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颜长官百咏·负薪

蒸梨炊黍付荆妻,指点青山涧水西。
忽听丁丁云外斧,一声山鸟背人啼。

作品评述

《和颜长官百咏·负薪》是宋代朱继芳的一首诗词。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负薪归家的场景,表达了生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以及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如下:

负薪归家,蒸梨炊黍付荆妻,指点青山涧水西。忽听丁丁云外斧,一声山鸟背人啼。

诗人描述了一个平凡而温馨的日常场景。他负着一捆薪柴回家,将蒸熟的梨和煮熟的黍米交给了等待他归来的妻子。然后,他指点着西边的青山和涧水,似乎在与妻子分享自己在外面的所见所闻。

突然间,他听到了遥远云外传来的斧头敲击声,伴随着山间鸟儿的啼叫。这一切构成了诗中的意境。

这首诗通过展示一个平凡、自然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诗人通过描绘蒸梨炊黍这样朴素的家常事物,以及指点青山涧水的情景,展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状态。斧头敲击声和山鸟的啼叫则使整个场景更加生动,给人以宁静和安详的感受。

这首诗既展示了作者对家庭生活的珍视,也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感恩之情。它让人们产生对平凡生活的思考,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与自然的共生之道。

诗词推荐

世事如舟挂短篷,或移西岸或移东。几回缺月还圆月,数阵南风又北风。岁久人无千日好,春深花有几时红。是非入耳君须忍,半作痴呆半作聋。

恭惟天地心,物物息相禅。诗人卜丰年,生意寓雪霰。彼但言其消,譬梦幻泡电。痴悯狙公赋,忿斥过国战。焉知往圣作,视世岂邮传。向明赞化育,司牧必南面。寸丹对上穹,退以学自练。至其出为物,过暍忍不扇。吾目故未瞽,此道若有见。自养非所养,焉敢事荒燕。

红梅已谢,杏花开也,一片海棠犹未。春风吹我带湖烟,甚恰限、新晴天气。黄昏楼上,烛花影里,拚得那回滋味。暗尘弦索拂纤纤,梦留取、巫山十二。

曾立龙墀忝近臣,深知玉座最忧民。近传奎画蠲租赋,稽首觚棱祝圣人。

钧天九奏玉皇归,阁皂神驰重叹吁。劝子痴人前莫说,怕渠来讨费分疏。

尧言不数汉文章,漫说唐人万丈光。百辟共知尊上指,群儒何止戴言扬。丝纶甫幸来中禁,琬琰俄欣奏上方。京邑小臣观盛事,愿输忠悃赞明康。

古冢狐,妖且老,化为妇人颜色好。头变云鬟面变妆,大尾曳作长红裳。徐徐行傍荒村路,日欲暮时人静处。或歌或舞或悲啼,翠眉不举花颜低。忽然一笑千万态,见者十人八九迷。假色迷人犹若是,真色迷人应过此。彼真此假俱迷人,人心恶假贵重真。狐假女妖害犹浅,一朝一夕迷人眼。

钩深三古学,遇合百年机。垂上青云去,仍完白璧归。功名身易老,豪杰意多违。鼎脔留余啖,蒸青有发挥。

领取无多话,频年顿不疎。幽寻尘土外,高韵笑谈余。既悟蕉中鹿,宁求木上鱼。论诗能避暑,此意复谁如。

两京三仕并交游,有道从来慕太丘。白日声名随诏召,青云家世踵飚流。数程去路朱蹄骏,一曲离筵翠黛愁。材力如君当拔擢,敢辞幕府独淹留。

愦愦天公晓。精神殊乏少。一郡催曙鸡。数处惊眠鸟。其觉乃于于。其忧惟悄悄。张仪称行薄。管仲称器小。天下有情人。居然性灵夭。

先世亲题雁塔名,宦途漂泊最关情。难将此语逢人举,归问寒斋旧短檠。

青阳笔开,祀事也饬。在人赞溉,其声苾苾。敬尔威备,亦孔之则。神之格思,无我有斁。

垂垂水线白封青,一箸能生两眼明。分野自为牛女地,何如堕落玉绳精。

漂泊殊无定,归来得暂安。不嫌知己少,似觉傍人难。梅屋春风细,松窗夜月寒。交游成契闊,重检旧书看。

东南半壁日昏昏,万骑临轩趣幼君。三十六宫随辇去,不堪回首望吴云。

物华俱人发生辰,喜见花梢刺眼新。便好衔杯嚼红蕊,不须枝上火烧春。

海滨半程沙上路,海风吹起成烟雾。行人合眼不敢觑,一行一步愁一步。步步沙痕没芒履,不是不行行不去。若为行到无沙处,宁逢石头啮足拇。宁蹈黄泥贱袍裤,海滨涉路莫再度。

尘无自性,揽真成立。拟和其光,同亦俱失。外既匪宽,内亦不窒。是义非虚,亦复非实。庵中主人,如玉处石。作如是观,千载一息。

惊风清旦卷黄沙,薄暮蜚云尚砲车。今夜石城楼上角,不妨重听小梅花。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资讯网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