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山居一十首·题寄商山石

绮皓岩中石,尝经伴隐沦。
紫芝呈几曲,红藓閟千春。
聊用支琴尾,宁惟倚病身。
自知来处所,何暇问严遵。

作品评述

思山居一十首·题寄商山石(李德裕)

绮皓岩中石,尝经伴隐沦。
紫芝呈几曲,红藓閟千春。
聊用支琴尾,宁惟倚病身。
自知来处所,何暇问严遵。

译文:
我在绮丽明亮的岩石中,常与隐士度过漫长岁月。
宝紫色的芝草散发出迷人的香气,红藓藏身于千年的春天中。
我漫不经心地用琴弦擦拭,只愿依靠着这患病的身体。
我明白自己来到了这个地方,又怎会有闲情去追求名利呢。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的生活环境和心境。诗人心怀淡泊,喜欢独自居住在山中,与隐士为伴。岩石美丽而闪烁着光芒,如同织锦一般。紫色的芝草和红色的藓苔,都是珍贵的自然宝物,寓意着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欣赏和珍惜。诗人用琴弦轻扫石头来表达自己轻松的心境,没有被世俗的繁杂所动摇。虽然诗人身体不好,但他愿意依靠疾病来获得更多的宁静。他自知来到了这个地方,已经明白了人生的真谛,不再为功名利禄所困扰。整首诗以简洁而含蓄的语言表达了诗人追求宁静和心灵自由的心态,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和人生境界的独特领悟。

作者介绍

李德裕(787—849),字文饶,唐代赵郡赞皇(今河北赞皇县)人,与其父李吉甫均为晚唐名相。唐文宗时,受李宗闵、牛僧儒等牛党势力倾轧,由翰林学士出为浙西观察使。太和七年,入相,复遭奸臣郑注、李训等人排斥,左迁。唐武宗即位后,李德裕再度入相,执政期间外平回鹘、内定昭义、裁汰冗官、协助武宗灭佛,功绩显赫。会昌四年八月,进封太尉、赵国公。唐武宗与李德裕之间的君臣相知成为晚唐之绝唱。后唐宣宗即位,李德裕由于位高权重,五贬为崖州司户。李德裕两度为相,太和年间为相1年8个月,会昌年间为相5年7个月,两次为相7年3个月。

李德裕的生平

  李德裕(787—850年1月26日),唐朝中期著名政治家、诗人;字文饶,真定赞皇(今河北省赞皇县)人,幼有壮志,苦心力学,尤精《汉书》、《左氏春秋》。穆宗即位之初,禁中书诏典册,多出其手。历任翰林学士、浙西观察使、西川节度使、兵部尚书、左仆射、并在唐文宗大和七年(833年)和武宗开成五年(840年)两度为相。主政期间,重视边防,力主削弱藩镇,巩固中央集权,使晚唐内忧外患的局面得到暂时的安定。
公元844年,辅佐武宗讨伐擅袭泽潞节度使位的刘缜,平定泽、涟等五州。功成,加太尉赐封卫国公;李德裕长期与李宗闵及牛僧儒为首的朋党斗争,后人称为“牛李党争”,延续40年,牛李党争最早可上溯唐宪宗时文饶父吉甫与牛等的矛盾,纵观史实,文饶执政功勋卓著,威震天下;牛党执政,无所作为,国势日弱,武宗即位,信用文饶,一扫朋党,内平河北藩镇,强藩觫手;外击破回纥,威震土蕃、南诏;唐室几竟中兴,宣宗即位,嫉文饶威名,初贬荆南,次贬潮州;大中二年(公元848年)再贬崖州(治所在今海南省琼山区大林乡附近)司户,次年正月抵达。大中三年(公元849年)十二月十日(850年1月26日)卒于贬所,终年63岁;李德裕逝后10年被追封为太子少保、卫国公,赠尚书左仆射。公元849年,李德裕病逝在崖州。与他同时代的李商隐称他为“成万古之良相,为一代之高士”。近代梁启超把他与管仲、商鞅、诸葛亮、王安石、张居正并列,称他是中国古代六大政治家之一。然而,与上述五个人比起来,李德裕的名字毕竟不响,之所以不响,是不是因为在“会昌中兴”和“牛李党争”的问题上,他太平均用力了呢?

