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萍

可怜池内萍,葐蒀紫复青。
巧随浪开合,能逐水低平。
微根无所缀,细叶讵须茎?
飘泊终难测,留连如有情。

作品评述

咏萍鉴赏

  浮萍给人们的印象,似乎总有一种随水现荡的不安定感。所谓“停不安处,行无定轨”,在怀才不遇的诗人眼中,便往往成了身世飘泊的象征物。但倘若是在阳光璀璨的晴日,心境又畅悦无翳,再伫立池边观赏那清波绿萍,人们就会发现:浮萍也自有一种与众不同的美好风神。建安诗人曹丕《秋胡行》(其二),就歌咏过它“寄身清波,随风靡倾”的倩姿;晋人夏侯湛,也赞叹过它“散圆叶以舒形,发翠绿以含缥”的容色(《浮萍赋》)。在“词美英净”的永明诗人刘绘笔下,它又是怎样一种风情?

  刘绘咏萍的开笔,便沾满了喜悦、赞美之情:“可怜池内萍,葐蒀紫复青。”“可怜”即“可爱”。不过,在“可爱”之中,似乎还含有几分惹人怜顾的柔弱之态。这便使诗人笔下的池萍,增添了某种情感色彩。“葐蒀”亦作“氛氲”,本为烟气纷纭之貌。这里用来为浮萍着色,表现青中带紫的萍叶,在清波澹淡之中,恍有青紫之气升腾,可以说是把色彩写活了。接着的“巧随浪开合,能逐水低平”两句,则进一步表现浮萍的动态之美。“池”中自然不会有沸涌翻滚的大浪;这“浪”之轻细,当如风中之花的绽放和收合一样几无声息。而绿萍,就站在这样的细浪轻波上飘舞,身姿何其轻巧!当池波终于静息之时,浮萍则轻轻从水波高处滑行而下,转眼间已在一平如镜的水面上凝立,又显得何等娴雅。这两句描摹浮萍在水中飘、立、动、静之态,简直如翩翩少女的轻巧舞姿,表现了极为动人的韵致。

  浮萍在诗人眼中,似乎一度幻作了飘舞于水波之上的绿衣少女。但当诗人从幻觉中清醒,它便又成了静浮于水面的绿萍。人们常常遗憾于浮萍的“无根”,似乎嫌它“轻浮”了些;而且叶圆而细小,又无清莲那婷婷直立的叶茎,当然更显得缺少“操守”了。故夏侯湛在赞叹之余,又有“浮轻善移,势危易荡”之语,隐隐表达了对它的贬斥之意。至于杜恕《笃论》,对它就更不客气了:“夫萍与菱之浮,相似也。菱植根,萍随波。是以尧舜叹巧言乱德,仲尼恶紫之夺朱”——如此抑萍而扬菱,小小的浮萍,简直就成了“乱德”之小人。刘绘对于前人的这类非议,大约并不赞同。故接着两句,似乎是在为浮萍鸣不平了:“微根无所缀,细叶讵须茎?”意思是说:浮萍看似“无根”,其实还是有根的呵,只是因为太微小,你叫它怎样连缀池底?萍之无茎,好像是一种缺憾;但对它自身来说,那萍叶本就细小,又何须非得有茎?这两句做的是“翻案”文章,但妙在不露声色,正与全诗清淡秀蕴的基调相谐。读者从中听到的,只是一声饱含怜惜之情的轻微叹息。最后的结句,正顺着诗人的这一怜惜之情,又将眼前的浮萍幻化了:“飘泊终难测,留连如有情。”这美好的浮萍,正如孤身无依的少女,其飘泊不定的前途,是很难预测的。而今,她就在诗人身边留连、徘徊,充满了依依之情,仿佛在诉说不忍离去的思念,抑或是飘迹无踪的凄苦。此情此景,与前文“巧随浪开合,能逐水低平”的美丽轻巧形象,交相叠合,不免令读者对这楚楚可人的绿萍,油然生出深切的爱怜和忧悯。而诗人则似乎是在用整个身心呼唤:可爱又可怜的浮萍,再莫要过那飘泊难测的生涯!请就在这清波绿池之中,寄托你风姿美好的青春。

  与同时代的诗人谢朓、范云、沈约相比,刘绘所擅长的是文辞。“至于五言之作,几乎尺有所短”(钟嵘《诗品》评王融、刘绘语)。往往辞采稍丽而情致嫌浅。故在当时,刘绘虽称“后进领袖”、“丽雅有风”(《南史》),而传世诗作却不多。不过,当其感受真切之时,笔端亦有深情蕴蓄。这首《咏萍诗》,于动、静、真、幻之中,写浮萍楚楚可怜之态。清逸秀出,摇曳生情,不失为一首颇具情趣的咏物好诗。

