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大慈老登古院

林影横搘折脚床,禅翁唤我坐斜阳。
诸天共说无生话,万壑同薰不尽香。
茗碗泛云醒远目,藜羹煮玉闹枯肠。
逢人若问峰头事,翠竹阴中菊正黄。

作品评述

《陪大慈老登古院》是宋代诗人李弥逊的作品。这首诗以描绘一个禅院中的景象为主题,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巧妙的比喻,表达了对禅修境界和人生意义的思考。

诗中描绘了一个禅院中的场景:林间倒影斜照着断脚床,禅师唤我坐在夕阳斜照之下。这一景象给人一种宁静、悠远的感觉,仿佛时光在这里停驻。接下来的几句表达了禅师和主人公的对话:诸天共同述说着无生的道理,万壑都弥漫着无尽的香气。这里的诸天和万壑是禅修中的隐喻,意味着人们可以通过禅修超越尘世的烦恼,获得内心的宁静和满足。

诗中还描绘了茗碗泛起云雾的景象,这使人清醒并放眼远方。藜羹煮熟时发出的香气,令人欣喜,就像是禅修的果实。最后两句描述了禅院中的景色:在翠竹的阴影下,菊花正盛开,黄色的花朵在清幽的绿色中显得格外鲜艳。这里的翠竹和菊花象征着禅修的境界和修行的成果,暗示着人生的美好和充实。

整首诗以禅院为背景,通过描绘景物和隐喻的手法,将禅修和人生的哲理融入其中。作者通过抒发对禅修境界的向往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表达了对内心平静与满足的追求。通过禅修,人们可以超越尘世的烦恼,获得内心的宁静和满足,感受到生命的美好和充实。

这首诗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巧妙的比喻,展示了李弥逊对禅修和人生的深刻理解。它以清新、宁静的意境和深邃的哲思,给人以启迪和思考。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透过景物描写,传达了作者对禅修和人生的独到见解,展现出宋代诗歌的独特魅力。

作者介绍

李弥逊(一○八九~一一五三),字似之,号筠溪居士,又号普现居士,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徽宗大观三年(一一○九)进士,调单州司户。政和四年(一一一四)除国朝会要所检阅文字。八年,擢起居郎,因上封事剀切,贬知卢山县。宣和七年(一一二五),知冀州。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召爲卫尉少卿,出知端州。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除淮南路转运副使。绍兴二年(一一三二),知饶州。五年,知吉州。七年,迁起居郎,试中书舍人。八年,试户部侍郎。九年,因反对议和忤秦桧,出知漳州。十年奉祠,归隐福建连江西山。二十三年卒。有《筠溪集》二十四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又《甘露集》(《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二八),已佚。《宋史》卷三八二有传。 李弥逊诗,以丁氏八千卷楼藏李鹿山原藏《竹谿先生文集》爲底本(藏南京图书馆)。参校朱彝尊藏明钞本(简称明本,藏上海图书馆)、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筠溪集》(简称四库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推荐

闲思生白发,懒更把菱花。久别何州住,相寻恐路差。独飞伤寒雁,会宿羡林鸦。犹得君为友,时过老母家。

天公嗔我眼长白,故著昏埃阿堵中。不怪参军谈瞎马,但妨中散送飞鸿。著篱令恶谁能对,损读方奇定有功。九恼从来是佛种,会如那律证圆通。

三分光阴二早过,灵台一点不揩磨。区区逐日贪生去,唤不回头怎奈何。

窈窕月华来,对月理瑶筝。将心托弦语,几弄未成声。非关霜气涩,不忍苦分明。

雪带烟云冷不开,相思无复上高台。江山况是数千里,只听嘉声动地来。

坡仙曾此缕归程,归雁因而扁此亭。草劲风刚苕水绿,水枯雪老弁山青。霜翎去去宾沙漠,云足翩翩影洞庭。渠亦偶来还自去,弋人何用慕冥冥。

故园青草依然绿。故宫废址空乔木。狐兔穴岩城。悠悠万感生。胡笳吹汉月。北语南人说。红紫闹东风。湖山一梦中。

小园岂是春来晚,四月花飞入酒杯。都为主人尤如事,风光留住不教回。

与虱都来不较多,zh挑筋斗太喽罗。忽然管著一篮子,有甚心情那你何。

自来承檄到云州,恰恰星霜又一周。握手心如千里月,满怀诗思一江秋。每惭铸错伤完锦,多谢衔杯送别舟。未说河阳花满县,夜来风雨打田畴。

先皇歌舞地,今日未游巡。幽咽龙池水,凄凉御榻尘。随风秋树叶,对月老宫人。万事如桑海,悲来欲恸神。

口惟两齿鬓双皤,百计无如耄及何。少壮未尝参姹女,衰残始欲养黄婆。原鸰逝去床谁对,辽鹤归来冢渐多。客笑侬时真滞货,太平典册要声和。

杨柳飘飘春思长,绿桥流水绕宫墙。碧云望断空回首,一半栏干无夕阳。

密雨吹不断,贫居常闭门。东溟容有限,西极更能存。束湿炊悬釜,翻床补坏垣。倒身无著处,呵手不成温。

春泥过雨屐声悭,野水危桥欲度难。世路迷人肠断处,黄昏天气麦秋寒。

途穷朝绝爨,世乱夜忘眠。遁迹几无地,全生赖有天。江山春满眼,豺虎日骈肩。万事愁歌里,看花泪迸泉。

业诗攻赋荐乡书,二纪如鸿历九衢。待得至公搜草泽,如从平陆到蓬壶。虽惭锦鲤成穿额,忝获骊龙不寐珠。蒙楚数疑休下泣,师刘大喝已为卢。人间灰管供红杏,天上烟花应白榆。一字连镳巡甲族,千般唱罚赏皇都。名推颜柳题金塔,饮自燕秦索玉姝。退愧单寒终预此,敢将恩岳怠斯须。

娟娟临古戍,晃晃辞烟树。寒通云梦深,白映苍祠莫。胡床看逾近,楚酒愁难驻。雁背欲成霜,林梢初泫露。故人明夜泊,相望定何处?且照东湖归,行送归舟去。

肆无碍辩若悬河,尺水能兴万丈波。平地无端立层级,登高人少逐流多。

我识阳华六十年,当时面目故依然。清泉白石都无恙,华发苍颜只自怜。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资讯网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