而食之,析骸而炊之。
”司马子反曰:“嘻!甚矣,惫!虽然,吾闻之也,围者柑马而秣之,使肥者应客。
是何子之情也?”华元曰:“吾闻之:君子见人之厄则矜之,小人见人之厄则幸之。
吾见子之君子也,是以告情于子也。
”司马子反曰:“诺,勉之矣!吾军亦有七日之粮尔!尽此不胜,将去而归尔。
”揖而去之。
反于庄王。
庄王曰:“何如?”司马子反曰:“惫矣!”曰:“何如?”曰:“易子而食之,析骸而炊之。
”庄王曰:“嘻!甚矣,惫!虽然,吾今取此,然后而归尔。
”司马子反曰:“不可。
臣已告之矣,军有七日之粮尔。
”庄王怒曰:“吾使子往视之,子曷为告之?”司马子反曰:“以区区之宋,犹有不欺人之臣,可以楚而无乎?是以告之也。
”庄王曰:“诺,舍而止。
虽然,吾犹取此,然后归尔。
”司马子反曰:“然则君请处于此,臣请归尔。
”庄王曰:“子去我而归,吾孰与处于此?吾亦从子而归尔。
”引师而去之。
故君子大其平乎己也。
此皆大 夫也。
其称“人”何?贬。
曷为贬?平者在下也。

作品评述

宋人及楚人平翻译及注释

翻译
  鲁国以外的诸侯之间讲和,《春秋》都不记载;这次楚宋两国讲和,为什么破例记载呢?这是因为赞扬这次讲和,出于两国大夫的主动。为什么要赞扬两国大夫的主动?楚庄王围攻宋国,军队只剩下七天的口粮。吃完军粮还不能取胜,就只好回去了。于是派司马子反登上土堙,窥探宋国都城的情况。宋国的华元也登上土堙,出来会见子反。子反说:“你们的情况如何?”华元说:“疲惫不堪啊!”子反说:“疲惫到什么程度?”华元说:“交换孩子杀了吃,拆下尸骨烧火做饭。”子反说:“呀,很厉害啦,疲惫!我听说,被围困的军队,总是让马儿衔着木棍,不让马儿吃饱,只牵出肥马给客人看,你怎么这样对我吐露真情?”华元说:“我听说:君子看见别人困难就怜悯他们,小人看见别人危难就幸灾乐祸。我看你是位君子,所以据实相告。”司马子反说:“嗯,努力防守吧!我们也只有七天的军粮,吃完军粮还不能取胜,就会撤军了。”说罢,向华元拱手告别。
  司马子反回去见楚庄王。庄王说:“敌情如何?”司马子反说:“疲惫不堪啊!交换孩子杀了吃,拆下尸骨烧火做饭。”庄王说:“呀,很厉害啦,疲惫!那么,我就攻下宋城再回去。”司马子反说:“不行,我已告诉对方,我军也只有七天的口粮了。”庄王大怒:“我叫你去侦察敌情,你怎么倒向对方泄露军机?”司马子反说:“小小一个宋国,尚且有不肯骗人的大臣,难道楚国就没有吗?因此我向对方说了实话。”庄王说:“嗯,那就算了吧!虽然军粮不足,我还是要攻下宋城再回去。”司马子反说:“既然如此,就请君王住下好啦,我可要请求回去。”庄王说:“你丢下我回去,我和谁住在这儿呢?我也回去算了。”于是带领全军退出宋国。因此君子就赞扬两大夫主动讲和。他们都是大夫,怎么《春秋》又只称之为“人”呢?这是含有贬低他们的意味。为什么要贬低他们?因为他们私下讲和,超越了自身的权限。

注释
外平不书:指鲁宣公十二年,楚庄王攻破郑国,郑伯求降,庄王与他讲和的事。《春秋》中没有记载。外,鲁国之外的国家。平,讲和。书,记载。
大:赞扬。平乎己:主动讲和。
庄王:即楚庄王。
司马子反:楚国大夫,掌管军政。乘:登。堙:小土山。华元:宋国大夫。
易子:交换儿子。析骸:劈开尸骨。
柑马:给马嘴衔木棍。秣:喂。
情:说真话。
厄:困难。矜:怜悯 。
反:同“返”,返回。
曷:为什么。
区区:很小。
舍而止:旧注说是筑舍安营驻扎”,与当时情况不合。
平者在下:讲和的人处在下位。

