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秦娥 咏雪

天幂幂。
彤云黯淡寒威作。
寒威作。
琼瑶碎剪,乘风飘泊。
佳人应自嫌轻薄。
乱将素影投帘幕。
投帘幕。
不禁清冷,向谁言着。

作品评述

诗词:《忆秦娥 咏雪》
朝代:宋代
作者:张玉娘

天幂幂。彤云黯淡寒威作。寒威作。
琼瑶碎剪,乘风飘泊。
佳人应自嫌轻薄。乱将素影投帘幕。投帘幕。
不禁清冷,向谁言着。

中文译文:
天空阴沉。红云暗淡,寒意逐渐浓郁。
雪花如琼瑶碎片,在风中飘浮。
美丽的女子应自觉自轻浮。纷纷将素雅的身影投射在帘幕上。
帘幕之间充满了清冷之感,不知向谁述说寒冷之情。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是宋代女诗人张玉娘的作品,以忆秦娥为题,咏雪而作。整首诗以描绘雪景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感受以及对人情世态的思考。

首先,诗中运用了描写自然景色的手法,将天空的彤云黯淡和寒冷的气息表达得淋漓尽致,给人一种阴冷的感觉。琼瑶碎剪、乘风飘泊的描述形象地表现了飘雪的美妙景象,给人一种视觉上的享受。

其次,诗中提到了佳人自嫌轻薄,将素影投射在帘幕上的情节。这里可以理解为佳人自觉自责,认为自己的美丽轻佻,感到愧对自己的身份和品德。而将素雅的身影投射在帘幕上,则有一种借物抒怀的意味,似乎在借雪景来表达内心的清冷和孤寂。

最后两句“不禁清冷,向谁言着”,给人以思考。作者通过描述清冷的氛围和雪景的寂寞,表达了内心的无奈和寻找倾诉的渴望。这也可以理解为对人情世态的反思,暗示着人们在寒冷的环境中往往感到孤独和无助,渴望找到理解和共鸣的对象。

整首诗以雪景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人情世态的思考,展现了作者对寒冷孤寂之感的感悟和思考。同时,诗中运用了细腻的描写手法和意象的转化,给读者带来了对美的感受和对人性的思考。

作者介绍

张玉娘,字若琼,自号一贞居士,松阳人。生于宋淳祐十年(公元1250年),卒于南宋景炎元年(公元1276年),仅活到27岁。她出生在仕宦家庭,曾祖父是淳熙八年进士,祖父做过登士郎。父亲曾任过提举官。她自幼饱学,敏慧绝伦,诗词尤得风人体。后人将她与李清照、朱淑贞、吴淑姬并称宋代四大女词人。

张玉娘的文学成就

  《兰雪集》共有诗117首,词16阕,作品虽然不多,但很有艺术成就。她的诗体裁多样,有绝、律、四言、六言等,且长于古风。题材和风格也迥然相异,既有清丽凄婉,感人至深的爱情悲唱,又有气势磅礴、壮怀激烈的爱国咏叹。《山之高》、《拜新月》、《卜归》、《古离别》、《川上女》、《玉蝴蝶·离情》等诗词寄托着思念、忠贞、哀愁。更可贵的是,玉娘虽身在闺中,但心驰千里。关心战乱时代国家和百姓的命运,写下了“凯歌乐府”四首,《塞上曲》、《王将军墓》、《咏史·谢东山》、《塞下曲》、《从军行》等慷慨激昂的诗篇,悲壮豪迈,全无闺中女子娇弱的气质,充分表达了张玉娘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难怪朱古微刻《疆村丛书》时,还以为她是一个男子,竟不知她是巾帼词人呢。

  历代的有识之士很看重张玉娘的诗词和为人。早在元代,当时最负盛名的学者,诗人虞伯生读到《山之高》三章赞曰:“有三百篇(《诗经》)之风,虽《卷耳》、《虫草》不能过也!”读到“我操冰雪洁”句时赞:“真贞女也,才女也!”当读到《暮春夜思》末句“此景谁相问,飞萤入绣床”时,拍案道:“此岂妇人所及!”;现代著名词学家唐圭璋教授在三十年代所写的《宋代女词人张玉娘——“鹦鹉冢”故事的来源》中写道:“谁也知道,宋代女词人,有李易安(李清照)、朱淑真、魏夫人、吴淑姬这一班人。可是很少人知道,宋代还有一位女词人张玉娘,足以和她们分庭抗礼呢!……她短促的身世,比李易安、朱淑贞更为悲惨。李易安是悼念伉俪,朱淑贞是哀伤所遇,而她则是有情人不能成眷属,含恨千古。……她这种贞孝的大节,不独超过寻常百姓,便是李易安,朱淑真也还逊一筹呢!”他大声疾呼:“一般文学史家,应该留出一点篇幅,叙述这已经隐埋了六百多年的女作家。”现代词学家谭正璧在其编著的《中国女性文学史》中写道:“宋代女词人以地位著名的,有魏夫人和孙夫人。以作品著作著名的,有李清照、朱淑真、吴淑姬、张玉娘被称为四大词家”。陶秋英教授在她的《中国妇女与文学》一书中有言:“玉娘的诗,绝少闺阁气,她最擅长于古风,简直没有一首不显露一幅好图画呢!而女子长于古风,也是一个特点。……她的词也很好,虽不十分多,差不多首首都好。”现代戏曲史家赵景深教授称张玉娘故事为“一出希腊式的大悲剧”。

