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涤山

天坛绝顶山,彷佛翠微间。
迹久苔纹碎,云根古木间。
丹成人已去,鹤驾未曾还。
犹有箫吹响,时时下旧山。

作品评述

《大涤山》是宋代诗人白元鉴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一座位于天坛绝顶的山峰,以及山中的景色和历史传说,表达了对时光流转和人事变迁的思考。

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

天坛绝顶山,
彷佛翠微间。
迹久苔纹碎,
云根古木间。
丹成人已去,
鹤驾未曾还。
犹有箫吹响,
时时下旧山。

诗意:
诗人以天坛绝顶的山峰为背景,描绘了山峰的景色和历史沧桑感。山峰宛如隐藏在苍翠的微光之间,苔藓纹路因岁月久远而破碎,云雾如根延伸进古老的树木之间。红色已经成熟,人已离去,鹤驾也未曾归来,然而仍然能听到箫声,时常从古老的山间落下。

赏析:
《大涤山》通过描绘山峰的景色和历史传说,抒发了对时光的感慨和人事变迁的思考。诗中的山峰被赋予了人的特征,彷佛翠微间,表达了山峰与自然的融合之美。苔纹碎裂的描写暗示了岁月的流转和时间的消磨,强调了人事已去的无常和不可逆转。丹成人已去,表达了人事易变、光阴荏苒的主题。鹤驾未曾还,暗示了一种遥远的传说或神话,增添了神秘的色彩。然而,即便时间流转,仍然能听到箫声,这种时时下旧山的景象,给人以希望和安慰,也表达了对历史传统的珍视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山峰景色和历史传说的描绘,以及对人事变迁和时光流转的思考,抒发了对时间的感慨、对历史的珍视以及对美好事物的追求。诗词以简练的语言和凝练的意象展示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类命运的思考,给人以深深的思索和共鸣。

作者介绍

无传。

诗词推荐

胜欲读书已懒,只因多病长闲。听风听雨小窗眠。过了春光太半。往事如寻去鸟,清愁难解连环。流莺不肯入西园。唤起画梁飞燕。

年年五湖上,厌见五湖春。长醉非关酒,多愁不为贫。山川迷道路,伊洛困风尘。今日扁舟别,俱为沧海人。

春雨溟蒙,春云叆叇。忽然杲日当空,天不能遮,地不能载。

四郊残雪未成泥,十里篮舆杂马蹄。道上行人梭样织,日边云气剪相齐。山围镜野成环玦,东折冰河散璧珪。独立跨河桥上望,共谁同说马公堤。

台上披襟,快风一瞬收残雨。柳丝轻举。蛛网黏飞絮。极目平芜,应是春归处。愁凝贮。楚歌声苦。村落黄昏鼓。

淮右多良将,吾犹识祝侯。虎生能肉食,豹死有皮留。铁汉为挥涕,冰翁与雪雠。标名忠义传,荣甚复何求。

学成不必要心齐,眼到前修脚自偕。挽住春风还独笑,更无一物可装怀。

故人为邑士多称,繇赋宽赊狱讼平。老吏闭门无重糈,荒山开陇有新粳。方挥玉麈日边坐,又结铜章天外行。此去料君归不久,挟材如此即名卿。

局促常悲类楚囚,迁流还叹学齐优。江声不尽英雄恨,天意无私草木秋。万里羁愁添白发,一帆寒日过黄州。君看赤壁终陈迹,生子何须似仲谋!

端午人间拟醉眠,旅情茅店独萧然。起寻诗句记佳节,万里无云月满天。

学画鸦儿正妙年。阳城下蔡困嫣然。凭君莫唱短因缘。雾帐吹笙香袅袅,霜庭按舞月娟娟。曲终红袖落双缠。

姿态何雄杰,盘拿更崛奇。曾闻左绵画,旧熟少陵诗。说似殊方寄,还容老眼窥。君手速收卷,燕雀恐惊疑。

鸾舆西幸郊天日,洛水桥南乍识君。投分埙篪无异曲,定我兰菊有余芬。别来信阴年将尽,望去台高日又曛。堪恨支离何所似,波中萍叶岭头云。

今晓安坟意,梅仙旧廨傍。醢成龙不至,罗设凤高翔。党锢人俱烬,先生骨尚香。小诗拈未出,何以侑椒浆。

虚舟动又静,忽似去逢时。触物知无迕,为梁幸见遗。因风到此岸,非有济川期。

爱此倚栏干,谁同寓目闲。轻阴弄晴日,秀色隐空山。岛树萧疏外,征帆杳霭间。予虽江上老,心羡白云还。

山中有寺寺有阁,阁外之山横翠来。

杨柳郁青青,竹枝无限情。同郎一回顾,听唱纥那声。蹋曲兴无穷,调同辞不同。愿郎千万寿,长作主人翁。

团团龙镜未磨开,馥馥新香满座来。试酌灵泉看饽沫,犹疑盏底有风雷。

秋入书帏,漏箭初长,熏炉未灰。向酒边陶写,韩情杜思,案头料理,汉蠹秦煨。天有高情,世无慧眼,刚道先生是不斋。人都笑,这当行铺席,又不成开。忘怀。物外徘徊。与鸥鹭同盟两莫猜。似琉璃匣里,光涵牛斗,凤皇台上,声挟风雷。宝汞一钱,冰衔三字,浮利浮名安在哉。太平也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资讯网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