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芳

牡丹芳,牡丹芳,黄金蕊绽红玉房。
千片赤英霞烂烂,百枝绛点灯煌煌。
照地初开锦绣段,当风不结兰麝囊。
仙人琪树白无色,王母桃花小不香。
宿露轻盈泛紫艳,朝阳照耀生红光。
红紫二色间深浅,向背万态随低昂。
映叶多情隐羞面,卧丛无力含醉妆。
低娇笑容疑掩口,凝思怨人如断肠。
浓姿贵彩信奇绝,杂卉乱花无比方。
石竹金钱何细碎,芙蓉芍药苦寻常。
遂使王公与卿士,游花冠盖日相望。
庳车软舆贵公主,香衫细马豪家郎。
卫公宅静闭东院,西明寺深开北廊。
戏蝶双舞看人久,残莺一声春日长。
共愁日照芳难驻,仍张帷幕垂阴凉。
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
三代以还文胜质,人心重华不重实。
重华直至牡丹芳,其来有渐非今日。
元和天子忧农桑,恤下动天天降祥。
去岁嘉禾生九穗,田中寂寞无人至。
今年瑞麦分两岐,君心独喜无人知。
无人知,可叹息。
我愿暂求造化力,减却牡丹妖艳色。
少回卿士爱花心,同似吾君忧稼穑。

作品评述

牡丹芳翻译

  牡丹香,牡丹香。黄金色的花蕊与红玉般的花瓣一同绽放,千片红色花瓣就像天边的云霞一样烂漫,上百红花挂在枝头就像灯烛般明耀。照映着地面就像刚刚打开的红锦缎一样,在风中没有结出兰麝囊。(与牡丹一对比)仙人的花树也显得单调无色,王母娘娘的桃花则是又小又无香。花上残留的露水轻盈使牡丹泛起紫色的艳光,(牡丹)在朝阳的照耀下泛着红光。红色和紫色深深浅浅交相辉映正面和反面万种形态在俯仰间依次显露出来。衬着绿叶多情的隐藏娇羞的面容,无力地卧在花丛中像美人带着醉妆。(牡丹如美人一般)时而带着低低地娇笑好像掩起了口,时而凝神思量埋怨情人如同断肠。牡丹你的芳姿和高贵的色彩一定是奇绝的,其他的杂卉乱花都不能相比,石竹花金钱花何其细碎,芙蓉花芍药花实在寻常。于是王公贵族和官卿士子,每日来游赏牡丹的冠盖拥挤相望。矮车软辇的是高贵的公主,香衫宝马的是豪门公子。卫公宅静静地闭起北院,西明寺深开了北廊,游戏的双飞蝶看人日久,黄莺的残啼一声春日还长。一起发愁花期将过,依然张着帐幕垂下阴凉。花开花落共二十日,一城的人都为它痴狂,三代的文人争相称颂,人心重视外貌的华丽不重视内质,重视外貌的华丽一直到牡丹,它是由有来的并非今天独有。元和天子心忧农桑,怜悯治下百姓感动上天使上天降下吉祥。去年的好稻谷生出九个穗,可田中冷清没有人去。今年的好稻谷分出两穗,君王的心独自高兴没有人知道。没有人知道,可曾叹息。我希望暂时有造物主一样的魔力,减少一些牡丹妖艳的颜色。稍稍的改减一些卿士的爱花心,让他们和我们君王一样心忧农业。

牡丹芳赏析

  在白居易的笔下,丰富的想象,大胆的夸张,巧妙的拟人等等,融各种艺术手法于一炉,使这首诗犹如一幅国画,工笔之处细腻,写意之处驰骋,把牡丹的丰姿神韵韵,尽行托出,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唐人吟咏牡丹诗歌的语言,以浅切、流畅为主,象白居易的诗"意深词浅,思苦言甜。"(袁枚)他的《买花》诗以"欲见之者易谕(白居易)为目的,写的平易近人。"其他诗人牡丹诗的语言也都表现了这一特点。如令狐楚有首《赴东都别牡丹》

