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雨

夏田已报七分熟,秋稼方忧十日乾。
好雨徐来不仓卒,天公似欲救艰难。
魃张鹰犬无遗力,社近鸡豚趁早寒。
老病随人幸一饱,炉香无语只长叹。

作品评述

《喜雨》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一场久旱后终于下起了喜雨,给人们带来了希望和喜悦的情景。

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

夏田已报七分熟,
Summer fields have yielded a seven-tenths harvest,

秋稼方忧十日乾。
But the autumn crops worry after ten days of drought.

好雨徐来不仓卒,
The good rain comes slowly, not in haste,

天公似欲救艰难。
As if the heavenly gods intend to relieve hardship.

魃张鹰犬无遗力,
The drought-demons slacken their hold,

社近鸡豚趁早寒。
Villagers gather chickens and pigs, fearing the early chill.

老病随人幸一饱,
The elderly and sick luckily enjoy a satisfying meal,

炉香无语只长叹。
The fragrance from the stove silently evokes long sighs.

这首诗词通过描写久旱后的喜雨,表达了苏辙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人们命运的关切。下面是对这首诗词的进一步赏析:

首先,诗词以夏田已报七分熟、秋稼方忧十日乾的对比,形象地揭示了农民在久旱中的焦虑和对收成的担忧。接着,作者以“好雨徐来不仓卒,天公似欲救艰难”表达了他对喜雨的期盼和对天命的解读,认为这场雨是上天救助困苦的象征。

其次,诗中提到魃(bá)张鹰犬无遗力,社近鸡豚趁早寒。魃是中国神话中的一种恶神,张鹰犬象征着旱灾的威胁。社指的是农民村庄,社近鸡豚的描写暗示了人们为了逃避早寒而提前屠宰家畜,以充实生活。这些描写展示了人们在旱灾中采取的一些紧急措施以及他们对自然灾害的无奈。

最后,诗词以老病随人幸一饱,炉香无语只长叹作为结尾,表达了对弱势群体的关怀。老病随人的幸福是短暂的,炉香无语则象征了人们对生活的无奈和对命运的叹息。

总的来说,《喜雨》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久旱后的喜悦场景,并通过对人们的生活状态和情感的描写,传达了作者对自然的敬畏、对人们命运的关怀以及对生活的思考。

作者介绍

苏辙(一○三九~一一一二),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洵、兄轼同以文学知名。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又举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因乞侍父未仕。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大名府留守推官。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召爲制置三司条例司检详文字,议事每与王安石不合,出爲河南推官,歷陈州教授、齐州掌书记、签书应天府判官。元丰二年(一○七九),兄轼被罪,辙亦坐贬监筠州盐酒税。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入爲右司谏,寻迁起居郎、中书舍人,累迁尚书右丞。七年,擢大中大夫守门下侍郎。八年,哲宗亲政,起用新党。绍圣元年(一○九四),以元祐党人落职,出知汝州、袁州,又降授朝议大夫、分司南京,筠州居住。四年,责授化州别驾,雷州安置。元符元年(一○九八),迁循州。徽宗即位,北徙永州、岳州,復大中大夫,提举凤翔上清太平宫,定居颍昌府。崇宁中重开党禁,罢祠。大观二年(一一○八),復朝议大夫,迁中大夫。政和二年(一一一二),转大中大夫致仕,同年十月卒,年七十四。孝宗淳熙中,追謚文定。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并行于世。《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一、《宋史》卷三三九有传。 苏辙诗,以明万历间清梦轩刊《栾城集》(其中《栾城集》五十卷,《栾城后集》二十四卷,《栾城第三集》十卷,《栾城应诏集》十二卷)爲底本。参校宋刻残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大字本)、宋递修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文集本)、明嘉靖蜀藩朱让栩刻本(简称明蜀本)、《四部丛刊》明活字本(简称明活字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道光眉州刻《三苏全集》本(简称三苏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诗词推荐

水风吹树晚萧萧。散发醉吹箫。尘事苦如毛。要洗耳、时听舜韶。旧游何处,琼山银海,宫殿郁ㄖ。谁与共游遨。尚记得、仙人子乔。

楚山碧岩岩,汉水碧汤汤。秀气结成象,孟氏之文章。今我讽遗文,思人至其乡。清风无人继,日暮空襄阳。南望鹿门山,蔼若有馀芳。旧隐不知处,云深树苍苍。

悠悠大块间,万类纷相敌。伟哉拔俗人,真宰岂无力。六经陷邪说,释儒共一律。天未丧斯文,公生抱绝识。著书罗古今,射策开胸臆。前辈几欲尽,后来昧所适。天将激颓波,公生秉孤直。数谏难居中,三已无愠色。海宇属无虞,天工或旷职。天保祐皇帝,公生蕴奇德。培拥栋梁姿,一旦