宋人及楚人平读解

  本篇解释《春秋》“宋人及楚人平”一句。这六字,有褒有贬。褒扬华元和子反两位大夫以诚相待主动讲和,减轻了宋楚两国的战祸。贬的是两人超越君权自作主张,背着国君讲和。此例一开,君权就危险了。文章反映了古代战争的残酷,通篇全用对话口气,重复之中又有变化,颇为传神。文章在于揭示所谓“春秋笔法”。

作者介绍

公羊高,旧题《春秋公羊传》的作者。战国时齐国人。相传是子夏(卜商)的弟子,治《春秋》,传于公羊平。《春秋公羊传》最初仅有口说流传,西汉景帝时,传至玄孙公羊寿及齐人胡母生,才“著于竹帛”,流传于世。《春秋公羊传》,亦称《公羊春秋》或《公羊传》,是今文经学的重要典籍,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终于鲁哀公十四年(前481),着重阐释《春秋》之“微言”、“大义”,史事记载较简略。

诗词推荐

劝君莫过南充路,恐被冯休笑一番。

古文

衣裳唯毳衲,饱啄只箪瓢。翻为生涯薄,能令世虑消。寒花香不远,病木叶先凋。自爱秋风里,云山共寂寥。

古文

轻盈袅娜占年华,舞榭妆楼处处遮。春尽絮飞留不得,随风好去落人家。

古文

玉署沉沉隐画墙,柳阴深覆御沟傍。钩陈天近通三接,奎璧星明共一堂。地迥自惊尘土隔,云深翻觉路歧长。叨参此会元非偶,二十年余白鹭行。

古文

昨夜溪头,潇潇风雨,柳边解个渔舟。狂歌击楫,惊起欲眠鸥。笑杀子猷访戴,待到门、兴尽归休。得似我,裳衣颠倒,大叫索茶瓯。长怪天翁,赋人以量,偏曲如钩。有大于江海,小径盈*。爱酒青莲居士,又何苦、枕藉糟邱。玉山倒,风流脍炙,底为子孙谋。

古文

作梦今逾七十年,平生怀抱尚依然。结茅杜曲桑麻地,觅句灞桥风雪天。骠骑向来求作佛,淮南末路望登仙。世间妄想何穷尽,输与山翁一醉眠。

古文

圣敬通神光七庙,灵心荐祚和万方。严禋克配鸿基远,明德惟馨凤历昌。

古文

列郡皆用武,南征所从谁。诸侯重才略,见子如琼枝。抚剑感知己,出门方远辞。烟波带幕府,海日生红旗。问我何功德,负恩留玉墀。销魂把别袂,愧尔酬明时。

古文

展骥官良是,凭熊职未专。中和已成颂,清净岂无传。楼雘环新堞,丁黄溢旧编。圣朝方考绩,华宠颁宣。

古文

每到年头感物华,新尝梨到野人家。甘酸尚带中原味,肠断春风不见花。

古文

万钥深深待驾临,府藏戈甲库黄金。规恢画饼翻增弊,孤负先皇一片心。

古文

君看潭北寺,何用减潭南。不到还能止,重来独未厌。荒凉增客思,贫病觉僧惭。饮水寒难忍,谁言栢子甘。

古文

蹀躞牛归栅,翱翔鸟认巢。垂云低暗水,倒影上明梢。春岂有偏意,梅无未破苞。吾心已忘物,聊与物相嘲。

古文

诸方妙手嗟谁何,旧闻江东卜头陀。即今世上称绝伦,只数钱塘陈道人。宣和日试龙焙香,独以胜韵媚君王。平生底处虀盐眼,饱识斓斑翰林碗。腐儒惯用语烧折,两耳要听苍蝇声。苦遭汤饼作魔事,坐睡只教渠唤醒。岂知公子不论价,千金争买都堂胯。心知二叟操钤鎚,种种幻出真瑰奇。

古文

物之熙熙,胡为其然。蒙神之休,迺敢报旃。有邸斯珪,有量斯币。于以奠之,格此精意。

古文

叶如华黍实如珠,移种官庭特匆蒨。但蠲病渴付相如,勿恤谤言归马援。

古文

湘川洛浦三千里,地角天涯南北遥。除却同倾百壶外,不愁谁奈两魂销。

古文

白璧连城重,黄金百炼刚。固应须润色,肯为世低昂。议论倾馀子,声名彻上方。冯唐元未老,归计已苞桑。

古文

烈火西焚魏帝旗,周郎开国虎争时。交兵不假挥长剑,已挫英雄百万师。

古文

祝融峰,万年松。翠阴笼鹤,瑞所蟠龙。用献圣明天子寿,枝枝叶叶自春风。

古文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资讯网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