  李德裕在琼期间,著书立说,奖善嫉恶,备受海南人民敬仰,生前代表作有《会昌一品集》、《左岸书城》、《次柳氏旧闻》等。中国象棋发明者。

诗词推荐

秉烛追游忆盛时,欢悰终较昔年稀。柳多客折凉阴薄,薇少人餐雨绿肥。胡蝶觉来方识梦,海欧飞去未忘机。相逢且可谈风月,莫话兴亡与是非。

廉织一雨适春闲,击剑悲歌气满颜。消破古今惟日月,补完风雅只江山。我因为旅成拘滞,君此安居得往还。一夕竹窗灯烛照,论文谈易两俱閒。

饮散兰堂月未中。骅骝娇簇绛纱笼。玳簪促坐客从容。已醉人间千日酒,赐来天上密云龙。蓬仙清兴欲乘风。

圩路抨弦白,圩沟夹柳青。藻明潜拨剌,日暖冻蜻蜓。只个新茅店,分明是水亭。行来惟恐尽,览处不容停。

帝忧南国切,改命付忠良。壤画星摇动,旗分兽簸扬。五营兵转肃,千里地还方。控带荆门远,飘浮汉水长。赐书宽属郡,战马隔邻疆。纵猎雷霆迅,观棋玉石忙。风流岘首客,花艳大堤倡。富贵由身致,谁教不自强。

雨暗湖堤没,藤交树色深。两来因问疾,每至亦幽寻。勿谓的方壮,须知老故侵。暄寒多变节,调护盍关心。

梦破池塘杳杳。情随春草。尊前风味不胜清,赋白雪、幽兰调。秀句银钩争妙。殷勤东道。蛮笺传与翠鬓歌,便买断、千金笑。

天风吹我落人间,暂入青山又促还。待得霜林收柿栗,却来重扣白云关。

履道坊南竹径脩,绿杨阴里水分流。众贤买得澄心景,独我居为养志秋。若比陈门成已僣,苟陪颜巷亦堪忧。无端风雨虽狂暴,不信能凌沉隐侯。

晨雨麦秋润,午风槐夏凉。谿南与谿北,啸歌插新秧。抛掷不停手,左右无乱行。我将教秧马,代劳民莫忘。

畴昔相看意便倾,重逢便觉眼增明。半生漫仕壮心在,五月长江去棹轻。龟椟久藏千乘宝,鹏风方快九霄程。公朝兼用人门选,外氏传家旧有声。

五湖僧独往,此去与谁期。兴远常怜鹤,禅馀肯废诗。望云回寺晚,为讲到城迟。还想安居日,应当后夏时。

湘君谁识是皇英,占得君山冷淡青。月满湖平相照处,姮娥应得见娉婷。

喝下忽雷惊,声前休领略。当锋啮镞时,蹉过第一著。不在壁立处,岂向平地泊。野水白连天,秋空飞一鹗。

修竹围墙草护阶,赏花庭院已安排。洛阳忠孝家何在,不贡姚黄更缅怀。

一别定不免,重来聊见情。匆匆置朝饭,愦愦困余酲。会合知何日,升沉恐异情。毋忘尺书寄,慰此寸心倾。

刘氏者,某乡寡妇也。育一儿,昼则疾耕作于田间,夜则纺织于烛下,竟年如是。邻有贫乏者,刘氏辄以斗升相济。偶有无衣者,刘氏以己之衣遗之。乡里咸称其善。然儿不解,心有憾。母诫之曰:“与人为善,乃为人之本,谁无缓急之事。”母卒三年,刘家大火,屋舍衣物皆尽。乡邻纷纷

十二度圆皆好看,就中圆极在中秋。前峰独上还吟玩,高兴多于庾亮楼。

又吴尘、暗斑吟袖,西湖深处能浣。睛云片片平波影,飞趁棹歌声远。回首唤。仿佛记、春风共载斜阳岸。轻携分短。怅柳密藏桥,烟浓断径,隔水语音换。思量偏。前度高阳酒伴。离踪悲事何限。双峰塔露书空颖,情共暮鸦盘转。归兴懒。悄不似、留眠水国莲香畔。灯帘晕满。正蠹帙逢迎

病翁一榻萧然刘屏山号病翁,不知世有欢娱事。雀罗庭院,载醪客去,催租人至。报答秋光,要些酒量,要些诗思。奈长鲸罢吸,寒蛩息响,茶瓯外、惟贪睡。穷巷幸无干贽。或相过、莫知谁氏。柴门草户,阙人守舍,任伊题字。自和山歌,国风之变,离骚之裔。待从今向去,年年强健,插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资讯网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