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三日泊虞山下步寻等慈师不遇

草堂寂历自禅居,山下春光正祓除。
邻犬人归纤月后,木鱼风落妙香初。
萧疏远岫云林画,映带清流内史书。
乘兴寻师相赏处,笔床经案独踌躇。

作品评述

诗词:《三月三日泊虞山下步寻等慈师不遇》

译文:
在三月三日停泊在虞山下,我步行寻找一位慈悲的老师,但未能相遇。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明代诗人程嘉燧的行程,他在三月三日来到了虞山下的一处草堂,期待能够遇到一位慈悲的老师。然而,他在这里度过了一个寂静的日子,没有能够与理想中的师长相见。诗中抒发了他对学问和精神指导的渴望,以及在寻找过程中的失望和犹豫。

赏析:
这首诗以虞山下的草堂为背景,通过描写自然景色和内心感受来表达诗人的情感。诗人选择在三月三日停泊在这个地方,显示出他特殊的心境和对这次寻找的重视。诗中的草堂寂静无人,与山下的春光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诗人在人迹罕至的地方独自寻觅的心理状态。

诗中提到邻犬归家和纤月后,通过描绘周围环境中的细节,营造出一种宁静和幽雅的氛围。木鱼风落和妙香初的描写,让人感受到一种禅意和宁静,暗示了诗人深入思考和冥想的状态。

诗中还通过描绘远岫云林和清流内史书,融入了山水意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人文底蕴的追求。这些景物的描绘使整首诗更具画意,给人以美好的想象。

诗的最后两句描述了诗人的情绪和内心矛盾。他怀着兴奋的心情寻找着师长,但同时也存在着踌躇和犹豫。笔床经案的描写显示了他在寻找师长时的焦虑和迟疑,同时也折射出他对学问的热爱和对人生道路的思考。

总体而言,这首诗以虞山下的草堂为背景,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内心感受的抒发,表达了程嘉燧对学问和精神指导的渴望,以及在寻找过程中的心灵追寻和矛盾心态。

诗词推荐

当代知音少,相思在此身。一分南北路,长问往来人。是处应为客,何门许扫尘。凭书正惆怅,蜀魄数声新。

拱木临周道,荒庐积古苔。鱼因感姜出,鹤为吊陶来。两鬓蓬常乱,双眸血不开。圣朝敦尔类,非独路人哀。

漠漠云林小小山,谁家茅屋隐松间。石桥雨过天台远,采药仙人去未还。

秋风一雁过,弯弓登西楼。臂弱弓不满,天高雁难求。吁嗟流沙外,风雨何时休。三夜频梦君,焉知沉与福况闻霍嫖姚,已拜万户侯。

寒梅堪羡。堪羡轻苞初展。被天人、制巧妆素艳。群芳皆贱。碎翦月华千万片。缀向琼枝欲遍。小庭幽院。雪月相交无辨。影玲珑、何处临溪见。谢家新宴。别有清香风际转。缥缈著人头面。

三宿酣神酎,乡名因此呼。山中千日者,自合是仙都。

偃卧青溪上,闲愁入病中。露华侵夜簟,风子落秋桐。白白千丝鬓,哀哀四壁蛩。所期乘兴客,孤棹几时通。

未见王窦,徒劳漫走。

元自阳春无间断,何人能识化工心。梅边把酒日近午,鸟语风微花气深。

烨彼房心,明明有融。维圣享帝,礼行合宫。祀事时止,粢盛洁岂。昭受申命,万福攸同。

离堆山外更西去,应入白云餐蕨薇。

有道持危国,无人识素书。屡惊时易失,更觉意难如。莽莽旌旗暗,纷纷组绶纡。白云一天地,今日又迁居。

辛夷才谢小桃发,蹋青过后寒食前。四时最好是三月,一去不回唯少年。吴国地遥江接海,汉陵魂断草连天。新愁旧恨真无奈,须就邻家瓮底眠。

二洞标奇石,连岩葺宇新。凉生清桂晓,暖涨青桃春。闲拥东方骑,来寻北陇人。破云拖蜡屐,琢句写霜筠。谭剧频飞屑,歌长益落尘。为探琼巘胜,不记玉觞巡。下客惭长颖,高筵饮德醇。追随到峰顶,疑化九霄身。

濒海人居不事田,生涯清白是家传。雷鸣山麓潮横雪,津出泥沙卤泛莲。冰玉色承熬炼力,蕨薇滋藉合和缘。舌头妙有圆通眼,坐断丛林五味禅。

江夏无双旧姓黄,末科容我出寒乡。人间学子垂垂老,天上丹枝恰恰芳。避地本安元结洞,拥书犹记赞公房。岂知今世持衡者,不听更筹听织芒。

江湖如许阔,无地著诗流。难觅青精饭,空回明月舟。分甘贫国士,莫谒富民侯。阮处风波恶,无鱼可上钩。

乾坤入手。谈笑三关云□□。□□□□。鬼骇神惊一黍光。逍遥宇内。□□□□□数外。功满三千。独跨斑麟入紫烟。

秦淮晓发,挂云帆十丈,天风如箭。一碧湖光三十里,落日水平天远。系马维舟,买鱼沽酒,杨柳人家店。轻寒袭袂,淮南春色犹浅。几度暮鼓晨钟,南来北去,游子心□倦。芳草萋萋天际绿,怅望故人应转。翠袖偎香,锦筝弹月,何处相留恋。有人独自,灯花深夜频翦。

半夜秋声触断蓬,百年身事算成空。祢生词赋抛江夏,汉祖精神忆沛中。未必他时能富贵,只应从此见穷通。边禽陇水休相笑,自有沧洲一棹风。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资讯网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