作者介绍

刘绘,字士章,彭城人。聪警有文义,善隶书。齐高帝以为录事典笔翰,为大司马从事中郎。中兴二年,卒。年四十五。绘撰《能书人名》,自云善飞白,言论之际,颇好矜诩。

诗词推荐

少小结游侠,长大慕豪英。六郡已脱籍,三辅乃有声。藏活以百数,脱死常独行。风沙扑马首,关月候鸡鸣。将军言郭解,公子拜候嬴。彼非有一命,权可当专城。所以奇节士,慷慨说捐生。大笑东家儿,杀人隐姓名。

咏物

老退何曾说著官。今朝放罪上恩宽。便支香火真侍俸,更缀文书旧殿班。扶病脚,洗衰颜。快从老病借衣冠。此身忘世浑容易,使世相忘却自难。

咏物

火云散鳞甲,万瓦如炊燖。东华车马尘,褦襶不自禁。谁能半日閒,脱身此窥临。百钱买渔篷,横截南北岑。追随二三子,未害山水淫。邂逅十八公,俱作笙鹤吟。颇闻彼上人,振鬣万马瘖。试诗没字碑,往听无弦琴。空堂无枯秀,契我回向心。清凉一味禅,挥玉开烦襟。笑指亭下泉,杉竹

咏物

元日新诗已去年,蔡州遥寄荷相怜。今朝纵有谁人领,自是三峰不敢眠。

咏物

通一月而泛咏,已侑金卮;辨四时而各言,未劳檀板。晦朔乃取于盈阙,寒暑盖资其往来。群动息而忙者闲,观光台上;众景生而悲者笑,窥影杯中。饮阑梦觉,则斜月得其情;望重意新,则初月致其事。是宜擅有六义,离为七章,尽入歌声,共资一笑。

咏物

月浸虚堂夜气清,起听万籁寂无声。轻轻拂动匣面尘,玉笋不弹风自鸣。

咏物

九死穹庐我未甘,后来勿使陇西惭,明时节义多传述,柱下何人是老聃。

咏物

似带如丝柳,团酥握雪花。帘卷玉钩斜,九衢尘欲暮,逐香车。

咏物

寒声一夜传刁斗,云雪埋山苍兕吼。诗成吟咏转凄凉,不如独坐空搔首。漫漫胡天叫不闻,胡人高鼻动成群。寒尽春生洛阳殿,回首何时复来见。

咏物

溪友留鱼不忍烹,直将蔬粝送余生;二升畲粟香炊饭,一把畦菘淡煮羹。莫笑开单成净供,也能扪腹作徐行。秋来更有堪夸处,日傍东篱拾落英。

咏物

顷年叠石规制陿,大类堆沙戏成塔。一株蟠桂两穉松,便爱清阴蔓藤匝。阶前指作嵩华样,引宾纪咏纷酬答。迁巢城北倏两期,惯有真山坐延纳。人生最怕眼见广,到处卑凡意难合。每还旧舍觉荒陋,草树虽添漫稠杂。林塘移植势定增,未成已想风烟飒。朝晴夕晦各异状,倚杖閒看更铺榻。

咏物

细雨初晴暖尚微,小亭帘幕护春晖。曲尘波动鱼初上,金缕条长燕未归。

咏物

折简王春涓胜日,执舆邻曲集侨官。奕娃红手凌寒怯,歌颈涂芗诉白宽。膏沐柳梅牵屐齿,冶妍桃杏压栏干。珍烹斗赛携英黠,娱老妆楼叠肉槃。

咏物

方庵居士死,归骨白云根。霜暑三年别,风流万古存。月梁空夜梦,宿草长春痕。松底幽兰发,清香是梦魂。

咏物

勿贻麟楦笑,千古愧公卿。

咏物

回禄为火神,威权尤贵重。年来何失职,权为盗所弄。此盗假尔威,蜂蚁聚徒众。煌煌万炬光,灼燎随所纵。烟氛障白日,烘炙盛骚动。老幼哭无家,祸虐人所共。使人不见此,聪明欲何用。神而审其然,可得亡制控。忍使盗意满,生民负焦痛。尔过不可文,反躬当自讼。

咏物

一霎雕栏疏雨罢。三月十三,曾是寒食夜。尽日暖香熏柏麝。西施醉起留归驾。酒满玻璃花艳冶。莫负春心,快饮千钟罢。春在燕堂帘幕下。年芳不问东君借。

咏物

日月无情也有情,朝升夕没照均平。虽催前代英雄死,还促后来贤圣生。三尺灵乌金借耀,一轮飞镜水饶清。凭谁筑断东溟路,龙影蝉光免运行。

咏物

入云晴劚茯苓还,日暮逢迎木石间。看待诗人无别物,半潭秋水一房山。

咏物

秋房灯火清,人语久已寂。城远不闻更,警柝鸣未息。横参已入地,斗柄当天直。乃知三更中,市廛已寂历。我时守书几,磨墨倾砚滴。反复小学书,昏目如芒刺。试寻邻房僧,鼻鼾背负壁。体劳径就枕,冷梦分南北。觉来寺钟鸣,僧礼像前席。须臾闻梵呗,木鱼如叩石。举头视东牖,朝日

咏物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资讯网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