张玉娘的生平

  玉娘生于宋淳祐十年(公元1250年),卒于南宋景炎元年(公元1276年),仅活到27岁。她出生在仕宦家庭,曾祖父是淳熙八年进士,祖父做过登士郎。父亲曾任过提举官。她自幼饱学,敏慧绝伦,诗词尤得风人体。时以班昭比之。然她才丰而运蹇,未尽其才,将婚而逝,事追“梁祝”,一生充满了痛苦与坎坷。

诗词推荐

象续祥光动,门弧瑞气缠。秋来孤鹤健,霜近古松坚。邻境兵戈尽,新恩雨露偏。轺车犹问俗,宝带独优贤。投笔男儿志,封侯烈士年。老成端可恃,终冀勒燕然。

忆秦娥

星移斗转,玉蟾西下,渐觉东效向晓。马嘶人语隔霜林,望千里、长安古道。珠宫姊妹,相逢方信,别后十分瘦了。上林归去正花时,争奈向、花前又老。

忆秦娥

磨急锯霏琼屑,汤鸣车转羊肠。一杯聊解水仙浆。七日狂酲顿爽。指点红裙劝坐,招呼岩桂分香。看花不觉酒浮觞。醉倒宁辞鼠量。

忆秦娥

唐人犹有故家存,山裹鸬鹚步下村。宗派傥容诗嗣续,横枝吾亦是儿孙。

忆秦娥

百年坠典一朝行,疾痛谁知赤子情。劳瘁可曾沾小惠,追呼蚤已困苛征。

忆秦娥

山行非有期,弥远不能辍。但欲掩昏旦,遂复经圆缺。扪壁窥龙池,攀枝瞰乳穴。积峡忽复启,平途俄已绝。峦垅有合沓,往来无踪辙。昼夜蔽日月,冬夏共霜雪。

忆秦娥

小疾如闲乐,微凉与睡宜。瞢腾如欲觉,展转复多时。四壁人声寂,疏帘日影移。诗囊与药里,一步不相离。

忆秦娥

铃索闲闲静冶堂,槐阴匼匝柳丝长。东君五日如京兆,早及残红醉艳阳。

忆秦娥

远见车来一串连,从头至尾距离宽。车门无数齐开闭,百米飞奔去复还。原地站,靠标竿,手招口喊嗓音干。司机心似车门铁,手把轮盘眼望天。

忆秦娥

怒潦浮槎去,狂飙拔木飞。不饶后村荔,如夺首阳薇。任土包茅阙,过时硕果稀。谁言长卿渴,且咽上池肥。

忆秦娥

平时兄弟间,未省别离味。别时已不堪,别后何由慰。

忆秦娥

穆穆令妹。有德有言。才丽汉班。明朗楚樊。默识若记。下笔成篇。行显中闺。名播八蕃。以兰之芳。以膏之明。永去骨肉。内充紫庭。至情至念。惟父惟兄。悲其生离。泣下交颈。桓山之鸟。四子同巢。将飞将散。悲鸣忉忉。惟彼禽鸟。犹有号咷。况我同生。载忧载劳。将离将别。置酒中

忆秦娥

成我中兴年,朝家政急贤。侍臣更论荐,东阁重招延。子去当兹日,才惟莫与先。习轩经济学,于此定为川。

忆秦娥

荷橐蔼诸孙,英英列戟门。能声家有谱,清识郡无冤。松影旌旗道,梅花玉雪村。亲庭两驿便,时得问凉暄。

忆秦娥

九牧金熔物像成,辞昏去乱祚休明。兴亡在德不在鼎,楚子何劳问重轻。

忆秦娥

旧草闲看即自卑,圣朝空道苦于诗。高才眩望如明逸,新句无因似谓之。淮甸月华欹枕静,秣陵春色按鞭迟。邯郸独步西施笑,落得星星两鬓丝。

忆秦娥

憔悴君家历岁年,翠襟蒙宠自须怜。能言肯信真如凤,钩喙应知不类鸢。千里云山迷陇树,几回魂梦绕秦川。稻粱未必虚朝夕,直为樊笼一惘然。

忆秦娥

密云郊外已回秋,日下崦嵫景懒收。秦帝城高坚似铁,李斯书上曲如钩。宁惟东岳凌天秀,更有长庚瞰曙流。见说山傍偏出将,犬戎降尽复何愁。

忆秦娥

西风吹秋落山谷,霜红换尽烟边绿。垂云门冷一事无,只有庭松与篱菊。白日兰堂一局棋,百年闲事无游丝。山僧更劝黄粱饭,真似邯郸枕上时。

忆秦娥

花明雾暗非花雾。似春屏、短梦无凭据。夜月将来,晓灯催去。半衾余暖空留住。情柔意密愁千缕。想一声、鸡唱东城路。暂作行云,暂为行雨。阳台望极人何处。

忆秦娥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资讯网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