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承天观用杨廉夫韵

承天观里开图画,吴越山河一览中。
半夜月明湖水白,五更日出海门红。
彩船春晚笙歌歇,粉堞风高鼓角雄。
十二阑干都倚遍,归心飞过大江东。

作品评述

《宿承天观用杨廉夫韵》是元代吴讷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承天观里开图画,
吴越山河一览中。
半夜月明湖水白,
五更日出海门红。
彩船春晚笙歌歇,
粉堞风高鼓角雄。
十二阑干都倚遍,
归心飞过大江东。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元代承天观的美景和壮丽的自然景观,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眷恋之情。诗中通过描写夜晚的湖水和月光、清晨的日出和门红,以及彩船春晚的热闹场景,传递出一种宁静、祥和和喜庆的氛围。诗人借此抒发了对家乡山河的热爱和思念之情,表达了归心之愿。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承天观的描绘,展示了元代吴越地区的美景和繁华景象。首两句“承天观里开图画,吴越山河一览中”,以承天观作为视角,将吴越山河的壮美景色尽收眼底,形容得如同一幅美丽的画卷展开。接着,诗人用“半夜月明湖水白,五更日出海门红”表现了夜晚湖水的明亮和晨曦时分海门的红艳,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传递出一种宁静和喜悦之感。

下半首描写了彩船春晚的热闹场景:“彩船春晚笙歌歇,粉堞风高鼓角雄。”这里描绘了春晚彩船上笙歌鼓角声渐渐停歇的场景,表达了节日热闹的气氛。最后两句“十二阑干都倚遍,归心飞过大江东”,诗人表达了对家乡的眷恋之情,将自己的思念之心比作飞越大江,意味着他的归心之愿。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热闹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眷恋和思念之情。同时,诗中使用了丰富的描写手法和意象,使得诗歌更富有生动感和感染力。这首诗词既展示了元代承天观的美景,又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情厚意,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和情感共鸣。

诗词推荐

曾看洛阳旧谱。只许姚黄独步。若比广陵花。太亏他。旧日王侯园圃。今日荆榛狐兔。君莫说中州。怕花愁。

临川葛生朴且文,负檐有力能辛勤。家贫妻死母又老,短窗挟策长云云。忽思句读送日月,曷若江湖劳骨筋。高碑大碣处处有,篆楷草行兼八分。昼长院静手自打,襟袂染煤常若熏。旁搜远取到川陕,况乃闽浙江之濆。通都大邑逢好事,罗列古雅逾玑濆。相酬金帛不论直,岂比市井争钧斤。

东风柳线长,送郎上河梁。未尽樽前酒,妾泪已千行。不愁书难寄,但恐鬓将霜。空怀白首约,江上早归航。

翠幕笼斜日,朱衣俨别筵。管弦凄欲罢,城郭望依然。路溢新城市,农开旧废田。春坊幸无事,何惜借三年。

孤负灵蓍续短蓬,宠光枯枿附春藂。他年买至岑参句,得主诗编吒杜公。

高阳有才子,负笈求晨饘。所趣少知者,其辞多慨然。樵妻竟谢绝,漂母尝哀怜。尚友古之人,于今犹壮年。

篇诗曾送耻斋行,岂料存亡隔此生。早控危衷敷鲠论,晚留遗爱在羊城。惜无金辂封同性,空有玉棺归九京。箧笥旧藏君杂藁,令人一读一伤情。

春风二月三月时,农夫在田居者稀。新阳晴暖动膏脉,野水泛灩生光辉。鸣鸠聒聒屋上啄,布谷翩翩桑下飞。碧山远映丹杏发,青草暖眠黄犊肥。田家此乐知者谁,吾独知之胡不归。吾已买田清颍上,更欲临流作钓矶。

吾奇曾生者,始得之太学。初谓独轩然,百鸟而一鹗。既又得杨生,群兽出麟角。乃知天下下,所识惭未博。杨生初谁师,仁义而礼乐。天姿朴且茂,美不待追琢。始来读其文。如渴饮醴酪。既坐即之谈,稍稍吐锋锷。非唯富春秋,固已厚天爵。有司选群材,绳墨困量度。胡为谨毫分,而使

方今天下少贞廉,廉有如公岂暂淹。见说东皇思柄用,姓名已向玉瓶拈。

孰谓天远,至诚册通。孰谓地厚,与天则同。惠我纯嘏,克成大功。握图而治,如日之中。

二月春耕昌杏密。百花次第争先出。惟有海棠梨第一。深浅拂。天生红粉真无匹。画栋归来巢未失。双双款语怜飞乙。留客醉花迎晓日。金盏溢。却忧风雨飘零疾。

仙祠成秘殿,远郡在卢阳。旭日初流景,卿云忽降祥。三枝分玉叶,五色照琳房。元后成真荫,钦柴报上苍。

蹙破眉峰碧。纤手还重执。镇日相看未足时,忍便使、鸳鸯只。薄暮投村驿。风雨愁通夕。窗外芭蕉窗里人,分明叶上心头滴。

漓者离也,胡离乎东而西其会。永言西大,不渤而汇。靡资弗沛,四有一逮。亦孔之快。

耳聋无用问新闻,矫首何妨目作昏。痴绝已甘投老境,背驰宁受乞怜恩。难陪年少从渠薄,赖得春回为我温。京洛交游频检校,渡江今有几人存。

落花双树积,芳草一庭春。玩之堪兴异,何必见幽人。晚入应真理,经行尚未回。房中无俗物,林下有青苔。

五鼎封君食,千金奉使装。傥来皆外物,不朽有真香。满酌圣贤酒,虚争上下床。细思诸葛事,只合卧南阳。

金错银盘贮赐冰,清光如耸玉山棱。无论尘客闲停扇,直到消时不见蝇。

贞元天子愎且疑,贞元朝廷先谏司。吏格诏书虐征敛,天子九重殊未知。穷冬猎骑新店下,老氓不识天颜威。敢以刍荛动天听,不将瓜果徼私恩。内相贽,外相泌,知无不言言不欺。如何善言疾苦不如奇?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资讯网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