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元末明初叶颙的《题友琴堂》
拼音和注音
chóu xī zhī yīn tuō jiǔ yào , tóng shēng xiāng hé gèng tóng tiáo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知音:(名)传说伯牙弹琴,在旁听琴的钟子期能十分准确地理解音乐的含义。钟子期死后,伯牙认为没有人比钟子期更懂得他的音乐,因此不再弹琴。后来用“知音”比喻知己。
畴昔:(书)(名)往日;从前。
同声:同声tóngshēng∶发出声音的时间相同∶声音相同。比喻志趣相同或志趣相同者同声相应[speakatthesametime]∶众口一辞;随声附合台下同声叫起好来∶言语腔调相同亦须择言而发;不与净、丑同声。——清·李渔《闲情偶寄》
叶颙
一字伯恺,自号云?天民。元末隐居不出,至正中自刻其诗,名《樵云独唱》。入明,举进士,官行人司副。后免官家居,授徒甚众
原诗
畴昔知音托久要,同声相和更同条。
嗟予无用头甘秃,顾子多材尾亦焦。
七尺身长形固美,两翁调古腹空枵。
何当共坐虚檐下,握手论心到月高。