  十年不见小庭花,紫萼临开又别家。
  上马出门回首望,何时更得到京华。

  语言简朴,明白如话,爱花之情,离开长安这牡丹花都前往东都洛阳的惜别之意溢出诗外。刘禹锡也写了一首《和令狐楚公别牡丹》

  平章宅里一栏花,临到开时不在家。
  莫道西就非远别,春明门外即天涯。

  同样是浅切流畅,话别之中含有深深的蔚藉。两首诗合在一起读,如话家常一般,却又含有深情,运用白描手法创造出一个情深词显的优美境界。正因为这种语言浅切流畅的特点,才使诗人较多地运用了白描手法,几笔便勾出一幅生气盎然的图画,含不尽之意于诗外。徐凝有首《牡丹》诗:

  何人不爱牡丹花,占断城中好物华。
  颖是洛川神女作,千娇万态破朝霞。

  诗中有典故,有想象,有夸张,有拟人,但诗的语言又是十分流畅、生动的,读起来朗朗上口,借助白描手法,天然之中见真谆,发人清新之思。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浅切流畅的语言,使诗歌易唱、易记,便于流传。盛唐诗人李正封有两句描写牡丹的诗:"国色朝酣洒,天香夜染色。"含蓄、典雅,对仗工整;刘禹锡《赏牡丹》诗中有"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句,清新流畅,明白如话,都把牡丹推崇到"国花"的地位,但是流传至今,李正封的诗句被后人简化为"国色天香",而刘禹锡的诗句却完整地为人们传咏,这个例证生动地说明浅显、流畅的诗句,更利于流传和让人接受。

  唐人吟咏长安牡丹的诗歌,对后世产生很大影响。唐以后描写牡丹的作品日见繁多,引起了历代作家对牡丹极大推崇,成为我国咏物诗中的一个重要方面,甚至还发展到别的艺术领域,当词兴盛起来,宋朝前后的牡丹也成为词的吟咏对象。再往后的曲、戏剧、小说等文艺体裁也都出现一些描写牡丹的作品,同时还产生了许多趣闻、轶事,民间传说,神话故事等等。唐人吟咏牡丹诗歌所创造出来的艺术美,加深和影响了我国人民对牡丹的喜爱。

作者介绍

白居易,字乐天,下邽人。贞元中,擢进士第,补校书郎。元和初,对制策,入等,调盩厔尉、集贤校理,寻召为翰林学士、左拾遗,拜贊善大夫。以言事贬江州司马,徙忠州刺史。穆宗初,徵为主客郎中、知制诰,復乞外,歷杭、苏二州刺史。文宗立,以祕书监召,迁刑部侍郎。俄移病,除太子宾客分司东都,拜河南尹。开成初,起为同州刺史,不拜,改太子少傅。会昌初,以刑部尚书致仕。卒赠尚书右僕射,谥曰文。自号醉吟先生,亦称香山居士。与同年元稹酬咏,号元白;与刘禹锡酬咏,号刘白。《长庆集》诗二十卷,后集诗十七卷,别集补遗二卷,今编诗三十九卷。

诗词推荐

五辂鸣莺,八神警踊。天官景从,莫不祗粟。祲威盛容,昭哉祖述。祚我无疆,叶气弃溢。

乐府

岐阳府舍始相逢,四十余春屈指中。昔日布衣今露冕,当时小吏亦衰翁。醉吟久作藏身计,条教应多及物功。惟是彩衣难再著,长林极目起悲风。

乐府

林高日气薄,竹色净如水。寂历断人声,时有鸣禽起。

乐府

庐山高,高乎哉!郁然二百五十里之盘距。岌乎二千三百丈之 ,谓即敷浅原。培 何敢争其雄?西来天堑濯其足,云霞旦夕吞吐乎其胸。回崖沓嶂鬼手擘,涧道千丈开鸿 。瀑流淙淙泻不极,雷霆殷地闻者耳欲聋。时有落叶于其间,直下彭蠡流霜虹。金膏水碧不可觅,石林幽黑号绿熊。其阳

