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张鲁公祠

遗庙荒凉古木稠,孤忠千载思悠悠。
频摧北虏三千士,独障南藩百二州。
落日旌旗迷大泽,屯云剑戟枕长流。
当年玉辇西还日,勋业谁将汗简收。

作品评述

《过张鲁公祠》是一首明代的诗词,作者是吴世忠。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遗留的庙宇凋零,古树丛生。
千载以来,孤独的忠诚思绪漫长无尽。
频繁地镇压北方的侵略者,三千勇士。
独自守护南方的疆土,百二州。
夕阳下,旌旗在大泽中迷失,
密密的云层下,剑戟伴随着长江流水。
当年,玉辇西归的日子,
谁将记载这功勋,珍藏这战绩。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过去的辉煌和如今的凄凉景象。张鲁公祠作为一座庙宇,曾经庄严辉煌,但现在已经荒废凋零,古木丛生,给人一种萧瑟的感觉。诗人吴世忠通过描写这庙宇的凄凉状态,表达了对过去辉煌的怀念和对时光流转的思考。

诗中提到的北虏和南藩,指的是明代时期北方的辽、金、蒙古等民族的侵略和南方的海盗的威胁。诗人称赞了北方的三千士兵频繁地击败侵略者,表达了对他们的敬佩和赞美。同时,诗人也强调了南方的百二州独自守卫的重要性,暗示南方的守卫同样值得赞扬。

在描写景物方面,诗人运用了夕阳、旌旗、大泽、云层、剑戟和长江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壮丽而悲壮的氛围。夕阳下的旌旗在大泽中迷失,形容了往昔的光辉已逝,历史的记载已经变得模糊。而密云下剑戟伴随着长江流水,则展示了南方守卫的艰辛和不屈的精神。

最后两句描写了当年玉辇西归的场景,玉辇代表皇帝的归来,意味着战功已经归于尘土。诗人问道,谁会记载这些功勋,收藏这些战绩呢?这是对历史的反思和对英雄们辛勤付出的思考和致敬。

赏析:
《过张鲁公祠》通过描绘庙宇的凄凉景象和对勇士的赞美,展示了作者对历史的思考和对英雄的敬意。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写景手法,使整首诗呈现出一种壮丽而悲壮的氛围。同时,诗人通过对过去辉煌和现实凄凉的对比,反映了兴衰荣辱的历史观念,引发读者对时间流转和历史变迁的思考。整首诗情感激荡,意境深远,具有一定的感伤色彩,展示了作者对国家命运和英雄事迹的关注和思考。

诗词推荐

黄扉晚下禁垣钟,归坐南闱山万重。独有月中高兴尽,雪峰明处见寒松。

风吹笋箨飘红砌,雨打桐花尽绿莎。都大资人无暇日,泛池全少买池多。

时序飞腾不贷人,相从还此赋迎春。只言世态有凉燠,须信吾曹无故新。长句能同李白好,为儒未许贾山醇。两郎玉立仍难弟,谁道先生解久贫。

逢人近问净天镜,今我重忆张贞居。曾将山渌开清昼,兼索溪藤写素书。

华宗丰度蔼长云,一笑相逢契懒真。岂但金兰如旧分,固应俞扁是前身。久为辇毂缁尘客,欲趁龙园茗碗春。顾我华颠今放迹,水边林下原相亲。

男儿心事少陵诗,不与英雄说又谁。衰鬓未甘无用处,壮怀图见太平时。休惭夜雨挑寒灺,喜听春枰改旧棋。一信暖风花万蕾,孤根应发冻梅枝。

办著春游费。奈狂风吹寒,禁定满城花事。天暝云深时度雨。院落秦筝未试。倩谁趱、杏娇桃媚。韶色三停今过一,只淡黄杨柳装愁思。芳径滑,绣窗闭。玉炉闷炷香温被。忆去年、匆匆胜赏,梦沈烟水。遥望秋千新彩索,难把旧痕重系。待暖入、香红十里。别拥双鸾迎素月,教明年、不恨

养儿徒养老,无儿生烦恼。临老不见儿,不如无儿好。

九峰之杉,逍遥之柟。易直且修,弗斫而堪。新堂有严,四星在南。朝堥之仪,万民所祗。

三拜起来依位立,孤高不与众峰齐。自从得髓归来后,便见乾坤宇宙低。

乘炎出何许,人意以微看。怒剑休追逐,疑屏漫指弹。与蚊更画夜,共蜜上杯盘。自有坚冰在,能令畏不难。

吊往文高古战场,丽天星斗射寒芒。也知深夺曹刘气,不用浓熏班马香。

茅屋三间一坞云,此窝真是足养吾神。不知逐鹿断蛇手,但见落花啼鸟春。石几梅瓶添水活,地炉茶鼎煮泉新。古今天地何穷尽,愧我其间作散人。

玉奴端不负花期,乞得东皇一笑归。淡扫娥眉怜虢国,半匀妆面妒徐妃。有情立马留新恨,无赖啼禽送落晖。金铉政须和鼎实,莫嫌笛里浪惊飞。

门前石塔子,八白与九紫。方道既分明,免被巡官使。

纵使诚如日者言,此身只合在林泉。从今便得休官去,止有闲居十五年。

僧窗夜雨。茶鼎熏炉宜小住。却恨春风。勾引诗来恼杀翁。狂歌未可。且把一尊料理我。我到亡何。却听侬家陌上歌。

一从朱履步金台,蘖苦冰寒奉上台。峻节不由人学得,远途终是自将来。风高渐展摩天翼,干耸方呈构厦材。应笑樟亭旧同舍,九州无验满炉灰。

贫家不辨构坚木,缚竹立架擎酴醾。风摇雨渍不而久,未及三载俱离披。往来遂复废此径,举头碍冠行絓衣。呼奴改作岂得已,抽新换故拆四篱。来春席地还可饮,日色不到香风吹。

治行古循吏,风稜真谏官。锄奸清远徼,持重息群讙。久弄赵尧印,重弹贡禹冠。去天才尺五,惜不见长安。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资讯网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