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命至邺酬祖正员诗

我皇临九有。
声教洎无堤。
兴文盛礼乐。
偃武息氓黎。
承乏驱骐骥。
旌旗事琬珪。
古碑文字尽。
荒城年代迷。
被陇文瓜熟。
交塍香穗低。
投琼实有慰。
报李更无蹊。

作品评述

《将命至邺酬祖正员诗》是南北朝时期庾信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将命至邺酬祖正员诗

我皇临九有。
声教洎无堤。
兴文盛礼乐。
偃武息氓黎。

承乏驱骐骥。
旌旗事琬珪。
古碑文字尽。
荒城年代迷。

被陇文瓜熟。
交塍香穗低。
投琼实有慰。
报李更无蹊。

译文:

我皇降临九州。
声教涌流不可阻挡。
文化兴盛,礼乐昌盛。
战争停止,百姓安居。

承蒙赏识,骑着高贵的马。
旌旗招展,事奉玉带。
古碑上的文字已经尽失。
荒凉的城市迷失了年代。

被陇山的文化所感染。
农田中香气四溢,庄稼低垂。
投身于琼浆美酒,得到了慰藉。
回报君子,再也没有障碍。

诗意和赏析:

《将命至邺酬祖正员诗》是庾信为了回报邺县的朝廷官员祖正员的支持而创作的诗歌。整首诗以赞美当时的皇帝为主线,表达了对皇帝的景仰和感激之情。

首先,诗中提到了皇帝降临九州,意味着皇帝的权威和统治范围。接着,描述了皇帝的声教广布,教化功德无穷。表达了皇帝的文化兴盛和对礼乐的重视,以及战争的平息,人民安居乐业。

诗中还提到了作者受到赏识,骑着高贵的马,旗帜飘扬,事奉玉带。这部分表达了作者对皇帝的庇佑和对自己地位的珍视。

接下来,诗中描述了古碑上的文字已经尽失,荒凉的城市迷失了年代。这部分描绘了时光的流转和岁月的更迭,暗示了历史的变迁和无常。

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受到陇山文化的感染,农田中香气四溢,庄稼低垂,暗示了陇山地区的富饶和繁荣。投身于琼浆美酒,得到了慰藉,回报君子,再也没有障碍,表达了作者对祖正员的感激之情,同时也暗示了作者对皇帝的效忠和忠诚。

整首诗以赞美和感激之情为主题,通过对皇帝的赞美和对时代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当时政权的认同和对皇帝的忠诚。同时,诗中也渗透了对历史变迁和文化传承的思考,展现出庾信对时代和历史的关注。

诗词推荐

楼居本高明,况在松竹閒。溪流深几尺,新雨过前山。浮云多变态,好鸟亦閒关。偃蹇楼中人,对酒还开颜。

君东我亦西。衔悲涕如霰。浮云一南北。何由展言宴。方作异乡人。赠子同心扇。遥裔发海鸿。连翻出檐燕。春秋更去来。参差不相见。

梅英粉淡,柳梢金软,兰芽依旧。见万家、灯火明如昼。正人月、圆时候。挨香傍玉偷携手。尽轻衫寒透。听一声、画角催残漏。惜归去、频回首。

两年枉了鬓霜华,照管南人没一些。七百万钱都不要,指膏留放小民家。

具牛将犊行,野雉挟雌鸣。农事不可缓,闲人亦劝耕。

境净山别明一家,几多垂柳袅平沙。閒中牵梦一池草,空里愁人万点花。细雨朝朝兼暮暮,淡烟整整复斜斜。绿阴青子真堪画,满意春风磬水涯。

定慧圆明终不失,天回地转光澄寂。劫火洞然转转新,个事如如谁委悉。

壶中别景绝尘埃,不是山灵閟不开。午夜月华冬雪,为无人向此时来。

吴鲁燕韩岂别宗,曾无外御但相攻。当时周郑谁为相,交质将何服远戎。

庆典施恩及万方,老臣遭遇亦非常。顿加多邑惭非称,倍进崇阶惧莫当。自念生来无此望,却忧福过有余殃。病躯莫效循墙避,且上天庭控免章。

莫叹乘轺道路赊,高楼日日望还家。人到南康皆下泪,唯君笑向此中花。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人生七十古来稀,我幸君今及见之。教得子能传素业,养成孙亦守清规。禀生坎坷今当泰,积善初终志不移。白首喜为林下伴,愿从今日到期颐。

盘盘绝顶抚峥嵘,目尽天涯一掌平。海气腾空摇铁刹,山风卷雾净金城。鞲鹰秋健诸酋帐,苑马宵肥七校营。相顾依然情未已,携壶明日约同倾。

燕齐日暮客不旭,新丰主人岂相知。不须买丝绣平原,不用黄金铸子期。会当酸鹹有同好,主簿且须归祭灶。请见临川太尉公,此语难为俗人道。我公悦士甘如肉,万钱供客饭脱粟。读书始堪属大事,谁论少文织薄曲。眼看齐相不六尺,太史犹忻事鞭策。胸中端正在眸子,岩电两瞳秋汉碧。

飞光无停芳岁阑,群阳不行寒气动。疏篁有韵窗含雪,重幕无温笔栖冻。萧条山草叶始枯,绰约江梅蕊先弄。无人为我取酒斟,有客来前乞诗送。多情为客不能已,卷纸连书笔锋纵。七言百字拙且卑,俗眼方憎汝休重。

五百首新诗,缄封寄去时。只凭夫子鉴,不要俗人知。火鼠重收布,冰蚕乍吐丝。直须天上手,裁作领巾披。

遥知郡斋夜,冻雪封松竹。时有山僧来,悬灯独自宿。

只身空后死,千卷未酬恩。不辱看来世,贪生托立言。无家称马粪,何史世龙门。负名今愁晚,中宵吊屈原。

庵连兜率寺,三径竹边开。林密暑不到,窗虚月自业。暮山啼鸟静,云树啸猿哀。拂拭残碑字,年深半缘苔。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资讯网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