乐府

城上西楼倚暮天,楼中归望正凄然。近郭乱山横古渡,野庄乔木带新烟。北风吹雁声能苦,远客辞家月再圆。陶令好文常对酒,相招那惜醉为眠。

乐府

日月久栖迟,姓名谁得知。头戴世儒冠,身著山人衣。峻颔带薄髭,瘦骨撑疎眉。青编口能诵,白饭手自炊。苦茗一两碗,濁醪三两卮。琴弹多旧曲,窗题少新诗。别去动经年,坐来愁语离。幽斋早葺罢,借榻重归时。

乐府

君不见宋公仗钺诛燕后,英雄踊跃争趋走。小会衣冠吕梁壑,大征甲卒碻磝口。天门神武树元勋,九日茱萸飨六军。泛泛楼船游极浦,摇摇歌吹动浮云。居人满目市朝变,霸业犹存齐楚甸。泗水南流桐柏川,沂山北走琅琊县。沧海沉沉晨雾开,彭城烈烈秋风来。少年自古未得意,日暮萧条登

乐府

殊重平生邴曼容,退身能勇自为雄。盛衰付与枕中梦,福禄犹嗤塞上翁。松菊渐荒三径合,鹤猿悮怨故山空。苍苔满地尘凝席,惟有萧萧蕙帐风。

乐府

右军怀逸民,向平悟《易》卦。如何不决去,皆云待婚嫁。区区儿女情,达士何足挂。我今履其境,此语叵深讶。嗟予丧乡土,旧业废耕稼。连蹇五九年,玄发忽已化。一女首甫笄,两男肩相亚。依依向父情,款款接言话。素怀归衡庐,顾此岂遑暇。寒鸡翼其雏,鸣鸠均上下。物性犹有然,

乐府

一更里,端坐慢慢调龙虎。运转三关,透入泥丸去。龙蟠金鼎,虎绕黄庭户。这些儿工夫,等闲休分付。

乐府

侵寻及颓龄,忧患催霜须。是身如老木,枯枿生孙枝。自念非逸少,屈指无七之。日愿谷丰下,今见凤有儿。安得寿乔松,及渠成立时。追念十年事,欣戚更乘除。瓜葛自延蔓,葭莩相因依。赖此一雏生,两家释猜疑。飞鹊绕屋鸣,织翠来华裾。相视一粲然,英词出琼琚。醴甘不醉人,汤饼

乐府

罚钱出院,众人皆见。有理难伸,风流满面。直饶兴化全提,未免令行一半。这一半,明眼衲僧点检看。

乐府

仙宫有名籍,度世吴江濆。大道本无我,青春长与君。中州俄已到,至理得而闻。明主降黄屋,时人看白云。空山何窈窕,三秀日氛氲。遂此留书客,超遥烟驾分。

乐府

笔端文彩辉星斗,怀抱诗豪泣鬼神。超迈英才贯绝世,明皇宠异贵无伦。

乐府

知有名香出海隅,幽人得得寄吾庐。明窗小爇跏趺坐,更觉胸怀一事无。

乐府

粥罢令教洗钵盂,豁然心地自相符。而今参饱丛林客,且道其间有悟无。

乐府

数椽空屋枕清流,一榻萧然散百忧。终日掩关尘境谢,有时开卷古人游。鸣鸠去後沧浪晚,飞雨来初菡萏秋。此处便令君睡足,何须云梦泽南州。

乐府

二年峡内厌羁束,此日江湖欣渺茫。炯炯晴鸥明晚色,悠悠残日动波光。远眸尽处即他境,叠嶂痕边仍旧乡。自是望乡须泪落,不缘风树使心伤。

乐府

高树蝉声秋巷里,朱门冷静似闲居。重装墨画数茎竹,长著香薰一架书。语笑侍儿知礼数,吟哦野客任狂疏。就中爱读英雄传,欲立功勋恐不如。

乐府

自笑与人乖好尚,田家山客共柴车。干时未似栖庐雀,鸟道闲携相尔书。

乐府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资讯网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