君得嘉鱼置宾席,乐如南有嘉鱼时。劲气森爽竹竿竦,妍文焕烂芙蓉披。载笔在幕名已重,补衮于朝官尚卑。一缄疏入掩谷永,三都赋成排左思。自言拜辞主人后,离心荡飏风前旗。东南门馆别经岁,春眼怅望秋心悲。昨日嘉鱼来访我,方驾同出何所之。乐游原头春尚早,百舌新语声椑椑。

凤老不行食,子复将众雏。一门三世行,名数文章俱。自可不富贵,天德公已余。公乎默终日,谁言得亲疏。人间亦何事,前贤重作书。公岂不穷愁,聊为笔墨娱。掩卷长叹息,曷不岩廊与。却惭小人计,不当君子居。可恨空江水,潮生明月初。捩柁讋北客,别去敢踟躇。回首望丹穴,涕泫

周子百未遇,有儿慰眼前。敢夸村调别,自喜禀赋全。其守过老苍,其行通变权。共看成蚤负,何意夭初年。汝昔透胞强,冲风著筋挛。和丹和乳嚥,煨附加盐煎。所投烈药尽,始获奇痾痊。隋和绝代宾,气命百分怜。问汝今何之,幻影来无缘。不许斧执捉,坏灭同埃烟。此悲信无益,此爱

论笃惟昌黎伯,史法止太史公。谁云孔墨道二,但见聃非传同。

龙困尝鱼服,羊儇或虎蒙。匆匆成鬼录,愦愦到天公。偶落藩墙上,同游羿彀中。回看十年事,黄叶卷秋风。

月挂霜林寒欲坠。正门外、催人起。奈离别、如今真个是。欲住也、留无计。欲去也、来无计。马上离魂衣上泪。各自个、供憔悴。问江路梅花开也未。春到也、须频寄。人到也、须频寄。

少年不愿万户侯,亦不愿识韩荆州。颇愿身为汉嘉守,载酒时作凌云游。虚名无用今白首,梦中却到龙泓口。浮云轩冕何足言,惟有江山难入手。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谪仙此语谁解道,请君见月时登楼笑谈万事真何有,一时付与东岩酒。归来还受一大钱,好意莫违黄发叟。

子弟可不慎。慎在选师友。师友必良德。中才可进诱。

贫汉殉财夸死权,世间廉退者差贤。高门炙手今罗雀,废冢枯髅昔珥蝉。薄糁藜羹诳雷腹,旋蒙絮帽暖霜颠。时人莫笑侬寒俭,自古臞儒近列仙。

方外好交情,诗筒出醉屏。清能濯骄暑,光欲掩常星。自愧薄榆景,有生真草亭。多年只多感,岌岌旧门庭。

东府才登用,南园即退藏。不欺身自正,无欲气能刚。士共悲梁坏,朝应惜鉴亡。臧孙宜有后,世出甲科郎。

疑是分开混沌初,奔奇走秀两相於。等闲开圃多栽竹,行到人家尽读书。宴饮直尝千户酒,盘飧惟候两潮鱼。九华峰顶真仙宅,罾浦坊中出辅车。

尽日、任梧桐自飞,翠阶慵扫。闲云散缟。秋容莹、暮天清_。斜阳到地,楼阁参差帘栊悄。嫩袖舞凉腮,拂拂生林表。荡尘襟,写名窈。携手故园,胜事寻踪,松篁幽径窈。曲沼瞰静绿,荫檐影、龟鱼小。信倦迹、归来好。倩叮咛、长安游子道。任鬓发霜侵,莫待菱花照。醉乡深处老。

十二层楼春色早。三殿笙歌,九陌风光好。堤柳岸花连复道。玉梯相对开蓬岛。莺啼乔林鱼在藻。太液微波,绿斗王孙草。南阙万人瞻羽葆。后天祝圣天难老。

八牖晨披,五精朝奠。雾凝璇篚,风清金县。神涤备全,明粢丰衍。载絜彝俎,陈诚以荐。

栏干六曲天围碧。松风亭下梅初白。腊尽见春回。寒梢花又开。曲琼闲不卷。沈燎看星转。凝伫小徘徊。云间征雁来。

长安在何许,疑是青天上。矫首遡西风,溪云断人望。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资讯网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